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陸Whatsnew

海上摩擦加劇,中國菲律賓關係滑向寒冬|Whatsnew

菲律賓目前對中國態度更為強硬、對美態度更為積極。這似乎也是在扭轉前總統、政治強人杜特爾特造成的特例。

2023年12月11日,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就中國海警船試圖攔截菲律賓海警船作出回應。攝:Aaron Favila/AP/達志影像

2023年12月11日,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就中國海警船試圖攔截菲律賓海警船作出回應。攝:Aaron Favila/AP/達志影像

特約撰稿人 林嘯梓 發自馬尼拉

刊登於 2023-12-26

#中菲關係#杜特爾特#衝突#仁愛礁#仁愛暗沙#南海#南中國海#菲律賓

中國官方對中菲關係的最新定性是「已站在十字路口」。

中國外交部網站12月20日深夜公布消息指外交部長王毅當日「應約」同菲律賓外交部長馬納羅(Enrique A. Manalo)通了電話:「當前中菲關係面臨嚴重困難,根源在於菲方改變了迄今的政策立場,背棄了自己作出的承諾,不斷在海上挑釁滋事,損害中方的正當合法權利。」王毅在通話中還提出「菲方務必要慎重行事」。

12月25日,中國再次希望菲律賓「懸崖勒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路透社記者提問說:「中方對話的大門始終敞開,我們願意同菲方通過談判協商妥善處理涉海問題,希望菲方懸崖勒馬,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接連數日,包括新華社在內的中國官媒和以「玉淵譚天」為代表的中國央媒「馬甲號」等中國大陸媒體接連「開炮」,矛頭直指菲律賓和美國在領土爭端繁多的南中國海「勾結」與「挑釁」。(延伸閱讀:《美中南海對峙——中國為何要經略南海?透過什麼戰術手段?》)

菲律賓與中國近來摩擦不斷升級,王毅與馬納羅的通話重點提到了仁愛礁(他加祿語 Ayungi /英語 Second Thomas Shoal,聲索方包括中國大陸、越南、菲律賓、台灣)問題。這一主權爭議島嶼(台灣稱暗沙)位於南沙群島東部,為一座環礁,長15公里,寬約5.6公里。菲律賓1999年起以讓老舊登陸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擱淺仁愛礁的方式維持在仁愛礁的存在,中國則以軍艦巡邏周圍海邊海域來回應。

半島電視台報導,仁愛礁爭議最近的事件包括12月10日菲律賓指責中國在仁愛礁附近衝撞一艘載有馬尼拉參謀長的補給船,以及12月16日中方派出10餘艘船隻進入仁愛礁水域。中國海警局回應稱,菲律賓船隻「無視多次嚴厲警告」、「故意與中國船隻相撞」。除此之外,菲律賓2024年國家預算撥款已列明,要在仁愛礁建立一座永久性建築。

可能更令北京在意的是菲律賓與日本、美國軍事互動的加強。12月16日,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Ferdinand Romualdez Marcos Jr,港譯小馬可斯)接受採訪時稱,一個更強勢的中國正對亞洲鄰國構成切實挑戰,南中國海問題已成為複雜的地緣政治挑戰,菲律賓和日本正加強同盟關係,並應同美國開展三方合作。據《日經亞洲》報導,菲律賓12月20日在呂宋島西北海岸安裝了一套新的雷達系統,該系統由日本三菱電機制造,對「受中國侵略威脅的領土」形成「暢通無阻的視野」,能在「500公里外觀測到對菲律賓領空的入侵」。

前美國殖民地菲律賓與美國軍事關係密切,二者之間有着包括1998年《訪問部隊協議》在內的多項軍事協議,形成軍事同盟關係。菲律賓最北端的島嶼距離台灣190公里。8月,菲、美、日、澳四國在南中國海舉行聯合演習;11月,菲律賓以觀察員身份參加日、美、澳、加的聯合軍演。12月,中方對美國派遣海軍艦艇進入南中國海爭議海域表示憤怒。

2023年6月29日,菲律賓巴丹群島馬武利斯島,菲律賓武裝部隊在國旗旁拍照。攝:Ezra Acayan/Getty Images
2023年6月29日,菲律賓巴丹群島馬武利斯島,菲律賓武裝部隊在國旗旁拍照。攝:Ezra Acayan/Getty Images

菲律賓武裝部隊發言人阿吉拉爾(Col. Medel Aguilar)12月24日引述小馬可仕的言論稱,期待明年與美、澳、日等尋求「東南亞和平與穩定」的國家在南中國海舉行更多的演習活動。

這與小馬可仕今年1月初訪華時的光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當時,小馬可仕對中國展開了為期3天的國事訪問,兩國1月5日發布的聯合聲明提到了28點內容,簽署合作文件含14項。中國外交部汪文斌去年12月介紹小馬可仕訪問時還強調,這是中國2023年接待的首位外國元首,「充分體現了中菲兩國對雙方關係的高度重視」。

自小馬可仕總統去年6月30日就職總統以來,輿論普遍認為他會對上任總統杜特蒂(港譯杜特爾特)「親華冷美」的外交政策做出調整。(延伸閱讀:《反美親中?杜特蒂政府為何鎮壓反美抗議者?》)

但中國官媒在小馬可仕上任後不斷強調有關「糾偏」的預測是一種「炒作」,中國駐菲大使黃溪連甚至期待中菲關係開創新的「黃金時代」。此一期待,或許是因為小馬可仕曾於1970年代親身參與父母對中國的外交活動,見證了中菲1975年建交,後來也曾多次訪華。(延伸閱讀:《從殖民地到威權、民粹領袖,現代菲律賓如何在矛盾中追求自由》)

另一方面是前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家族與馬可仕家族在2022年菲律賓正、副總統選舉中結成同盟,小馬可仕多次強調要繼承杜特蒂的基建和經濟政策,而杜特蒂「多建好建」(build, build, build)規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對接多年。(延伸閱讀:《中間地帶與中間產品——中國經濟的「未來」在東南亞?》)

小馬可仕11月17日參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曾與習近平會面。小馬可仕當時強調,他和習試圖制定緩解南中國海緊張局勢的機制,二人一致認為,地緣政治問題不應成為兩國關係的決定因素。「我認為沒有人想開戰。」小馬可仕當時說。到了12月16日,小馬可仕對日媒《每日新聞》表示,中國對傳統的外交努力持無視態度,「那些認為自己捲入(領土爭端)局勢的國家必須做出範式轉變」。

北京密集鼓動的中文輿論將菲律賓形容為「寄希望於同個別大國捆綁」、「倚仗外部力量支持」、「無視中方善意和剋制」等。然而,中國目前暫無喊話之外的具體反制措施。

東盟國家素來有「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說法。一般而言,當某些東盟國家與美國或中國關係升溫,便會在接下來對另一個國家做相應的正向處理:比如,越南與美國9月將關係提升至全面戰略伙伴,越南與中國在12月就宣布升級關係、邁向構建「命運共同體」。

與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相比,菲律賓目前對中國態度更為強硬、對美態度更為積極。這似乎也是在扭轉前總統、政治強人杜特蒂造成的特例:長期以來,只有杜特蒂一任菲律賓總統嘗試終止《訪問部隊協議》等美菲軍事協議。杜特蒂甚至還曾表示,他在任期內外都不再訪問美國,只因對方「太討厭」。(延伸閱讀:《誰在害怕歷史:民主化三十多年後,菲律賓為何選出一個洗白戒嚴史的總統?》)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