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台灣深度

當發展再生能源成共識,台灣能源轉型的失望與希望

無論各政黨候選人的能源政策為何,都無法無視國際共識與法定目標:必須發展再生能源。

2018年7月26日,苗栗海邊的風力發電機。攝:Billy H.C. Kwok/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2018年7月26日,苗栗海邊的風力發電機。攝:Billy H.C. Kwok/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端傳媒記者 黃奕瀠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4-01-04

#再生能源#綠電#非核家園#總統候選人#能源轉型#能源#電力#核電

2023年最後一天,台灣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台電)發出新聞稿,宣告當日中午瞬間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35.45%,不僅創下歷史新高,也超越燃媒總發電量,日間尚有餘電抽蓄水儲能。這個數字意味著,在跨年前夕的這個白日,整個台灣使用的每三度電中,就有一度是綠電。

12月31日這天的電力配比,並非偶一為之的巧合。2023年一整年,能源或環境研究學者多次觀測到綠能瞬間滲透率超過三分之一,像是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台大風險中心主任周桂田便提到二二八當日,因為是休假日,中午時刻瞬間用電量約為2100萬瓩(編按:即香港的千瓦·時),而太陽及風力於中午12點40分瞬時發電量合計接近700萬瓩,滲透率達到31.53%,相當於每三度電中,便有約一度是綠電。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也以12月25日這個上班日為例,指出該日再生能源在高峰期就佔三分之一,而這不僅源於東北季風帶來的風力,還有當天日照足夠的原因,「這兩個條件加起來,很容易超越25%或30%。」而再生能源經常性占比都是20%,「目前再生能源都還持續建置中,我們完全可以預期台灣未來在白天的時候,再生能源占比將超越40%。」

台電在2023年針對再生能源進程發出了數個「捷報」:包含7月7日太陽能發電達707萬瓩,佔總發電量兩成;10月2日風力發電創下歷史新高,達192萬瓩,超越三部興達燃煤機組;10月4日小犬颱風襲台,核三預防性降載解聯,是台灣核電運營以來,首次出現「零核電」。與他國相比,這不算什麼成績,但對於2016年才啟動再生能源進程的台灣而言,應是紮實經過的里程。

「縱然告別了前一個政府所留下的,電力備轉容量率,只有百分之1.64的年代,縱然綠電的年度總發電量,已經翻轉超越核電,但是,我們的能源轉型仍然要加速進行。」揮別2023年的第一天,總統蔡英文在她任內的最後一次新年談話,再次強調:「加速再生能源的發展,是確保台灣產業維持國際競爭力的唯一途徑。」

2025能源目標尚遠,缺電擔憂未解

2022年的電力結構,與蔡英文政府設定的2025能源目標距離甚遠。

然而,就在台電公布再生能源捷報的整整一個月前,工商企業界代表仍以2022年台灣電力結構為例——燃煤42.07%,燃氣38.81%,核能8.24%,再生能源8.27%——向三黨總統候選人提問:「考量台灣未來用電需求將持續的成長,電力缺口也將會持續擴展,如何能確保電力穩定供應?」

這個問題,也置於8月他們提交的工總白皮書之內:2025核電退場、再生能源進度落後,若以外購能源彌補缺口,會增加鉅額成本支出。產業界既擔心電力缺口,也憂心電價大幅調漲,恐怕加劇通膨危機。當然,還有全球淨零碳排的趨勢,都令他們感到壓力,要求政府需要所有因應,並重新檢討國家能源配比政策。

產業界的憂心,其來有自,因為2022年的電力結構,顯然與蔡英文政府設定的2025能源目標——再生能源占20%,燃煤占30%,燃氣占50%——距離甚遠,即使2023年無一日是限電日,這份焦慮還是明擺在前。

依據台灣《商業周刊》於12月底發布的調查,比起戰爭,515位企業家對於「供電穩定度」更為重視,且比起政府的綠電政策,更在意核電政策;又依據《天下雜誌》同月發布的調查,2000大 CEO 中有49.5%企業主不支持非核家園,但也有26.2%表態支持;表態不支持的企業主中,有60.8%是傳統產業;在複選的情況下,企業主不支持非核家園的理由主要是缺電,有85%之多,其次是擔心電價上漲,第三是對再生能源沒信心,佔了44.9%。「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企業主對新任總統的期待,『核電廠延役』排上優先改革政策第五,重要性更勝加速再生能源佈局。」報導如此作結。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