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跨性別「免術換證」議題延燒,女性安全成爭議焦點|Whatsnew

台灣近年來從官方到民間,努力打造開放進步的國際形象,免術換證延燒出的輿論風暴也隨之備受關注。
2022年10月28日,台北,第四屆台灣跨性別遊行。攝: 陳焯煇/端傳媒
台灣 性別 LGBTQ+ 女性與女權 身體自主

離開真相,談何看見彼此和追求正義?我們的日報、速遞Whatsnew、端聞Podcast能夠保持免費,離不開每一位會員的支持。暢讀會員首月5折尊享會員全年85折,幫助我們做出更好的即時報導和深度內容。

10月8日,台灣跨性別者吳宇萱在個人社群平台上曬出她的身分證,宣布她已成功前往戶政事務所換新身分證,將性別欄由男性改為女性。

吳宇萱以男性身分生活了25年,2021年她在性別團體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下稱伴侶盟)的協助下,向戶政事務所提起訴訟,歷經近四年纏訟,如今法院判決勝訴。

目前,台灣戶政事務所對於變更性別的要件相當嚴苛,有意變更性別者,除了需經二位精神科醫師鑑定,還要實施重大外科手術摘除兩種以上的性器官——男性要摘除陰莖及睪丸,女性則須摘除乳房、子宮、卵巢。

吳宇萱是台灣第五位透過法院判決勝訴,不需手術即可變更性別者。此前,伴侶盟的律師團已協助三位當事人贏得勝訴,包含因身體因素無法手術的尼莫。目前仍有其他案例正在訴訟中

伴侶盟將此視為性別運動的重大進展,然而判決經媒體報導,發酵數日後,社群網站卻席捲出一陣反對「免術換證」的浪潮,包含關於男跨女者的身體是否對女性人身安全造成風險、性別認同是否自己說了算等,引發激烈討論。

跨女「不夠女性」的質疑

參與爭論的,包含擁有84萬追蹤者的網紅鄭家純,她在個人臉書貼出吳宇萱曾報名參加水肺潛水海外團的截圖,並以外國旅遊潛水為例,請大家想像,若有一位生理女性報名,卻發現同房的「女性室友」還保有「男性生殖器官」,她很憂慮:「請問當生理女遇到這種狀況,是不是就只能當作自己很衰?」

鄭家純過往積極投入社會運動,也在台灣MeToo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為受害人勇敢發聲。2023年大選期間,民進黨原有意邀請鄭家純參選,最後無疾而終。而鄭家純的參戰,讓議題迅速白熱化,眾多名人紛紛響應表態「不反跨性別、但反對免術換證」,吸引大量網友前往當事人社群頁面留言批評,吳宇萱和伴侶盟都被迫暫時關閉留言功能。

許多女性擔憂隱私空間、人身安全的問題。財經網紅胡采蘋表示:「女生從小到大要吃的苦實在太多太多了,我真的不想忍受跟有雞雞的人一起上廁所、用更衣室、泡溫泉。」旅美網紅「德州媽媽沒有崩潰」則表示她曾在美國的女更衣室看見黑人跨性別者生殖器,她「下意識蹲下」並想立刻保護她的女兒。不少人表示她講出許多女性的心聲:「進步的社會應該是讓所有人感到安全,而不是冒著誰的危險,去讓別人安全。」

上一波 MeToo 運動讓許多女性的慘痛經驗出土,社會關於被害者保護、女性安全更重視的此刻,這波女性自主力量也指向了那些生理上「不夠女人」的女人。很多男性網友則以保護家人的角度發聲:「你不會想讓你的老婆、女兒、妹妹跟『帶把的』共用洗手間吧?」有人抨擊:「免術跨女就是捨不得切 GG,在那之前就乖乖當男生,少在那邊裝可憐!」

2020年1月17日,德國下薩克森州,一名婦女進入大學的廁所,入口可見跨性別的標誌。攝:Peter Steffen/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

