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招牌”日前在马来西亚政界和社会持续引起争议。
事因大马前首相、资深政客马哈迪(马哈蒂尔;Mahathir Mohamad)的一篇脸书帖文引起广泛讨论,马来西亚各族社群、朝野各方反响各异。
11月18日,马哈迪在脸书上发文,指控首都吉隆坡的一间商场“只有中文招牌”,“仿佛这里是中国”。这番言论立刻炒热了此前“广告招牌没有马来文”、“马来文不如其他语言字体大”的批评言论。
根据《1982年联邦直辖区广告条例》、《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等法律规定,吉隆坡的商业场所招牌必须优先使用国语马来语,国语的字母和词语应优先展示,且其字型大小应大于其他语言的字母或词语,所有招牌还需先获得国家语文局(DBP)认证。
据《马来邮报》报道,负责联邦直辖区事务的首相署部长扎丽哈(Zaliha Mustafa)11月29日呼吁各方不要再继续争吵。她引用上述法条,强调联邦直辖区吉隆坡近期针对商店招牌的执法行动不存在种族偏见。
根据扎丽哈的文告,吉隆坡市政厅今年在商业场所招牌问题上已多次展开行动、处罚了至少36个商业场所。然而《马来邮报》提到,吉隆坡市政局11月的执法行动恰逢马哈迪的争议贴文发布。另据华文媒体《星洲日报》报道,马哈迪言论发布后,吉隆坡市政局执法组联合执照组、语文局于21日展开了又一次大规模取缔行动。不过,市政局方面人士否认执法行动与马哈迪言论有关。
马哈迪近年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种族的争议性言论,尤其是2022年大选失利、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弱后,这些言论已经日益成为他吸引舆论关注、推动马来民族主义议程的一大技巧。
华文媒体《南洋商报》11月27日发表社论称,马哈迪是在“借力打力”,促成中文招牌政治化。这篇社论说,马哈迪提到中文招牌议题,表面是抨击马中合资和本土华资商铺忽视马来文,实际上在渲染首相安华(Anwar Ibrahim)政府与华资“中国化”马来人的土地的氛围。
有华人聚集的马来西亚城镇,常能看到民间传统书法风格中文招牌。马来西亚的广告招牌也一直以多元、多语言的样貌示人,并不总是引起争议和分歧。不过,1971年,时任首相阿都·拉萨(Abdul Razak)推出了以“国家文化必须以马来土著文化为基础”为指导方针的国家文化政策,这奠定了马来西亚招牌语言的法律规定。如今,马来西亚不同的州属有不同的招牌语言法律规定,并不禁止商铺使用中文或其他非马来文的文字展示,但大多强调商铺招牌要体现出马来文的国语地位。
有趣的是,即使是在主张族群多元、依赖华人选民支持的执政阵营内部,对中文招牌问题的语调也不完全一致。前文提到力挺吉隆坡市政局执法行动的扎丽哈,来自安华领导的人民公正党。颇具舆论影响力、来自民主行动党的华人政客、现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则于11月25日强调,安华的团结政府“照顾各族群”,商家招牌可以有中文,但“大马并非中国,国人必须尊重大马国语,中文字必须小于国文字”。 但倪可敏也说,招牌文字要在特定情况下允许调整,比如“在华人区卖猪肉粉”,就不用特地翻译成马来文“mee babi”。
而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张庆信则在网络发文反击马哈迪称,马来西亚最近有关中英文招牌的取缔行动是“不必要的过度执法”、“情绪化的操作”,引起了国内民间的巨大反感,并让国际游客的观感受负面影响。
据《当今大马》报道,张庆信希望吉隆坡市政局花更多精力在提升景点,而非做“矫枉过正”的执法行为上。张庆信是来自东马砂拉越州的地方实力派。而东马地方政治虽有腐败阴影,但其社会中族群关系较为和谐。在马来半岛朝野恶斗的情况下,东马势力也因需要被拉拢而地位跃升。因而在本届政府中,张庆信在华人议题上的立场往往显得比民主行动党等其他华基政党更为强硬。
不过,张庆信此番表态进一步引起在野阵营攻击,伊斯兰党、土著团结党等反对党在国会和州议会内持续批评张的言论。土著团结党妇女组主席玛丝艾米雅蒂(Mas Ermieyati Samsudin)12月1日在党大会上炮轰张庆信,说他不尊重联邦宪法,要求安华开除他出内阁。她此前还在国会上表示,政府必须要保护本土的语言,暗指马国华人的社群语言华语并不属于本土。此外,也有来自同属执政阵营的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的政客批评张庆信,称他“假装不懂法律”、“是种族主义者”。
伊斯兰党、土著团结党组成的国民联盟还专门为此召开了记者会,力挺吉隆坡市政厅的执法行动,形成了反对党和政府官员都支持执法行动的微妙局面,似乎印证了安华政府近年总在和在野势力“竞争谁更保守”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表态,也都触及了马来西亚当下的“中国因素”议题。据马国英文媒体《星报》报道,在对中国开放免签后,2024年前8个月,马来西亚迎来了229万名中国游客,比2023年同期增长160%。来自中国的游客、商人和留学生增多后,马来西亚本地也涌现了中国口味的餐厅,与本地华人传统餐饮有所不同,也不以遵照清真饮食习俗的马来人为顾客群体。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大学(IIUM)政治学者夏扎·舒克里(Syaza Shukri)对新加坡亚洲新闻台(CNA)表示,媒体将焦点放在了吉隆坡旨在为中国游客提供服务的场所,才引起了舆论炒作,并在马哈迪的评论下变成了政治问题。
“问题焦点集中在华文上,马来人担心马来西亚的中国化,因为华人相对于其他群体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中国最近宣布将在马来西亚举办农历新年庆祝活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说法。”她说,“华人社群认为他们被针对了,马来人社群则认为华人的反弹恰恰证明了他们的‘不忠诚’,这很容易让情况恶化,政府现在需要介入。”
而就在华文招牌一波未平之时,另一件“中国因素”事件又起:12月5日,雪兰莪州一家餐馆。因使用印有毛泽东肖像和口号的餐具,被警方接获举报后上门取缔,并逮捕经理协助调查。这些餐具或许是为了以“怀旧风情”吸引中国游客,但在有反共历史的马来西亚,却可能违反有关禁止宣传非法组织物品和禁止“共产主义符号”的相关法条。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