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

日報|特朗普封口費案罪成;烏獲授權用歐美武器襲俄本土;中美防長會面

北京取消ECFA逾百關稅減讓;台核電延役政府鬆口;西方批評47人案;首引23條案,警追控罪名

2024年5月30日,加沙走廊南部汗尤尼斯,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空襲中被摧毀的房屋中行走。攝:Mohammed Salem/Reuters/達志影像

2024年5月30日,加沙走廊南部汗尤尼斯,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空襲中被摧毀的房屋中行走。攝:Mohammed Salem/Reuters/達志影像

刊登於 2024-05-31

#每日簡報

讀者你好!你現在讀到是端傳媒每日新聞速讀「日報」。每逢週一到週五的東亞時間晚間,我們會在整理和篩選之後,將近期值得一讀的幾條新聞以簡短的方式呈現到你眼前。

端傳媒圖片編輯每天會為日報精選一張全球新聞攝影作品。今天的題圖來自路透社攝影記者 Mohammed Salem:2024年5月30日,加沙走廊南部汗尤尼斯,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空襲中被摧毀的房屋中行走。

今天是2024年5月31日,以下是我們為你篩選的7條新聞:

特朗普「封口費案」被裁罪成

美東時間5月30日,紐約一個陪審團裁定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封口費案」中的全部34項罪行成立,這使他成為首位被判犯有重罪的美國前總統。

特朗普在宣判後對庭外記者表示這是一次「被操縱、可恥的」審判。他的團隊亦將就此案上訴。

檢察官指控特朗普在2016年向一名女演員支付「封口費」後偽造商業紀錄,以阻止她繼續聲稱自己2007年曾和特朗普有染一事。

4月15日,特朗普第一次出庭,他當時稱「美國的歷史上從未發生過這樣的事情,這是對我的迫害」,他指審判目的在於破壞其競選。

特朗普今年共面臨至少四個刑事案件審訊,除了本案以外還包括:2020年大選後試圖干預佐治亞州的計票結果、2020年大選期間涉嫌惡意選舉欺詐、卸任總統後涉嫌在私人住所存放國家機密文件等。但四個案件中預計只有本案的審判在年底的美國大選前出爐。

烏克蘭獲授權用歐美武器襲俄本土

5月30日,美國官員表示總統拜登將允許烏克蘭使用美國提供的部分武器,打擊俄羅斯境內的部分軍事目。

《華盛頓郵報》報導,這是拜登政府的一大政策轉變,以幫助烏克蘭應對俄羅斯在烏克蘭東北部的新攻勢,尤其是對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哈爾科夫的威脅。

德國政府發言人隨後亦表示,德國將繼美國之後允許烏克蘭用德國援助的武器攻擊俄境內的部分目標。

歐美國家此前要求烏克蘭不能用援助的武器襲擊俄羅斯境內的目標,以避免戰爭升級。

5月31,中國外交部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毛寧被問到中國已確認不參加6月由瑞士主辦的烏克蘭和平峰會。毛寧指中方「重視瑞士舉辦首屆烏克蘭和平峰會」,但認為中國希望的「俄烏雙方認可、各方平等參與、對所有和平方案進行公平討論」三要素難以實現,因而「中方難以參會」。她稱中國「將繼續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同各方保持溝通」。

關於2024年春天以來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新攻勢,請參閱 Whatsnew 欄目此前的報導。

香格里拉對話召開,中美防長會面

5月31日,在新加坡召開的第21屆香格里拉對話會上,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和中國國防部長董軍舉行了會談。

這是中美兩國防長2022年之後的首次會面。

美國國防部在隨後的新聞稿中表示奧斯汀「強調了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保持開放的軍事交流管道的重要性」。他對公海航行和飛行自由、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北韓的挑釁行為表示了關切。

針對台灣,奧斯汀對「解放軍最近在台灣海峽周圍的挑釁活動」表示了擔憂,重申不希望中國把台灣「正常、例行」的民主交接作為採取強力措施的藉口。

他還表示美國堅持以《台灣關係法》、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和六項保證為指導的「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國防部的新聞稿則指董軍在會談中表示「中美兩軍關係健康發展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也是國際社會的普遍期待。」

他表示當前兩軍關係屬於「止跌企穩」。針對台海問題,董軍稱「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外部勢力無權干涉。」他還敦促「美方切實糾正錯誤,不得以任何方式『以武助獨』」

