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中國熱播劇《漫長的季節》:東北三省「天鵝絨式」的傷害,那些被社會拋棄的人

在東北,真正的內傷、焦慮與抑鬱,這是改革開放集體遺留的傷痕?

《漫長的季節》劇照。圖:網上圖片

《漫長的季節》劇照。圖: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林克

刊登於 2023-05-20

#漫長的季節#東北文藝復興

「這個故事如果用美素的視角來拍,呈現出來的東西和現在的版本沒有區別,我覺得它才能算得上是一部真正的好劇。」五月的某天晚上,我和一位友人談及中國熱播劇《漫長的季節》,她做出了這樣一個評價。這部劇集在豆瓣網上被50多萬用戶標記,評分一度高達9.5,是近五年來中國國產劇的高峰,也被業內人士視為本年度的現象級作品。

與前陣子上線的另一部網絡劇《平原上的摩西》類似,《漫長的季節》是一部以東北下崗潮為背景的作品,二者在很多地方都有着微妙的互文關係:例如前者由雙雪濤的原著小說改編,後者則由作家班宇擔任文學策劃,兩人正好被視為「東北文藝復興」過程中最具代表性的80後作家。兩個文本都涉及一個橫跨十多年的兇殺案,及國企下崗帶給人毀滅性的打擊⋯⋯在經濟改革浪潮中逐步成為失落之地的東北,在兩部作品中都以某種冷峻和殘酷的面貌出現,讓作為奇觀的兇殺成為這片大地症候的表現形式。

兇手是誰早就不再重要,探案和懸念只是最表層的,它描繪的是中國改革浪潮中失落的人群,悵然若失的情緒和對往昔的留戀,非常符合疫情後經濟下行時代人們的心境。

不同的是,《平原上的摩西》主要關注上一代工人的糾葛如何作用於子一代,追本溯源,造成兩代人幾十年痛苦的根源其實在「文革」就已埋下;而《漫長的季節》作為平台劇集,受到的審查更為嚴格,它無法對歷史進行更縱深的問責,所以選擇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子代糾葛如何作用於父輩的悲劇故事。

《漫長的季節》的主角是三個失意的中老年男人:前鋼廠火車司機王響、前鋼廠辦公室幹部龔彪,和前刑警隊長馬德勝,三人原本都快到退休的年紀,一場意外讓他們重新追查一起18年前的碎屍案。隨着劇情展開,王響去世的兒子王陽和失蹤的女孩沈墨之間一段過往的情感被揭開,埋藏在時間長河裏的秘密終於浮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