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歐洲
評論|
鮮花、子彈與沈默:獲諾貝爾和平獎的報社主編,和他身後的俄羅斯調查新聞史
戈爾巴喬夫贊助設立,近二十年共六名記者被暗殺,《新報》和它的主編穆拉托夫,是如何在當代俄羅斯生存到今天的?
【長篇調查】瘋狂的呼吸機:一批來自中國的呼吸機,在波黑引發問責風暴
我們應怎樣審視疫情初期,層層疊疊的貪婪、急迫和投機下出現的亂象?那些跨越國界、社會肌理的失能之處,在結疤後,會被遺忘嗎?
德國大選:默克爾退場之際,那些逐漸放棄了她的普通德國人
有失去代言人的保守派,有沒落東德小鎮的90後,也有首都柏林裏典型的城市中產。
評論|
穩定之手16年:離開「母親」梅克爾,德國能否學會自行走路
綠色和數位化,被遲滯的未來。
民族豪情,威嚴,優越感:什麼才是法西斯美學的源頭?
極權國度中那些千萬人團體操和激情萬丈的盛大閲兵式,這些傳遍世界的儀式助燃國家主義豪情,但其法西斯美學的源頭來自哪裏?
TikTok橫掃歐洲——「最嚴個資法」GDPR怎樣審視中國互聯網巨頭?
兒童安全官司、直播打賞亂象、數據跨國傳輸隱憂⋯⋯TikTok在歐洲,一面衝破上億用戶、一面被縝密審視。
即將於立陶宛設立的「台灣代表處」,會是台灣外交的範式轉移嗎?
當「中華民國大使館」數量日漸減少,兩個冠名「台灣」的外交機構卻在近兩年先後開張。
康城影展手記:一場特別放映的香港反修例紀錄片為電影狂歡帶來暗湧
從逐漸失落的電影到邊緣化的影展,康城已經從以前拒絕大眾的驕傲姿態轉變了。
評論|
什麼是「芬蘭化」?:一個在強權夾縫中求生的北歐小國生存史
「芬蘭化」之所以成為現實,恰恰在於無論是芬蘭還是蘇聯,經歷大量誤判和代價,終於共享了同一套現實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外交哲學。
復旦大學的匈牙利建校風波:一所被當地民眾反對的「外國大學」
在布達佩斯,復旦大學的分校計畫代表著從中國貸款的風險、不透明操作的利益衝突、意識形態的對抗,以及切切實實住房供應的損失。
疫情時代的「波羅的海之路」:立陶宛為何送台灣疫苗?
大疫之年,每個國家都在用自己所挑選(捐贈)的疫苗,決定你未來將看見的世界。
悼念扎加耶夫斯基:一堂怎樣面對暴政的詩歌課
這種來之不易的自由很可能在暴政下變得岌岌可危。每逢這種境地,我們便更需要這樣孤獨但堅定的詩人。
1
...
25
26
27
...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