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林霽函:公開被性侵經歷卻拒報警,呂麗瑤錯了嗎?

林霽函:公開被性侵經歷卻拒報警,呂麗瑤錯了嗎?

香港「欄后」呂麗瑤公開表示,自己在14、15歲時遭前任教練性侵。正當輿論看似迅速站邊,一面倒支持呂麗瑤之時,網絡上很快又出現相反的聲音——不少網民開始批評她不願報警的做法,認為此舉對懷疑施害者不公。

數據動畫帶你看:北京清退「低端人口」,影響多大?未來如何?

數據動畫帶你看:北京清退「低端人口」,影響多大?未來如何?

我們用數據記錄下北京安全隱患清理行動的影響範圍和力度,並揭露清理背後,嚴厲控制人口規模的北京城市規劃。

北京「切除」:11張圖帶你看懂「低端人口」清退行動

北京「切除」:11張圖帶你看懂「低端人口」清退行動

什麼是「北京切除」?哪些地方遭到了「切除」?為什麼要切除「低端人口」?被趕出北京的打工者們去了哪裏?持續40天的清退行動合法嗎?

真正衝擊資方的不是一例一休,而是勞權意識高漲

真正衝擊資方的不是一例一休,而是勞權意識高漲

台灣資產階級之所以採取大動作,主要的原因除了不想給一例一休規定的加班費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勞基法》本身有可能會因為勞動權益的高漲而真正執行。

守護受傷的孩子,香港這樣編織安全網

守護受傷的孩子,香港這樣編織安全網

「對兒童的虐待,不會在發生一次的時候就獲得關注,而要過一段時間,到很嚴重的情況,兒童或周圍的人才忍無可忍去舉報。」而在最終悲劇到來之前,民間預防和監督的角色就很重要。

北京皮村,一紙清退通告後的寒冬黑夜

北京皮村,一紙清退通告後的寒冬黑夜

「一些人回老家去了,特別是帶著孩子的,冬天沒電太不方便。但也有帶娃的留下,有家人的嬰兒四五個月大」

劉可強:大拆遷令城市不可持續,台北如何留住「看起來醜」的聚落?

劉可強:大拆遷令城市不可持續,台北如何留住「看起來醜」的聚落?

北京排除「低端人口」引發爭議,90年代的台北,也曾因市府強力清拆「最貧窮聚落」康樂里,而引發激烈抗爭。二十年前的老課題,有一部分竟輾轉遺留至今,再度考驗市府與市民對城市未來的抉擇...

宋承恩:中國在李明哲案的政治試驗──「台灣居民」就是中國公民

宋承恩:中國在李明哲案的政治試驗──「台灣居民」就是中國公民

中國單方面逐步將台灣人,等同於本國公民對待,趨勢是明顯的;但同時,這正是因為原本的狀態,較接近於等同外國人的對待,即使名義上不方便講明。

梁啟智:64年前港英建公屋安置災民,為何北京難作參考

梁啟智:64年前港英建公屋安置災民,為何北京難作參考

當年港英政府想的是如何在強權邊緣保住自己的一點點利益,今天的中國講的是「全國一盤棋」,人都成棋盤上的士象卒了。

「保持對孩子們的愛太難了」——虐童案後,我和當幼師的她們聊了聊

「保持對孩子們的愛太難了」——虐童案後,我和當幼師的她們聊了聊

從她們的分享,我們或許可以理解為何中國的虐童事件頻頻發生。

白信:北京切除的,是威脅政治安全的新流民階級

白信:北京切除的,是威脅政治安全的新流民階級

早在2014年2月習近平第一次視察北京,提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以來, 由最高長官意志確定了北京市2300萬的人口容積上限。自此,清理「多餘人口」就成為北京市先後兩屆政府的首要任務。