董軍還對近來圍繞南海島礁和菲律賓的主權衝突表達了立場,他稱中國的「態度和底線是明確的」,會堅持平等協商解決分歧,「但對加劇挑釁的行為絕不置之不理」。

中國大陸對台取消ECFA逾百項關稅減讓

中國財政部網站在5月31日刊登消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發布關於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部分產品(第二批)關稅減讓的公告。

公告中稱「台灣地區單方面對大陸產品出口採取歧視性的禁止、限制等措施,違反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規定。」作為「台灣地區仍未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取消對大陸的貿易限制」下的反制措施,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進一步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部分產品的關稅減讓——包括潤滑油基礎油、液體石蠟、塑料盒箱、高爾夫球用具等134項。

台灣陸委會隨後對這一舉動表達強烈抗議及不滿:「陸方因政治理由,以經濟措施對台進行施壓、恐嚇的政治操作,只會扭曲兩岸經貿互利互惠的發展方向,阻礙兩岸產業在國際分工架構下的合作模式,阻斷兩岸產業長久以來建立的供應鏈發展,將造成兩岸經貿漸行漸遠、脫鉤斷鏈,無助兩岸關係之維護。」

此前的2023年12月15日,中國國務院曾公告指,認定台灣對中國大陸的貿易限制措施構成貿易壁壘,自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協定稅率。

有關ECFA,關稅減讓和台灣經濟的更多內容,請參閱此前深度欄目的報導

台灣核電延役經濟部鬆口

獨立媒體「焦點事件」報導,台灣經濟部長郭智輝在5月30日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上被問到核電延役議題。郭強調經濟部是執行單位,沒有預設立場,「經濟部是執行單位,政策規劃要看國發會、核安審查要看核安會、法律限制要看立法院」,如果核電延役修法通過、就會提。

報導指出,根據台灣《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和〈核子反應器設施運轉執照申請審核辦法〉的規定,核電若想延役,需要在「執照有效期間屆滿前5年至15年」提出,而台灣的核一、核二、核三座核電廠都已超過申請延役的期限。

電力議題近年來是台灣社會關注的重要議題,尤其以綠能和核電的相關討論,涉及許多政治攻防。今年4月底,國民黨團在國會提出「核子反應器設施延役條例草案」等四個版本草案,希望能夠推動台灣核電廠延長服役期限。

有關台灣能源和電力的更多內容,請參閱此前深度欄目的報導。

西方多國批評47人案定罪

香港法院在5月30日對「47人案」作出宣判後,多個西方國家對此表示關注。

英國外交部印太事務部門稱判決將進一步損害香港的國際聲譽:「此案清楚地表明了香港當局如何利用北京實施的國家安全法,壓制反對派並將政治異議定為犯罪。」其呼籲香港政府終止對相關人士的起訴並釋放所有被控人士。

歐盟外交部門稱定罪「標誌香港基本自由和民主參與的進一步惡化」。 歐盟對「出於政治動機」的起訴、大多數被告遭遇的長期審前拘留和保釋屢遭拒絕「表示深切關注」。

美國、澳洲的相關部門也表達了類似的關注,澳洲外交部門特別關注澳洲公民吳政亨被判有罪。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5月30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47人案」,她回應稱「香港是法治社會,有法必依、違法必究是基本原則」,中央政府「堅定支持香港特區執法和司法機關依法履職盡責、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堅決反對個別國家借有關司法個案干涉中國內政、抹黑和破壞香港法治。」

有關47人案的更多內容,請參閱此前 Whatsnew 欄目的報導

首引23條案,警追控網上資助羅冠聰罪名

《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基本法「23條」)首次被引用的「小彤群抽會」案件再有新控罪。香港警方指其中一名被捕女子「涉嫌資助他人分裂國家」。

香港傳媒報導指警方所指控的人士是前支聯會常委關振邦的妻子潘幼翠。警方調查發現她涉嫌在網上訂閱平台,以金錢資助羅冠聰等其他人士,涉及約14萬元。

5月28日,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首次根據《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拘捕包括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在內的7名人士。警方指他們涉嫌干犯條例下第24條「煽動意圖的相關罪行」。這是今年3月《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後的首宗案件。

有關23條相關案件的更多信息,請參閱 Whatsnew 欄目此前刊出的報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