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江澤民逝世:他如何改造了中共的政治基礎,又為當今習近平政治帶來什麼?
從歷史而言,這些變化有進步的一面,也有腐朽的、滯遲中國發展的一面,甚至形塑了部分當下領導人習近平的統治特色。
-
安華實現大馬首相夢:24年間,馬來西亞政治、皇室和民意的變幻沈浮
也是大馬首次陷入懸峙議會。
-
2022台灣地方選舉
王鼎棫:政二代班師回朝、青年參政挫敗,18歲公民權未竟之路怎麼走?
正是因為目前青年沒有投票或參選的權利,導致他們感到政治離自己太過遙遠,因而缺乏關心公共議題的內在動機。
-
華思睿:被馬斯克玩壞的Twitter,還能活多久?
他一人就可以決定這個在全球擁有數億用戶的社交媒體平台的最終命運,沒有人可以阻擋他。
-
從負到零的中國抗議:如果轉折點沒有來,是因為現在才是開始
眼下運動持續三天,已經超乎所有人預期。
-
2022台灣地方選舉
謝達文:台灣地方選舉五重點——是民進黨慘輸,不是國民黨大勝
選戰的關鍵,是有一批選民不投民進黨了,但轉向國民黨的情形並不明顯。
-
2022台灣地方選舉
王宏恩:台灣地方選舉——蔡英文中產階級選票流失,國民黨現任者守成有功
地方選舉跟統獨些微脫鉤,也的確有機會讓一些社會議題的討論浮上檯面。
-
愛慾錄:投入一場無法回應的愛後,我問愛是什麼
一滴雨/前往另一滴雨/的途中
-
2022台灣地方選舉
宋承恩:為台灣民團發起簽署「不投降承諾書」進行辯證
「不投降承諾書」的用意在於面對真實安全風險,喚起全民的抵抗意志,並採取行動填補台灣的安全破口。
-
卡塔爾世界盃
世界盃日本參戰史:充滿政治角力與贊助算計的「大和」足球
每次日本代表隊「藍武士」進軍世界盃足球賽,都會引起不少話題,監督圈選了誰去參賽世界盃,都成為足壇熱議焦點。
-
2022台灣地方選舉
眾所矚目的台灣首都市長選戰,為何如此平庸而沉悶?
選戰真正的焦點在於挑戰者是否能夠激起民眾「換人做做看」的念頭。
-
俄羅斯民族主義的前世今生:歷史上帝國的犧牲品,如今「國家領土統一」的號召
「民族主義者對俄羅斯合併吞克里米亞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當局的所有分歧都被擱置一邊。」
-
香港未來無人抽煙?吸煙與禁煙中的殖民史和現代性
與千千萬萬種禁令一樣,「禁止」的對搏雙方都各有執着的意識形態。
-
在野:「動態清零」不可持續的原因,與官僚系統徹底缺失的道德責任
掌握着權力之舵的人以「宏偉」的設計賦予抗疫鬥爭以合法性,官僚體系賦予它工具,而最終社會的癱瘓則賦予它「道路暢通」的信號。
-
巴西總統盧拉的第三個任期,會是盧拉主義的最後一幕嗎?
盧拉主義究竟是左是右,似乎和觀察者的角度分不開。
-
《憂鬱之島》爭議:香港的故事,何時可以不再這麼難說?
我城容讓五湖四海匯流至此,「雜在別人的話中/為甚麼有些話無法言說?」
-
能源、經濟與軍備——德國與法國矛盾背後歐盟內部的撕裂和危機
德國應對這兩場危機反映出的最大共同點是:吃了歐洲其它國家的「人血饅頭」。
-
美國中期大選特稿:面對2024後的台海危機,美對台的「戰略模糊」還能持續嗎?
或者我們應該停止問「美國是否協防」的問題了。
-
美國對華芯片管制全解析:制裁範圍前所未見,中國半導體行業被「冷凍」的危機
在戰略層面,新規釋放出來的最重要信號,是美國已經在爲某種中美高強度、正面對抗的局面做準備——很有可能是新的台海危機。
-
林穎佑:大陸軍主義復活與台海幫確立?解讀二十大中央軍委會成員
聽「習」指揮,這絕對是雷打不動的硬道理。
-
張文:當一切人事安排都盡在掌握,全是「自己人」的政治局對習近平又有何用?
儘管習近平的親信們已經涌入政治局的每個角落,但仍然也可以看出,習近平並不很信任他們放手去做。
-
徐曦白:英國政治荒誕劇暫時落幕,印度裔新首相會成為保守黨的救命稻草嗎?
若辛偉誠真的有什麼神奇力量可以重鑄保守黨的聲望,那稱他爲當代最偉大的英國首相也不過分了。
-
2022台灣地方選舉
張峻豪:一場還是不見地方、缺乏議題與抗中保台的負面選舉
「負面投票」與「負面競選」交織成的「負面選舉」,是台灣選舉史一條清晰的歷史路徑,這次選舉會不會更深化這個路徑?
-
鄧聿文:中共二十大報告重點分析,與習近平作為「人民領袖」的加冕禮
新政治局由習氏人馬全面控制,他大概要在第三任期幹成幾件大事,尤其可能想收回台灣,因此不想在高層受到不同意見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