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11月4日,香港立法會討論鼓勵生育政策,多名議員提出奇招催生。工聯會議員鄧家彪獻計在政府辦公室添加「BB相」(即嬰兒照片)布置,讓公務員上班看到「BB相」很開心、不加班、回家陪老婆。選委界議員梁毓偉建議政府帶頭舉辦部門青年交友活動,經民聯陸瀚民則呼籲當局製作有感染力、琅琅上口的生育宣傳片。
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讚揚鄧的建議「好創新」,承諾會與公務員事務局看看能否找多些「BB相」張貼。他也回應陸瀚民指,會找相關部門一同構思廣告片。
香港生育率有多低?據聯合國人口基金《2023年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香港2023年的總和生育率(註:Total fertility rate,每名婦女一生中平均生育子女的總數)僅0.8,屬全球最低,低於韓國(0.9)、新加坡(1.0)、日本(1.3)及中國大陸(1.2)、澳門(1.1)。
香港統計處發布的《1991年至2021年香港生育趨勢》顯示,過去30年,香港的生育水平總體呈下跌趨勢,總和生育率持續低於2.1的更替水平(註:Replacement-level fertility,代表實現人口世代更替所需達到的總和生育率水平,聯合國將這一數值定為2.1)。每名女性生育的活產嬰兒從1991年的1.281名降至2003年的0.901名。其後該比率回升至2012年的1.285名,然後逐漸降至2019年的1.064名,再進一步下降至2021年的0.772名。
2022年,香港總和生育率降至歷史低點0.701,在世界銀行的數據庫中,首次取代韓國(當年為0.8)成為全球最低。
少子化的同時,老齡化亦趨嚴重。
香港最新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1年,香港65歲以上長者有145萬名,較2011年增加51萬人(54.2%),長者人口佔整體人口的比例,由2011年的13.8%升至20.5%。這10年間的升幅亦高於之前10年的升幅,即由2001年的11.1%升至2011年的13.3%。
《2022年至2046年香港人口推算》預計,到2046年,65歲及以上長者的人口數量將增加近一倍至274萬,佔總人口的比例將升至36.0%。
面對不斷下滑的生育率,港府祭出各種催生措施。
2023年《施政報告》宣布推出4項支持新生家庭的政策,包括新生嬰兒獎勵金、提高與居所有關的稅項扣除最高限額、資助出售單位優先安排、公屋優先安排。其中「新生嬰兒獎勵金」最受市民熱議:每名於去年10月25日起在香港出生、而其父或母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可獲一筆過2萬元現金獎勵,為期三年,之後將再作檢討。這是香港首次用直接派錢的方式鼓勵生育。
支援輔助生育方面,則設兩大措施,分別為:2024-25年度起計五年內,體外受精治療的公營輔助生育服務名額,由每年1100個逐步增至1800個;2024-25年度起,在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下,設每年最多10萬元輔助生育服務稅項扣除。
不過,香港《人類生殖科技條例》規定,輔助生育只可對不育的已婚夫婦提供,任何人不得向並非屬婚姻雙方的人士提供生殖科技程序,而目前香港的《婚姻條例》只認可一男一女的異性戀婚姻,因此未婚人士、在海外註冊結婚的同性已婚人士都無法在香港接受輔助生育服務。
2024年《施政報告》延續去年的目標,未出台新政策。
港府10月向立法會提交的進度報告顯示,就新生嬰兒獎勵金,政府已開立為數22億8600萬元的非經常開支新承擔額。截至今年9月30日,共接獲26948宗新生嬰兒獎勵金合資格申請,並已向25841名申請人發放獎勵金,總發放金額約5.2億港元。公屋優先安排方面,已有約2300宗合資格申請獲縮減一年輪候時間。
然而,各界專家批評政府措施未對症下藥。
據香港01,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人口健康講座教授葉兆輝認為,2萬元獎勵金計劃並非有效鼓勵生育的政策,成本很高,區別卻不大。2021年有近3.7萬人出生,2022年有約3.2萬名,去年有約3.3萬名,從前沒有2萬元都會每年生到3萬個嬰兒,現在有2萬元可能就多2000個嬰兒出世。葉兆輝指,市民社會歸屬感才重要,社會對這座城市有無感情、盼望,都是影響出生率的因素。
研究不育的港大醫學院婦產科學系臨床教授吳鴻裕在同一論壇上表示,香港提供不孕治療的3間公營醫院輪候時間都長達20至80個星期,但女性年齡愈大生育機會就愈低,接近2年的輪候時間,會讓想生育的家庭都不能懷孕。吳鴻裕稱,曾向醫管局反映問題,當局卻不以為然,因其他專科平均輪候時間更長。
民間輿論亦抨擊上述政策杯水車薪。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化名Jack的家長指,生一個小朋友要30萬,2萬元生仔鼓勵金幫不了甚麼,連零錢都不算。化名施小姐的90後港人亦認為,派2萬元鼓勵生育完全無作用,政府至少要有醫療及住屋津貼等其他措施配合。她表示不打算生育,主要考慮教育及經濟因素,且香港現在社會氛圍欠佳,或已不再吸引、不再適合發展人生。
香港民意研究所的生育率民調發現,六成未有養育子女的港人不希望生育。不欲生育的被訪者一面倒表示優先考慮到城市面向的因素:城市教育制度(58%)、城市政治環境(43%)及城市居住空間(43%),遠高於個人因素如個人成家意願(27%)、個人事業發展(23%)。
香港民研指,若港府未認識到市民對教育制度的憂慮、正視教育制度弊病,要解決生育率低的問題只會遙遙無期。
生育率低、老齡化等人口問題導致工作勞動力下降,港府先後推出多個引進人才及輸入外勞計畫。
高端人才方面,原有的優才計劃每年配額先是從1000個逐步增至2000、4000個,2023年起更直接取消配額。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的申請條件、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的逗留期限亦被放寬。
高才通計劃2022年12月起開啟,旨在吸引高收入、高學歷人才來港就業,申請人在首次入境時無須先獲聘用。今年11月,高才通合資格大學名單由185間增至198間,A類高收入人才首個簽證年期由兩年延至三年。《集誌社》分析入境處數據指,自推出以來至今年9月底,有8.1萬高才通申請已獲批,其中95%來自中國內地。
基層勞工方面,《光傳媒》報道,港府去年連推5個輸入外勞計劃,包括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航空業、運輸業輸入勞工計劃—公共小巴/客車、補充勞工優化計劃、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建造業輸入勞工計劃,截至今年5月已批准20368位外勞到港工作。
讀者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