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期間,中國網絡上出現了一個在年輕人中間引起熱議的新詞彙——「縣城婆羅門」。
「婆羅門」源於印度將人劃分等級的種姓制度,「縣城婆羅門」則是寓意在中國近些年的發展中,出現了一個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以地方上的家族關係網絡為依託,享受各種優越生活的「地方勢力」,或是說「地方上的特權階層」。隨著春節假期期間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輕人返鄉,這一詞彙隨之走紅。
伴隨這一詞彙走紅的是一句據稱出自《水滸傳》的詩詞:「族望留原籍,家貧走他鄉」。在「小紅書」等社交平台上,出現了很多類似的貼文,其中主人公自稱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回到老家,發現老家體制內親戚消費力驚人,感慨大城市努力不如在小城市和縣城依靠家族關係生活。
其中最走紅網文章題為「北漂十年,輸給了縣城中產」。文中稱「大城市的打工人為了省錢,都是晚上八點以後才去逛超市;縣城的同齡人卻加價找人代購盒馬、山姆,入手兩三千一件的衣服時眼睛眨都不眨。」(延伸閱讀:《「我身邊的位置都空了」,互聯網裁員潮中的「倖存者」》)
該文隨後被批評將「縣城婆羅門」的生活當成了縣城一般人的生活,從而產生了「縣城人都過得比大城市人好」的錯覺,而事實可能是縣城裡只有有關係有編制才能活得好。在另一篇題為「小鎮貴婦、縣城婆羅門和公務員米線」的文章中,作者稱「這些心碎的大都市中產,拿自己比錯了對象。他們只看到了哪些接管了父母人脈資產的縣城婆羅門,卻忘記了縣城還有無數普通人⋯⋯也忘了北上廣也有精英階層,只是人家深宅大院,並不會給普通中產造成心靈震撼。」(延伸閱讀:《誰是最「清白」的中國人?——出身論捲土重來,宗法社會還會遠嗎》)
隨後,在微信公眾號上湧現出了許多討論「縣城經濟學」的文章。其中一篇總結道:「縣城經濟學就是人情經濟學」,文章指,縣城做生意就是要靠人情和關係才能有穩定客源,而體制內的編制身分或關係就是生意穩定的保證:「所謂的縣城婆羅門,就是這樣一批在小鎮裏通過非標服務卷出來的頂尖玩家。」
另一篇題為「為什麼縣城公務員那麼香」的文章則指縣城公務員「一是收入水平中等偏上;二是工作作息穩定強度不高;三是福利待遇好;四是權益保障完善;五是社會基礎好;六是社會地位高。」文章還指「縣城可以說是典型的熟人社會⋯⋯在當地做公務員一般可以結識到地方較為上層的人物⋯⋯如果本人有一定社會關係處理能力,那在本地而言,可以過得非常自在。」
許多分析認為,出現這樣的階層,和中國近年來的城鎮化過程中財政不遺餘力地支持縣級行政單位有關。根據2022年的數據,中國大陸總共有2800餘個縣一級行政區,其平均人口規模約40萬人左右。其中,位於西部等不發達地區的許多縣級行政區呈現出較為依賴財政轉移支付的情況。
網上的一些民間非正式估算認為,按照一個中等規模的50萬人規模縣城計算,需要財政支持的公職人員崗位約有1萬個,大約「每50人中就會有一個公職人員」。(延伸閱讀:《如何為人民服務?中國700萬公務員的升遷法則》)
「縣城婆羅門」和城市中產對比討論的升溫,和中國一線特大城市人口增長趨緩、限制增多,在大城市有「出頭天」越來越難的現象同步。北京等大城市在近年更是不遺餘力「紓解人口」。2022年北京市的數據就顯示北京市堅決執行了降低人口密度的上級要求:「2021年核心區常住人口為181.2萬人,其中東城區70.8萬人,西城區110.4萬人,分別比2014年減少20.4萬人和20.8萬人。核心區常住人口密度由2014年的2.41萬人/平方公里下降到2021年的1.96萬人/平方公里。」
和大城市流動減緩同步,習近平時代的縣城也相比之前受到了更多中央權力的垂青。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體制下,縣委書記屬於正處級幹部,其任命權在各省省委。其上則是屬於正廳局級的地級市市委書記。(延伸閱讀:《西部計劃的尷尬時刻:沒有理想全為上岸,「去西部就像開盲盒」》)
習在接班初期就顯示出對「縣委書記」群體的突出關注。習本人曾經在1983年到1985年之間擔任河北省正定縣縣委書記,也在同時認識了其後一路成為其同事並做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無極縣縣委書記栗戰書。
擔任總書記三年後的2015年,習近平組織了一次對全國優秀縣委書記的表彰。這是1995年之後中共中央第一次舉辦類似活動。當時習近平在頒獎講話中表示:「郡縣治,天下安⋯⋯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的重要基礎,也是干部干事創業、鍛煉成長的基本功訓練基地。」
2020年,習近平再次表彰了一批縣委書記。根據上海「澎湃新聞」2023年的一篇報導的統計,當時被表彰的103人中,至少有98人在兩年後獲得了新的職務,「絕大多數得到提拔重用,佔比超過90%」,至少有14人升到廳局級,擔任地級市黨政「一把手」。
社會學家周雪光等人曾經在一篇論文中指出,中國的大量縣委書記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會向上晉升,其餘大部分會長期在地方區域中工作,從而形成小圈子、地域性的蜂窩狀結構網絡。隨著習時代縣委書記得到更大關注和提拔,縣一級人脈網絡和更高層人脈網絡的打通,或為這一層面的「蜂窩結構網絡」帶來更大的體制內能量。
人口流動停滯的地方就會咁
縣城婆羅門是怎麼形成的可以看看馮軍旗當年的報告《中縣幹部》
哦天,這題目很有趣!希望有深度的後續報導
確實,有朋友是縣城公務員,過得比我們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好很多,因為她的家人、家族就是文中所述體制內➕生意人組合,但我總覺得能成為這樣的人需要很多普通人的犧牲,現在生育率這麼低,說明大家已經不願意再參與這一場不公平的遊戲,那如果沒有新的人口降臨,這樣的“好生活”還能維持嗎?
Inter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