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招牌」日前在馬來西亞政界和社會持續引起爭議。
事因大馬前首相、資深政客馬哈迪(馬哈蒂爾;Mahathir Mohamad)的一篇臉書帖文引起廣泛討論,馬來西亞各族社群、朝野各方反響各異。
11月18日,馬哈迪在臉書上發文,指控首都吉隆坡的一間商場「只有中文招牌」,「彷彿這裏是中國」。這番言論立刻炒熱了此前「廣告招牌沒有馬來文」、「馬來文不如其他語言字體大」的批評言論。
根據《1982年聯邦直轄區廣告條例》、《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等法律規定,吉隆坡的商業場所招牌必須優先使用國語馬來語,國語的字母和詞語應優先展示,且其字型大小應大於其他語言的字母或詞語,所有招牌還需先獲得國家語文局(DBP)認證。
據《馬來郵報》報導,負責聯邦直轄區事務的首相署部長扎麗哈(Zaliha Mustafa)11月29日呼籲各方不要再繼續爭吵。她引用上述法條,強調聯邦直轄區吉隆坡近期針對商店招牌的執法行動不存在種族偏見。
根據扎麗哈的文告,吉隆坡市政廳今年在商業場所招牌問題上已多次展開行動、處罰了至少36個商業場所。然而《馬來郵報》提到,吉隆坡市政局11月的執法行動恰逢馬哈迪的爭議貼文發布。另據華文媒體《星洲日報》報導,馬哈迪言論發布後,吉隆坡市政局執法組聯合執照組、語文局於21日展開了又一次大規模取締行動。不過,市政局方面人士否認執法行動與馬哈迪言論有關。
馬哈迪近年常常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有關種族的爭議性言論,尤其是2022年大選失利、政治影響力越來越弱後,這些言論已經日益成為他吸引輿論關注、推動馬來民族主義議程的一大技巧。
華文媒體《南洋商報》11月27日發表社論稱,馬哈迪是在「借力打力」,促成中文招牌政治化。這篇社論說,馬哈迪提到中文招牌議題,表面是抨擊馬中合資和本土華資商鋪忽視馬來文,實際上在渲染首相安華(Anwar Ibrahim)政府與華資「中國化」馬來人的土地的氛圍。
有華人聚集的馬來西亞城鎮,常能看到民間傳統書法風格中文招牌。馬來西亞的廣告招牌也一直以多元、多語言的樣貌示人,並不總是引起爭議和分歧。不過,1971年,時任首相阿都·拉薩(Abdul Razak)推出了以「國家文化必須以馬來土著文化為基礎」為指導方針的國家文化政策,這奠定了馬來西亞招牌語言的法律規定。如今,馬來西亞不同的州屬有不同的招牌語言法律規定,並不禁止商鋪使用中文或其他非馬來文的文字展示,但大多強調商鋪招牌要體現出馬來文的國語地位。
有趣的是,即使是在主張族群多元、依賴華人選民支持的執政陣營內部,對中文招牌問題的語調也不完全一致。前文提到力挺吉隆坡市政局執法行動的扎麗哈,來自安華領導的人民公正黨。頗具輿論影響力、來自民主行動黨的華人政客、現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長倪可敏則於11月25日強調,安華的團結政府「照顧各族群」,商家招牌可以有中文,但「大馬並非中國,國人必須尊重大馬國語,中文字必須小於國文字」。 但倪可敏也說,招牌文字要在特定情況下允許調整,比如「在華人區賣豬肉粉」,就不用特地翻譯成馬來文「mee babi」。
而旅遊、藝術及文化部長張慶信則在網絡發文反擊馬哈迪稱,馬來西亞最近有關中英文招牌的取締行動是「不必要的過度執法」、「情緒化的操作」,引起了國內民間的巨大反感,並讓國際遊客的觀感受負面影響。
據《當今大馬》報導,張慶信希望吉隆坡市政局花更多精力在提升景點,而非做「矯枉過正」的執法行為上。張慶信是來自東馬砂拉越州的地方實力派。而東馬地方政治雖有腐敗陰影,但其社會中族群關係較為和諧。在馬來半島朝野惡鬥的情況下,東馬勢力也因需要被拉攏而地位躍升。因而在本屆政府中,張慶信在華人議題上的立場往往顯得比民主行動黨等其他華基政黨更為強硬。
不過,張慶信此番表態進一步引起在野陣營攻擊,伊斯蘭黨、土著團結黨等反對黨在國會和州議會內持續批評張的言論。土著團結黨婦女組主席瑪絲艾米雅蒂(Mas Ermieyati Samsudin)12月1日在黨大會上炮轟張慶信,說他不尊重聯邦憲法,要求安華開除他出內閣。她此前還在國會上表示,政府必須要保護本土的語言,暗指馬國華人的社群語言華語並不屬於本土。此外,也有來自同屬執政陣營的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的政客批評張慶信,稱他「假裝不懂法律」、「是種族主義者」。
伊斯蘭黨、土著團結黨組成的國民聯盟還專門為此召開了記者會,力挺吉隆坡市政廳的執法行動,形成了反對黨和政府官員都支持執法行動的微妙局面,似乎印證了安華政府近年總在和在野勢力「競爭誰更保守」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表態,也都觸及了馬來西亞當下的「中國因素」議題。據馬國英文媒體《星報》報導,在對中國開放免簽後,2024年前8個月,馬來西亞迎來了229萬名中國遊客,比2023年同期增長160%。來自中國的遊客、商人和留學生增多後,馬來西亞本地也涌現了中國口味的餐廳,與本地華人傳統餐飲有所不同,也不以遵照清真飲食習俗的馬來人為顧客群體。
馬來西亞國際伊斯蘭大學(IIUM)政治學者夏扎·舒克里(Syaza Shukri)對新加坡亞洲新聞台(CNA)表示,媒體將焦點放在了吉隆坡旨在為中國遊客提供服務的場所,才引起了輿論炒作,並在馬哈迪的評論下變成了政治問題。
「問題焦點集中在華文上,馬來人擔心馬來西亞的中國化,因為華人相對於其他群體擁有更強的經濟實力。中國最近宣布將在馬來西亞舉辦農曆新年慶祝活動,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說法。」她說,「華人社群認為他們被針對了,馬來人社群則認為華人的反彈恰恰證明了他們的『不忠誠』,這很容易讓情況惡化,政府現在需要介入。」
而就在華文招牌一波未平之時,另一件「中國因素」事件又起:12月5日,雪蘭莪州一家餐館。因使用印有毛澤東肖像和口號的餐具,被警方接獲舉報後上門取締,並逮捕經理協助調查。這些餐具或許是為了以「懷舊風情」吸引中國遊客,但在有反共歷史的馬來西亞,卻可能違反有關禁止宣傳非法組織物品和禁止「共產主義符號」的相關法條。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