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護國神山的由來:再談台積電與台灣經濟發展模式
它為何今日能享有這樣的發展成就,尤其是在中美對決、兩岸陷入困局之中,實有需要在此再次探討今日台積電成就的背景。

暴力女性電影:男性可以暴走,女性為什麼不可以?
只有不斷地創造出一些不能被理解的女性/或者其Ta性別,才會具有顛覆性。

專訪經濟學家陳志武:中國經濟的復甦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的結構性轉變
過去蘇聯的經濟結構,對於理解未來十到二十年中國的經濟結構會非常有幫助,這個是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的。

Tiktok的國會「審判」,及其美國困境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比起聽證會本身,其實Tiktok後續的命運,或許才是真正有意義的話題。

在南非,停電如何成為「國家災難」|數洞
在南非這樣的國家,電力供應面對的問題是雙重的。

跨性別與順女對談:公共衛生間的恐懼和尷尬中,我們究竟在爭吵和爭取什麼?
公共衛生間是一個怎樣的空間?順性別女性和跨性別者在其中分別有怎樣的經歷?

「後職工盟時代」的香港工運:「大台」與「平台」,勞工爭取權益的未來何在?
「自發、後工會時代、無大台」的勞工抗爭模式,能取得多大成效?

回憶蔣彥永醫生:勇敢揭露SARS真相,公開呼籲平反「六四」
具有如此聲望的人,能直言反駁中國最高領導人,是前所未聞的事。更何況他竟然將自己的名字和電話號碼都羅列於聲明書上。

邱師儀:蔡英文、麥卡錫會面層級,將成中共必須習慣的新常態
中共必須要適應這樣強度的台美互訪,而一旦把動態平衡的戰線拖長,時間就不一定不會站在自由世界的這邊。

習近平出訪莫斯科,北京對俄烏戰爭局勢會有多大影響力?
「聽中國人的話」,本質上並不存在於俄羅斯政治精英的詞彙列表裏。

法國退休金改革為何是死局?馬克龍犯了什麼錯?
法國所有工會更罕見地聯合舉行大罷工,部份示威者更反其道而行,要求法國降低退休金年齡至60歲。

俄羅斯與普京的共生關係,未來會以何種方式結束?
「只要有普京——俄羅斯就存在,沒有普京——就沒有俄羅斯。」

評「中央港澳辦」設立:一個(不)重要的機構升格?
香港問題是加強「黨的領導」和「頂層設計」可以解決的嗎?

鄧聿文:中國黨政機構改革,習近平難以擺脫的安全困境
外界想要知道,習究竟要通過所謂的黨政機構改革達到何種目的,難道他覺得自身的地位還不夠穩定,要強化安全?

黃哲翰:同島一命的怨懟共同體——「交通地獄」裡,民主台灣的認同弔詭
台灣「交通地獄」的狀態,本質上正是公共角色隱退下、孤島化之諸眾所形成的集體場域——「他人即地獄」。

反思「戴錦華熱」:中國特色限定版女權主義
「戴錦華」淪為自己曾激烈反對和批評的對象,這是一個屠龍少年終成龍的故事。

塔爾(TÁR)對談:權力沒有性別?藝術可以獨立於藝術家嗎?
虛構真空權力場,還是呈現了真實的權力問題?

歷史、願望與事實:俄烏戰爭會重演朝鮮戰爭的結局麼?
「徹底勝利」並不是「持久和平」在概念上的先決條件,這大概是朝鮮戰爭的提示。然而這是否適用於當下的烏克蘭仍需進一步分析。

誰是最「清白」的中國人?——出身論捲土重來,宗法社會還會遠嗎
出身論逐漸紮根,勢必要在「中國人」裏再區分出「清白」的中國人和「被污染」的中國人,正如核酸檢測也有陽性和陰性。

專訪學者陳效能:香港女性遭受暴力,很多時我們仍假設「家庭」很溫暖
每4名香港女性中,可能有1名曾在親密關係或家庭內遭遇暴力。

倒讀上野千鶴子x鈴木涼美的《始於極限》:女人如何愛、付出、自尊和誠實?
似乎每一個人,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一點點自己。

恐怖片中的怪物女性:從被排除的他者,到「害怕就對了」
Monstrous feminine可以是一個真正的「婊子」嗎?

王臻明: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菲律賓呢?菲國的戰略角色與隱憂
日本與菲律賓的態度將左右美國介入的意願與能力;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幾乎已成共識,剩下的變數就是菲律賓。

「精英」失聲,「暴徒」崛起,冷漠依舊:開戰一年,俄羅斯發生了哪些變化?
民眾因反戰而被判刑,更惡毒的人登上權力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