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简体
訂閱支持
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繁體
简体
深度
日報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系列
欄目
互動頁面
多元
國際
大陸
台灣
香港
社群
訂閱支持
訂閱新聞信
參與活動
最新
地域
國際
大陸
香港
台灣
速遞
專題
評論
播客
活動
身體自主
台灣Rave復興三十年:電子音樂、野場與派對的地下浪潮
在台灣,Rave從地下狂潮到被污名掃蕩,再到新世代復興,走過三十年的跌宕轉折。
評論|
生物性別與法律認同:英國最高法院判決就跨性別權利的抉擇與反思
法律解釋的技術規則雖是法學推理的重要核心,但其目的應在維護正義,而非成為阻礙公平的桎梏。
訂婚等於性同意?「撈女恐慌」正蔓延?中國山西訂婚強姦案掀爭議|Whatsnew
從案件要素、失衡的媒體報道和分裂輿論理解這宗訂婚強姦案。
東京酷兒書店platform3:在開放與保守的狹縫中
位於東京中野的platform3,為了更好地讓人相聚而誕生,選書包括酷兒文化和女性議題及社會運動,但也不止於此,保持著相當的開放性。
台灣代理孕母再掀論戰:同志的生育困境與女性身體自主的兩難|Whatsnew
近日,有台灣男同志分享海外代孕經驗引起爭議,同志生育權與女性身體自主的矛盾再度浮上檯面。
專訪藝術家羅雪寶:「跨」越邊緣,異色眾生皆可被理解
造物弄人,是誰才能去決定正常?
「別再有人為換證做手術」:彼岸有花,吳宇萱的台灣跨運之路
「這幾年我已經被訓練成一個非常硬的人,有點忘記自己溫柔的樣子。」
Haenel控Ruggia性侵案罪成,撼動法國影視界頑固性別文化|Whatsnew
一系列震撼案件,讓拒斥Metoo運動的法國影視藝文界性別文化傳統逐漸動搖。
B站、推特與跨性別醫療:中國青少年藥娘的生存之旅
藥、社區、生存的方式與方法——源源不斷的信息化作一股安全感,由手機屏幕發起,逐漸外化,時刻跟隨她們。
Audrey Diwan在香港拍攝情色電影,她對色情片固定模式感到厭倦
奧黛麗從18歲起開始接觸香港電影,她對香港產生了一種幻想般的嚮往,而這種感情在疫情期間因無法親身造訪而愈加深厚。
肉身,割裂,重建的自我:台灣四位跨性別者的手術記事
我最大的心願,就是有一天可以搬出去,找一個自己的空間,放自己喜歡的衣服,自由地化妝,到時候我就不用再演了。
法國馬藏強暴案被告全部罪成,吉賽爾出面強調「共同戰鬥」|Whatsnew
震撼法國的庭審「讓羞恥改變立場」。
1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