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改革開放45週年,《財新》社論「重溫實事求是」被刪|Whatsnew

一些分析認為該文的批評可能引發對現時政治的聯想,從而出於「維穩」緣故而遭到刪除。
2016年3月6日,中國北京財新傳媒有限公司總部外。攝:Qilai Shen/Bloomberg via Getty Images
大陸 媒體 政治 發展 社會 輿論現象

12月25日,屬於北京財新傳媒旗下的《財新週刊》刊發一篇題為《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社論,引發了不少轉載和議論。隨後該社論顯示已被從網站上刪除。

12月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45週年紀念。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舉行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高度評價了該年年初引發大辯論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法,藉此鄧小平鞏固了文革結束後復出的領導地位,在中共中央層面上否定了「以階級鬥爭為綱」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被視為中共改革開放的開始。

財新傳媒由前《財經》雜誌總編輯胡舒立創立於2009年,被視為偏向自由派、改革派的重要媒體平台,也是中國大陸最成功的經營付費牆模式的媒體之一。其創始人胡舒立擁有革命幹部家庭背景,被指在體制內擁有廣泛聯繫。

2023年12月25日,《財新周刊》刊出題為《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社論。
2023年12月25日,《財新周刊》刊出題為《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社論。

該社論指「十一屆三中全會之所以能夠撥亂反正,並奠定此後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一條根本經驗就是遵循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鄧小平說:『改革開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實踐,靠實事求是』……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就是要擺脫教條,直面現實。」

文章還稱,文革期間,「國民經濟瀕臨崩潰,官方卻仍堅稱『形勢大好』,且『越來越好』,實則民生凋敝、貧窮落後,不僅與發達國家的差距越拉越大,而且被正在騰飛的周邊國家和地區遠遠甩在後面……改革開放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向先進國家學習被視為『崇洋媚外』,國門緊閉,領導層和民衆都對外部世界懵懵懂懂。」

該文還批評指「近年來,一些地方和部門收縮性政策頻出,傷害了企業,也削弱了市場預期。收縮性政策的背後,存在一套背離實事求是路線的治理邏輯和行為方式。」(延伸閱讀:《利用、限制、改造:習時代下黨和私營企業關係的演變》)

《財新週刊》社論《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上線一天,頁面呈現「404」。
《財新週刊》社論《重溫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上線一天,頁面呈現「404」。

文章被刪後,一些分析認為該文的批評可能引發對現時政治的聯想,從而出於「維穩」緣故而遭到刪除。

次日即12月26日,上海媒體《第一財經》刊出的包含了「我國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約為9.64億」的文章也遭刪除。被刪前該文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熱搜榜單第二名。

該社論對改革開放的評論沒有完全遵循近年來習時代的文宣的紀念思路。(延伸閱讀:《習時代的「改革」是什麼?——改革開放40週年紀念講話關鍵字分析》)

習時代討論改革開放時多次強調「新時代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新局面」或「全面深化改革開放」。12月18日,新華社官方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評論即稱:「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10年攻堅克難,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開創了改革開放新局面。」新華社的這篇評論中,習近平時代的反腐、扶貧、機構改革列為改革成果,而將擴大進口、建設自貿區、不脫鉤等政策列為開放成果。

習近平在2012年接任總書記之後曾就文革和改革開放的關係提出前三十年後三十年「兩個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

2021年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將鄧小平時代直到胡錦濤時代定義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和其後的「習近平新時代」做出區別。(延伸閱讀:《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如何解讀中共的「第三次歷史決議」?》)

讀者評論 3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两个凡是,两个确立,两个维护。

  2. 昨天也是毛澤東誕辰130週年,民族主義左思潮近年來也伴隨著對社會貧富差距拉大,對改開後社會分配不均的不滿而湧出。前三十年後三十年的爭論不會因為一個決定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