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樂隊「意色樓」(An Id Signal)創立自2006年,時至今日,已經在香港扎根了差不多二十年時間。香港作為一個多變的城市,一件事可以持續運作二十年之久而不至幻滅,忽然就變得很具重量。
意色樓分別在2006年和2012年發佈《相識但陌生》及《公開跟秘密之間》兩張大碟,刻劃人際忐忑、情慾陰影,是香港獨立音樂圈一道獨特的風景。直到2025年,沉寂一段日子的樂隊發佈了第三張大碟《悲喜交集的路綫》。第一首公開的單曲〈恍然嚮往的瞬間〉以一句「好耐無見/你過得好嘛」(好久沒見/你過得好嗎)開始,經歷社會運動和疫情,樂隊以一聲問候,展開了歌者和聽眾之間更緊密連繫的忐忑與陰影。
疫情以降,香港天翻地覆,大型集會消散倒使音樂聚會成為了人們的精神出口。2024年12月,意色樓在復辦的香港大型國際音樂節Clockenflap擔任其中一隊最後出場的表演單位。位處中環海濱的舞台,遠處立法會大樓那些慘白燈光,主音阿禮在台上說:「珍惜我哋嘅語言。冇必要嘅話,唔好再分開。」(珍惜我們的語言。沒必要的話,不要再分開)
「我覺得真實的情況不只是憤怒和悲傷,還有一些充滿活力、浪漫的畫面和行動出現⋯⋯現在(寫歌)很直接,我想連結一些在乎同一種記憶的人。」

2025年4月,意色樓在九龍區新蒲崗一個新近開業的表演場地舉辦新專輯發佈派對。要說的都在音樂說了,但記得阿禮在尾聲對觀眾說,「你們都是意色樓」。愈是欲言又止的香港,愈是接近情慾的發生,只是這一次意色的流動走上悲喜交集的路綫,更多的人被捲進漆黑的海洋,更多人分享了一個晚上。
二十年之間
我不知道
幾時再會
焚燒的路障
苦澀裡卻帶 來安慰
吶喊
失笑
如果
全黑色就憑動靜記得你
──意色樓,〈悲喜交集的路綫〉
但意色樓一貫行事低調,到網上搜索他們的資料,可以找到的東西都非常有限。他們的官方Instagram還要到2021年才出現,顯然跟這個講求快速變化的社會之間有一種不同的步調和性格。按他們的說法,或者是因為香港的獨立音樂一直處於一個不是很多人看到的位置上,經營著自己的圈子和社群。
「我們不是九十年代出現,是二千年代出現,我覺得樂隊圈子沒有太受九七前後、什麼大運動影響,一直都是流連在大學演出以及工廠大廈的live house。可能到疫情時才會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阿禮說。
當然這些年間也經歷很多變化。譬如由Myspace年代到音樂串流平台,又譬如香港的活化工廈政策如何影響獨立音樂的生存空間,音樂表演場地Hidden Agenda由2009年承租意色樓等樂隊在觀塘工業區的練習室開始,因為條例問題一直結業又重開,更名This Town Needs後終於在疫情期間結束營運。這些變化,恰好構成一個疫情前的獨立音樂場景。
「有live house聚會的感覺就很社區,即是獨立音樂的社區,很有那種氣氛。表演前後,樓下會坐滿人聊天,我們經歷過香港這個時代。」

「我們早過Hidden Agenda出現,後來看著它不再在工廠區。我覺得現在比以前分散,以前可能有一個很實在的地方,可以見到大家,在那裡演出為主。」阿禮補充,「所以有live house聚會的感覺就很社區,即是獨立音樂的社區,很有那種氣氛。表演前後,樓下會坐滿人聊天,我們經歷過香港這個時代。」
要說低調,意色樓其實一直都在醞釀,腳步放慢,聚了又散。樂隊結他手浩南說,第三張專輯裡有些歌其實緊接2012年第二張專輯就開始創作,但他們玩得比較隨意:「那是三個人玩的年代,隨意像哪裡有表演、哪裡有街上遊擊就會去。創作方法一直是有些東西彈出來好聽,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類似這種形式去創作音樂,維持了一段長時間。」
阿禮形容有段時間成員在演出才會見面,學習如何free jam,不計較未來如何,只做好當下:「學到的就是不要強求和享受當下,接受永遠都身處一個階段,很多事情都沒有終點。要自然又要認真,一直學習平衡,或者因為有這些矛盾我們才可以玩到現在。」

