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
從陳兵到「維和」到開戰,普京籌謀了數月的俄烏戰爭,在2022年冬奧會之後正式爆發,目前俄空地力量都相繼開赴戰場。這場21世紀最緊張熾熱的區域戰爭,如何開始,又將帶來怎樣的後果,台海又如何反應,端傳媒將密切關注。歡迎訂閱端的專題,我們會持續更新及推送。

歷經改革的俄軍為何在入侵烏克蘭時毫無章法
為增強軍隊戰鬥力,莫斯科花了多年時間並投入了巨額成本,但重整後的俄軍在第一次重大考驗中就遭遇失敗,出乎西方評估的預料。

與普京割席:古典音樂界如何成為「表態」的戰場?
敢於直斥普京獨裁的俄羅斯音樂家,絕大部分都已移居俄羅斯境外。而不肯跟他割席的音樂家,演藝事業在幾天之內崩潰。

「大翻譯運動」能否對抗大外宣:持不同政見者的一場去中心化網絡行動
這場運動在於消除語言壁壘,向世界曝光真實存在於簡體中文互聯網環境當中的「反人類、鼓吹戰爭、罔顧生命與基本人權」的言論。

烏克蘭戰爭,普京倒逼、重塑了一個「團結」的「西方」?
這一個月,普京似乎以一己之力推動了一個不久前還看不見的趨勢。

大批俄羅斯人在制裁和異見鎮壓之下出逃
面對嚴厲的外部制裁,再加之擔心普丁可能宣布戒嚴並關閉邊境,一些俄羅斯人踏上了逃往異國他鄉之路。

當代獨裁,鎮壓必定帶來服從嗎
從不犯錯的父親也並不存在。

【現場】烏克蘭難民在波蘭:逃亡之後,她們難以接受失去、無法思考未來
沒人在準備長期戰爭,短暫收留難民家庭的波蘭人開始打聽接下來該怎麼做,一些志願者處於身體和精神崩潰邊緣。

端傳媒電子書丨狂人普京:歷史廢墟上重建的政權野心
本電子書以 6 篇深度文章與評論,帶你回顧普京掌權的過程。

誰是「烏克蘭人」?兩次革命,一場戰爭,如何建構他們的民族認同?
「當俄羅斯導彈飛過我們屋頂,烏克蘭重生了。」

「分離主義」的無奈:脱離民眾的「民族自決」,如何成為俄羅斯區域霸權的傀儡
在地緣政治裏,普通人永遠是失語者。

烏克蘭四大導演:你在新聞裏看不到的,電影都有講出來
「對照現今政治局勢,《普丁的見證人》當年捕捉到的畫面如同某種預言,預示眼下的一切絕非偶然,亦非歷史的巧合。」

國際上如何管轄戰爭罪行?普京有可能承擔法律後果嗎?
解決方案的關鍵還是外交和國際協議;而審判過程的「最大成就」,就是向公眾提供了大量證據。

烏克蘭猶太受難史中的詩與人:沉入烏克蘭的茫茫大雪,曾經的命運也是今日的?
「基輔女人」這首詩裡,是一個受盡酷刑的女性,詩人寫的時候,應該是害怕筆下殘酷文字,成為未來的預言⋯⋯

烏克蘭:漫長的冬季,一個又一個家園,在被戰爭徹底摧毀
昔日的商場與住宅區冒著濃煙,炸飛了窗戶的大樓搖搖欲墜,公園變成大片燒焦的空地,甚至連醫院也未能倖免。

端傳媒電子書丨烏克蘭危機:從矛盾到戰爭,和平如何在一夜間消散
烏克蘭危機有著怎樣的歷史脈絡?事態發展走向又有何種可能性?

當俄羅斯傳播機器遇到中國審查——戰爭假消息怎樣在大陸互聯網「滾雪球」?
在大陸網絡,「指責烏克蘭製造假消息的愈來愈多,指責俄製造假消息的,反而成為邊緣聲音。」

烏克蘭博物館保衛戰:留下故事,留下生命
利沃夫國家博物館曾經歷兩次世界大戰,如今空徒四壁。館長慨嘆:博物館要存活,人民要前來,他們必須學習自己文化的根源。

【端小聚回顧】烏克蘭的痛:從國族歷史、身份撕裂到戰火下普通人的命運
夾在西方世界與俄羅斯地緣政治中的烏克蘭有怎樣的國族歷史,其內部國民的身份認同經歷了怎樣的撕裂?

烏克蘭的戰爭傳播:推特與Tiktok時代的「全民資訊戰」
從普通民眾到總統,烏克蘭深知,遠不止真槍實彈的前線,戰場還包括充斥着政治宣傳與虛假新聞的網絡陣地。

有猶豫失措、也有拿起武器——戰火下,她們的選擇
父母對執意回基輔參戰的她說:「如果你不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戰士,此時去基輔並沒有意義。」

烏克蘭危機:那些被困戰火之中,求助還被公審「不愛國」的在烏中國學生
他們被困戰火之中,而萬里之外的祖國網民沒有完全給予他們溫暖的懷抱。

基輔記者日記一:「瘦小、棕髮婦女從火車上探出頭——她是今天的守護天使」
「這個世界似乎已經被分成了兩部分:需要被拯救的人和拯救別人的人。那些要離開的人和那些要留下的人。」

烏克蘭真的存在「納粹化」嗎?戰爭如何影響各國的備戰思維?
「歐洲安全和防務過去六天的發展比過去20年還要多。」

從巴黎人的電費單到烏克蘭戰爭制裁:西歐國家隱形的「能源貧窮」
為了讓法國人能熬過這個冬季,法國政府多花了5億歐元,還損失了80億稅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