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否認「入侵」、信息污染、疑美,烏克蘭危機中港台輿論觀察

所有美麗與醜陋的,怨恨的與溫暖的,都一再提醒人心的多面。

否認「入侵」、信息污染、疑美,烏克蘭危機中港台輿論觀察
2022年2月26日,台灣台北,烏克蘭人拿起烏克蘭國旗及反戰標語,在莫斯科駐台北代表處前示威。攝:陳焯煇/端傳媒

【編者按】一場發生在21世紀的熱戰,對你我來說,既近又遠。20世紀世界大戰的話語猶在耳邊,卻是無可抵賴的歷史;如今世界大戰的模式竟又在上演,但換了一批對手、換了一批「觀眾」。戰爭帶給人的驚悚感,在於它可被理性分析,卻很有可能依賴於個人的決斷,而且原來就會在日常中發生,尤其當你生活在一個地區衝突長期存在的地方,戰爭就不僅僅是歷史,而是一種生活的可能。

或者承認吧,21世紀的地區熱點依舊是紛紛擾擾的,變了的是我們看待世界和自己的方式。這在輿論中的投射尤其明顯。在俄烏戰爭正式爆發之際,端傳媒梳理了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主要輿情。所有美麗與醜陋的,怨恨的與溫暖的,都一再提醒人心的多面——人既可以成為殘暴的壓迫者,也可以成為尊嚴與自由的維護者。而你,會如何選擇?

中國:官方否認「入侵」說,民間隔岸觀火標榜大國自信

莫斯科時間2月24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對烏克蘭頓巴斯地區(Donbas)開展「特別軍事行動」。凌晨4時左右,烏克蘭首都基輔多地傳出爆炸聲。黎明前,烏克蘭指有多達10個城市遭遇空襲。隨後,烏克蘭宣布全境戒嚴,並於同日下午宣布與俄斷交。據路透社稱,截至北京時間24日晚,烏克蘭稱俄羅斯已發動203次襲擊。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