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港裔移民二代導演曾佩裕執導紐約故事:「最讓人感到孤獨的是語言。」

法拉盛是世界上無數移民最擁有歸屬感的飛地,也是曾佩裕首部長片的發生地。

電影《藍色太陽宮》劇照。圖:網上圖片

電影《藍色太陽宮》劇照。圖: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李潔逸

刊登於 2024-07-01

#女性電影#港人移民

【作者按】在剛剛落幕的第77屆坎城電影展上,入圍平行單元「影評人周」的電影《藍色太陽宮》獲得了「French Touch Prize of the Jury」(又譯為:法國文創協會選擇獎)。該片是美籍華裔導演曾佩裕 Constance (Connie) Tsang 的首部長篇作品,以一個角色的逝去為中心,描寫了法拉盛華裔移民的情愛與友誼、失去與獲得。紐約華人聚居區法拉盛的環境背景與電影的情緒基調,和導演曾佩裕本人對生活的見解息息相關。

電影由吳可熙、李康生及徐海鵬主演,故事圍繞在兩位生活在美國皇后區的華人移民,因為一次死亡悲劇而建立連結,彼此陪伴的故事。

法拉盛與香港印記

曾佩裕的父母是香港人,兩人到紐約安家發展,生下了她。「典型紐約女孩」是她給自己的標籤,法拉盛長大,紐約大學學士,哥倫比亞大學碩士,獨立後在布魯克林生活,每周會和母親相聚吃早茶。

一家人在美國最初的時光多有艱難,父親總在試圖抓住任何有可能讓生活變好的機會:父親開過一個沒有維持經營的玩具店;母親先是在紐約為一家房地產開發商工作,童年時期,曾佩裕總是跟著母親去她負責的建築開發項目。幸運的是,母親最終通過一個紐約不動產所有者的關係,創辦了自己的公司,家庭條件好了起來。

曾佩裕的家庭為在紐約扎根所付出的努力,可被看作是無數第一代華人移民在美國生活的一種典型切面,不斷在嘗試,直到抓住一種有前途的可能。

曾佩裕的家庭為在紐約扎根所付出的努力,可被看作是無數第一代華人移民在美國生活的一種典型切面,不斷在嘗試,直到抓住一種有前途的可能。將家庭條件憑一己之力拉起來的母親很有可能在家庭中也是強勢的,但是問曾佩裕是否經歷過典型的亞洲「虎媽」教育,她對自己自由的家庭氛圍充滿感恩。

她依照自己的本能探索生活,也觀察她母親作為異鄉人在紐約扎根的人生經歷:野心、動力、生存的需求、對成功的追求,這些激勵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

「我總是說我很幸運,有一個非常堅強且非常勤勞的母親,所以從來沒有那種她必須推著我做事的情況。」她依照自己的本能探索生活,也觀察她母親作為異鄉人在紐約扎根的人生經歷:野心、動力、生存的需求、對成功的追求,這些激勵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我猜我算是她的『虎女』吧。」她總結。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