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林韋地:馬來西亞華人,複雜「共同體」的前途困境

「馬來西亞華人」這個「想像的共同體」是否真正存在,已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從客觀統計數字上來說,有740萬「華人」在馬來西亞這個國家裏,但這740萬人的背景,和他們所受的教育,其實差異非常大。

林韋地:馬來西亞華人,複雜「共同體」的前途困境
740萬「馬來西亞華人」裏,真正熟知自己群體歷史的,恐怕是少數中的少數。 他們對政治歷史文化語言民族的看法南轅北轍,缺乏共同的認知和理解,使得他們要展開任何有深度的公共議題討論,都非常困難。圖為馬來西亞華人於農曆新年期間在吉隆坡一家購物中心外觀看舞龍。

我個人的身份認同和成長經歷比較複雜,出生在馬來西亞檳城,在台灣唸小學,小學畢業後回到馬來西亞。在最初有記憶和意識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個台灣人,或中國人(那是個台灣還等於自由中國的年代);後來大了一點,知道自己的國籍是馬來西亞,才開始覺得自己是個馬來西亞人,或更準確地說,馬來西亞華人。

我在台灣唸國小六年級的時候,曾在全校面前上台,用馬來文演講。那時年紀很小很天真,並不知道這樣等同於向全校其他台灣小朋友宣示自己是一個「他者」。

從很年輕的時候開始,大約是從台灣回到馬來西亞唸華文獨立中學之後,我就思考關於「馬來西亞華人」這回事,以及這個群體的現狀和未來。當然隨着年紀漸長,很多看法也慢慢修正。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