北京切除:京林公寓最後一夜,最後一人

北京切除:京林公寓最後一夜,最後一人

皎潔的月光下,人們倉促而張皇地遷徙,像剛剛經歷一場瘟疫、地震或戰亂。她能去哪呢?她原本是要死在北京,連安葬都不回家。

圖片故事:火災之後的北京邊緣,拆遷進行時的新建村

圖片故事:火災之後的北京邊緣,拆遷進行時的新建村

響應「優化提升首都功能」,新建村早已規劃了整體拆遷方案。火災之後,拆遷節奏更快了。

沈榮欽:台灣的裙帶資本主義,與民主制度制衡的可能

沈榮欽:台灣的裙帶資本主義,與民主制度制衡的可能

在俄羅斯,政治競爭非但無法消除裙帶資本主義,反而讓裙帶資本主義消滅了地方選舉制度;只有像普京這樣老練的政客才知道,人民對政治骯髒的普遍厭惡,正是鋪向威權統治的紅毯。

《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專訪:我的作品真是關於「底層生活」嗎?

《大佛普拉斯》導演黃信堯專訪:我的作品真是關於「底層生活」嗎?

政治運動和電影似乎都無法改變社會,黃信堯的信念戳破了某種對電影的假想,講述被熟視無睹的荒誕人生。

程映虹:「低端人口」——社會達爾文主義政治的不祥之兆

程映虹:「低端人口」——社會達爾文主義政治的不祥之兆

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最大問題,在於用結果肯定過程,抹殺基於權利和資源分配的不平等和維護這個不平等的暴力、欺詐和壓榨。一個社會達爾文主義盛行的國度,一定是對「人生來自由平等」的觀念不但陌生、且懷疑和嘲弄的社會。

肆無忌憚的刪帖時代,「謠言」才是抵達真相的途徑?

肆無忌憚的刪帖時代,「謠言」才是抵達真相的途徑?

真相在哪?這是一片讓傳播學理論失效的土地,「謠言」成了人們最後的武器。

林柏儀:被吹起的台灣勞工怒火,迎向何方?

林柏儀:被吹起的台灣勞工怒火,迎向何方?

「我發誓,我下次絕對再也不會投票給民進黨。如果再投給他,我根本腦袋有問題了。」這是一名年輕網友的網路留言……

割禮與 me too,我們離性別暴力有多遠?專訪聯合國婦女署副執行主任普里

割禮與 me too,我們離性別暴力有多遠?專訪聯合國婦女署副執行主任普里

時間到了2017年,不但被視為陋習的童婚、割禮,在很多國家仍為常態,頻繁爆出的性騷擾醜聞和反對運動,對歐美國家而言也是破冰之旅——這一切讓我們自問,離兩性平等,我們到底還有多遠。

一週圖片精選

一週圖片精選

在松林裡,四隻鴿子躺在地上。

異鄉人——謝福美:回到蘭嶼,一個達悟女人的兩種生活

異鄉人——謝福美:回到蘭嶼,一個達悟女人的兩種生活

當年18歲的謝福美,自然地走向「大島」,去外面的世界闖闖看看。待她回到原鄉,生活二十餘年,卻幾乎成為精神上的異鄉人。

他拍過九龍城寨、逝去的香港和溫哥華——為了看見世界,你得先創造它

他拍過九龍城寨、逝去的香港和溫哥華——為了看見世界,你得先創造它

70年代末首次來港,80年代初期在這裏定居,一直到1989年離開到上海,十多年期間,Greg Girard 拍下香港都市的容貌、香港人的日常、城市裏的人來人往,紀錄了這個剛剛經歷騰飛的國際大都會的雛形。

傅景華:我們都被老大哥把玩着──從Facebook到社會信用體系

傅景華:我們都被老大哥把玩着──從Facebook到社會信用體系

中國計劃在2020年全面實施名為社會信用體系的系統,每一個公民、企業甚至政府機關須獲得社會信用評分,用以評定各類型有關信任和忠實程度,評分可用來決定接受某些服務和享有權力的機會。

Spotlight的新晉華人「女魔頭」:我更執迷於隱形的真相和小人物

Spotlight的新晉華人「女魔頭」:我更執迷於隱形的真相和小人物

在這個美國新聞界最長壽的調查報導團隊裏,她是首位出任主編的華人女性,她讓spotlight成為讀者最為信任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