樂隊是一種生活
破爛結局 都不要結束
聚又散 聚又散
聚又散 聚又散
卻步難行 腳步放慢 聚了又散
──意色樓,〈剎那快慰〉
對於樂隊成員來說,從第二張專輯到第三張專輯之間所謂「闊別多年」,其實從來都是局外人的看法。在他們來說,不過就是過生活。
樂隊貝斯手嘉樂記得,曾經有人講過組樂隊不需要關係的存在,它不過是音樂:「我很糾結這句說話。我覺得沒有關係的樂隊不就是session?不就是演唱會樂手?那就變成做功課一樣去做這件事。但這十多年就不是做功課。當然它有功課的性質,但絕對不是十年都在做功課,它就是生活而已。」
可以說,第三張專輯就是在這樣一種自然的狀態下生成的作品,當然也蘊含著所有經歷的過程和變化,某種生活其中的質感。「這也托賴樂隊的氛圍令到這件事可以自然發生,當中的關係令到它可以自然發生。因為很多樂隊都做不到。」嘉樂說。

對於浩南來說,意色樓的創作方式,源於一種純粹的關係:「因為不是在玩流行音樂,不是要寫一首歌寫歌詞旋律編曲等等,真的不是那回事,而是純粹覺得這段好聽然後拿出來,看看可以怎樣玩。意色樓這個團體很有不知道往後會怎樣的一個土壤,不是像平時那樣做,不是這個音正不正確,純粹是一個關係。真的可以彈結他彈一些音節出來,他又不知道我在彈什麼,直接唱進去,是一個比較有趣的關係,另一種玩音樂的方法。」
「(我們)坦白說有時很疏遠,有時會在不同世界;走在一起時,衝突一定有,不同一定有,但這些不同是拿來交換,不是拿來比較。」
創作上,歌詞往往是最後參與的部分,阿禮說經過這些年的合作,感受到樂隊成員間依然充滿熱情和想像:「或者我們都在詮釋成員的關係,好像浩南說我們玩的不是傳統的音樂,可能我們在關係上也不是傳統,坦白說有時很疏遠,有時會在不同世界,但走在一起時,衝突一定有,不同一定有,但這些不同是拿來交換,不是拿來比較。我覺得這個關係就是成員關係,基礎是友誼。」
「我現在很在乎演出後一起抽煙,一年可能只有幾次。我覺得就是這個關係。回到剛才那句,沒有關係也可以玩音樂,都可以拿一些東西出來jam,可能一開始可以,但如果沒有音樂以外的連結就很難繼續。」嘉樂說。

疫情、浪漫、音樂演出
好耐無見
你過得好嘛
温度忽冷忽熱
又不捨得 制止
我已盡力省略客套說話
太過直接 又不是你的風格
喺腦海偷渡並且遇溺係思想裡面邊方面嘅缺陷
每次以為最後一次都仲有下一次 咁係咪值得去等吖
──意色樓,〈恍然嚮往的瞬間〉
新專輯裡第一首公開的單曲,是2021年發佈的〈恍然嚮往的瞬間〉。歌詞第一句很直接說「好耐無見/你過得好嘛」,有人形容歌者在歌裡展示自己的不確定和脆弱。
阿禮說,這首歌是他在2020年7月1日寫下來的:「全世界都知道香港這一天是上街的,但COVID後所有事情都沒有了。我記得這首歌就是那天在家裡寫的,寫這種我沒有什麼可以做,在這種情緒裡寫這一首歌。」那段時間,社會氣氛低沉,疫情和變遷把所有人困在一個不安感裡,但他想寫的又不只得憤怒、悲傷和哀悼,「我覺得真實的情況不只是憤怒和悲傷,還有一些充滿活力、浪漫的畫面和行動出現⋯⋯」
這個創作的過程,或者某程度上象徵了意色樓在音樂上的轉變。「寫〈恍然〉時從我自己的情緒出發,嘗試寫一首歌安慰自己,玩音樂本身是這樣,但去到這首歌那個感覺就更大,因為對象不同了。以前可能寫給自己喜歡的女生,或者記下一件我們珍惜的事,但現在很直接,我想連結一些在乎同一種記憶的人。」

