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612人道支援基金5名信託人涉國安法被捕——支援反修例運動,基金如何被盯上?
自反修例運動,612人道援助基金支援逾2.3萬人次,至2021年9月停運。2022年5月,警方以國安法拘捕5名信託人。
-
新選舉新特首誕生,而弱勢的倡議在消音
民間團體與候選人互動的畫面幾近消失,政綱又鮮有提及具體政策,基層、環保及同志等弱勢的聲音要如何才能被聽見?
-
香港準特首李家超,選舉工程及競選政綱中的隱藏議程
香港政府過往分權分責、著重透明度的問責制執政精神,也很可能加速走向集權式領導。
-
大疫過後,走一趟廟街——這是無家者、移工、鳳姐的救贖之地
「我爬了起來,但看到很多人在大海裏浮沉。你受到別人幫助,那你是不是要幫忙拉其他人一把?」
-
世界這麼壞,我們還只顧瘋狂追星嗎?——粉絲從公益應援,到走過黑暗
「我們不能只是追着一顆發光的星......我們在這裏聚合了,有這樣的力量,我們尚有很多很多事情,是可以一起做的。」
-
阿果:盛世或虛火——香港流行文化如何重新成為大眾焦點?
由去年叱咤到今年 Chill Club,已蔓延一整年的香港流行文化浪潮,如何掀起,又有何特徵?
-
五一勞動節
在垃圾堆中嚥最後一口氣︰僱主判罰2萬元,糾纏11年的垃圾槽殺人陷阱
「由35樓的垃圾槽跌落地下,一想像到那情景,當時他有多痛苦。哥哥這樣的死法,實在難以接受。」
-
幼童院舍「童樂居」逾半職員涉虐兒被捕——監護權背後,孩子無處控訴
決策的過程中,大人總是凌駕小孩。「我(小孩)的角色是等待和接受。」
-
探問疫下香港醫療崩潰(下):急症室人滿為患,基層醫療為何滯後30年?
「這次疫情高峰完結,是否只是開開心心、放寬措施就算呢?我覺得是值得進行一次徹底檢討。」
-
探問疫下香港醫療崩潰(上):病床一位難求,公私營雙軌制如何走向失效?
「(醫管局)內部會說,我們是victim of our own success(自己成功下的受害者)」。
-
復課了,一切就會好嗎?家有幼童,如何捱過疫中兩年半
「小朋友要上學、要出街玩,才正常發展的,不然你做多少網課、家長教育、補救措施,都沒有用的,只是頭痛醫頭⋯⋯」
-
撕裂與鬱結:從「林鄭語錄」看特首5年任期歸家路
林鄭月娥當年以「We Connect」作為競選口號,這5年間,林鄭與港人和北京政府Connect了甚麼?
-
倒退80年?一個顛覆了整個公眾參與城市規劃的土地發展修訂
「他們的意識,就是民意已經不合時宜。沒有了申述和對話空間,民眾變成了肉隨砧板上的肥肉。」
-
唯一「被祝福」的李家超︰25年,北京想要一個怎樣的特首?
記者會不設提問環節,李家超在5分鐘內極速完成中英文發言,宣布辭職;如果中央批准,將參選下屆行政長官選舉。
-
從疫下餐桌上的食物,看網購、社區團購能否成為買菜新趨勢?
「不是因為你落樓下的超市,可以找到這些貨品,就代表貨品是好的,只是因為供應商有付上架費。」
-
四個抗疫的士佬共赴同居,記下香港獨有二三事
妻子問,「可不可以摸摸你的手?」他說,「不行啦,女兒回家,再摸你就感染了。」原來在香港生活,這麼近、那麼遠。
-
確診逝者的最後一程︰失去尊嚴地離世,無人出席的喪禮
「你可能覺得,親人最後一程都不來,是不是不太好呢?我想,有些人是有他的難處的。」
-
香港院舍悲劇:守不住的生命,爆疫兩年錯失哪些救命時間點?
「他離開的時候,是不是很孤單?是不是制度殺死了他?」
-
圖片故事
靜夜香港,疫下新常態
在過去一個月的洶湧疫情中,攝影師奔走於10個黃昏之中,由入黑前的藍到黑夜降臨之初,記錄疫下新香港,寂靜與暗湧同在。
-
禁足傳言引發搶購潮:買多一個雪櫃來囤貨,恐懼源於不信任政府
「放眼望去,(擺放衞生巾的)貨架都是空的。人們好像瘋了一樣般,瘋狂購物。」
-
專訪陳健民︰在台不知歸期,從迷茫到接納,63歲的第二人生
「現在都有迷茫,但比較能正面去面對。方法是投入生活。」
-
護士為病逝者抹身︰疫戰裏的安魂曲,他們走得很孤單
「他們是挑錯死的時候。」
-
由防疫抗疫基金說起︰港府公帑用了在哪裏?
「一種自滿感散播在全香港。我們2021年的成功,害了今天的我們。」
-
六問香港疫情失控︰香港死亡率真的較外國高嗎?港府是否還堅持3月全民強檢?
香港疫情失控,政策進退失據,市民怨聲載道。也許大家心裏最想問︰這樣的生活何時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