在社群平台的推波助瀾下,被大量簡化的資訊快速大量傳播,讓不少網友誤以為性別變更手續只要提出「自我認同」證明即可。一名網友在 Threads 上發表了一篇短文:「台灣大學你好,我是一個就讀於師範大學的學生,但我的身分認同是台大醫學系的學生,所以請你給我一張醫學系的文憑謝謝。」

類似的「格式」在社群平台上不斷被創作出來,從就讀的學校、職業以及身高體重等,這些圍繞在「自我認同」的反諷短文,一再質疑跨性別者所稱的性別認同缺乏嚴格依據。

但在現實中,現階段如要不經手術就更改法定性別,仍需經過漫長的訴訟過程,法庭實務上要求當事人提供的證據,無論是醫院診斷或專業鑑定,須充分證明當事人的性別歸屬「趨於穩定」。否則,戶政事務所仍會依據現行的內政部函釋,要求提供手術證明方能變更。

「一起找尋恐懼的來源」

在鋪天蓋地的反對聲浪中,有少數不同意見。

前台北市議員、YouTuber 邱威傑在個人臉書分享他和太太在日本旅遊的經驗。他指太太在廁所遇到穿洋裝的中年人時很困惑,又驚恐,即使他們都有進步多元的理念,仍難以面對「套了一個洋裝在身上的阿伯,究竟是一個跨性別人士還是單純的偷拍魔而已?」但邱威傑也引用統計數據表示「有32%的跨性別人士在公共場所都是選擇憋尿」,因為跨性別者同樣容易受到騷擾和性侵害。

精神科醫師徐志雲擁有診斷性別不安的豐富臨床經驗,他在自己經營的《心身難路上的身心科 podcast》撰文指出,「跨性別者都是從兒童或青少年時期就感到強烈的性別困頓,但是求助無門。一旦跟家長出櫃,招來的99%都是恐懼與憤怒,不用說找到資源了、連好好活下去都如此不易。」

他寫下:「這個世界的困頓是:順性別女性往往必須不斷尋找安全的空間,跨性別者則是不知道這世界上哪裡有空間屬於自己。」徐志雲也分享了他與異男朋友的對話,當他朋友發現廣大女性對陰莖的恐懼,是如何自我懺悔:「可能是我們異男長久以來把陰莖的形象搞壞了,都用陰莖做些壞事,作奸犯科之類的,搞到帶著陰莖去上廁所,像帶著凶器一樣,連累一群跨性別者。」

而身處這波跨性別者「免術換證」輿論中心的吳宇萱對端傳媒表示,起初她被鄭家純在粉專曝光個人資訊時,其實心生恐懼,「滿可怕的,畢竟第一次有人真的散播我在私生活的訊息。」有網友因此被引導到她居住的城市地方社團肉搜她,到處留言讓她強迫出櫃,四面八方的惡意湧來,她說這幾天常嚇得半夜驚醒。

吳宇萱還表示,目前她正在外島潛水旅行中,雖然偶爾心情低落,但她仍試圖專注在過好自己的生活。她認為生理女性與跨性別的爭執屬於「弱弱相殘」,因為大家都是在父權體制底下,不但沒有聯手打破這個體制,反而互相廝殺。但她還是期待情緒過後,有機會對話:「歡迎聊聊,我們可以看看彼此的現實人生,一起找到那些恐懼的來源。」

跨性別社群的版主梨珂也對端傳媒說,跨性別者的身心狀態原本就很脆弱,她很擔心這次的爭論會「激發一些更為負面的仇恨情況。」性別不明關懷協會也用颱風雲圖的方式,預警跨性別者「反跨颱風來襲,建議兄弟姊妹暫停使用網路,遠離仇恨言論。」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則公佈他們的社群活動和資源,為跨性別者提供心理支持服務。

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近年來從官方到民間也在努力打造開放進步的國際形象。不過,從此次免術換證延燒出的輿論風暴中,主流意見多多圍繞在「何謂女性」的標準上展開交鋒,而跨性別者則快速落入潛在性犯罪者的質疑中,未來台灣的免術換證會如何發展,仍待未來持續關注。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