這種轉變也體現在新專輯裡另一首歌〈雨跳傘〉上。這首歌在2012年第二張專輯已經出現,這次翻錄,恰好是樂隊隨著時日變幻,或人隨之而長大所誘生的不同。「當時我寫的可能是人跟人之間的關係,但慢慢十多年後,面對很多長大的事情,覺得當中的歌詞開始在我心入面變成跟地方之間的關係。可能大家都有這個傾向?不只是在個人情感出發,自己都多了接收社會氛圍的影響,再轉化出來。」
「那時好像要帶著一萬元出來看演出,因不戴口罩又五千,非法聚集又五千,大家都是拿膽量出來看,互相有種尊敬。那段時間玩給一些新的聽眾,好像整體的氣氛一樣,是不開心裡的開心。」
說回疫情期間所經歷的轉變,隨著防疫政策收緊,表演場地一一鎖上大門,那幾年,大型音樂節Clockenflap無法舉辦,小本經營的This Town Needs難以應付租金結束營業。僅餘的選擇就只剩當時不作公開宣傳、非常地下的演出,阿禮形容好像變回到新的樂隊,在很小的群眾裡玩音樂:
「那時好像要帶著一萬元出來看演出,因為不戴口罩又五千,非法聚集又五千,大家都是拿膽量出來看,互相有種尊敬。那段時間玩給一些新的聽眾,發生的連結我都覺得很深刻,但就好像整體的氣氛一樣,是不開心裡的開心。」

悲喜交集的路綫
雨跳過畫面沖淡
雨跳過雨傘
雨跳過畫面沖淡
雨跳過水窪
雨跳過畫面沖淡
雨傘徐徐撐開
要化作幾朵再幾朵再幾朵水花
要化作幾朵再幾朵再幾多
要化作幾朵再幾朵再幾多水花
──意色樓,〈雨跳傘〉
不開心裡的開心,《悲喜交集的路綫》,似乎就是樂隊意色樓從獨立音樂的地下扎根,與時局幻變纏綿所交織而成的集體情感匯聚,藉由音樂和現場演出一下子釋放出來。香港的故事很難說,但終究有人在說。
阿禮提到,如果有留意本地音樂生態,會知道Clockenflap這種大型音樂節過往不是意色樓等樂隊會出現的場景。事局變幻,隨著大型集會消散,能夠讓不同階層、不同圈子的人走在一起,這些音樂節就顯得重要。「可能音樂的活動,my little airport就很有一個大型聚會的感覺。當自己演出時,都想新的聽眾繼續留意這些獨立樂隊,看看他們往後會不會去獨立樂隊流連的地方,希望做到這件事。雖然這些空間愈來愈少。」
更重要的是,《悲喜交集的路綫》這張新專輯,他抱持一種希望讓更多人聽見的心願:「當我寫下這些感受時,我已經不再想要寫給主流還是地下的人聽,我是寫給一些跟我有同一個記憶的人聽,大家都在這裡發生過一些事,我想跟這些人連結,沒再想主流還是indie。」香港的版塊在變裂,在重組,從前有過衝突的人,現在也藉由創傷互相看見,「舉個例子,可能從前很多人會罵泛民,『你們都是為了資源為了選舉』,但去到一個時候,他們跟其他手足有分別嗎,他們都在坐牢。整個版塊都不同了,大家都混合了的時候,大家受的傷都一樣。」

「某程度上,我覺得都是保持一種純粹,根本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興趣。所以我會說十多年其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新專輯《悲喜交集的路綫》經由新成立的獨立廠牌「明日未知」(UN.TOMORROW)發行。2024年3月他們舉辦了一場叫「集合#1」的演出,十組不同音樂傾向的單位共同參與,仿效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獨立樂手自主出版的《集感》卡帶合輯,讓不同的音樂走在一起。當改變無可避免,悲喜交集中,也有走在一起的路綫。
樂隊鼓手阿傑回想起Clockenflap當晚演出,最大感受是台下熟悉的面孔,也有新加入的聽眾,而對意色樓來說,不過是一種玩音樂的純粹,其中匯聚了所有人的生活:「我覺得有趣的是這隊band其實真的很生活,我愈來愈覺得變是應該的,我不可能跟十九歲時一樣,但一定有一些基礎在裡面,這隊band就是這樣。我們為了什麼走上去?我們也不知道,不是因為我們眼見的那個結果,可能玩完後已經超越了那個感受。看見舊面孔?新面孔?可能原因就是這樣,表演完後我才有這個感受。」
「某程度上,我覺得都是保持一種純粹,根本就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興趣。所以我會說十多年其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阿傑續說,「那種純粹,個人一點是我們幾個人都在,就像吃飯一樣。等於演出後去喝酒才是重點。可能就是這麼簡單,這麼純粹。疫情後很多事好像無關緊要,但又變得很有意義,很多有意義的事又可以變得無關緊要。」
對於嘉樂來說,印象最深是阿禮在台上的那句,冇必要嘅話,唔好再分開:「就是簡單一句,代表了很多事情,不只是關於什麼生態,什麼音樂。」

我變成石頭
徘徊又喊又笑之間
又喊又笑之間
一塊玻璃之隔
去留都不是選擇
一樣踏入
悲喜交集的路綫
悲喜交集的路綫
──意色樓,〈悲喜交集的路綫〉
評論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