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電影

《海鷗來過的房間》孔慶輝專訪:澳門電影,如何打破寫意生活的刻板印象

澳門人的焦慮,幸福舒適的生活,翻開卻是空洞重複的日常。

《海鷗來過的房間》導演孔慶輝、演員林上與黃栢豪。攝:林振東/端傳媒

《海鷗來過的房間》導演孔慶輝、演員林上與黃栢豪。攝:林振東/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葉諾廉

刊登於 2023-05-09

#澳門電影#如何拍電影#LGBTQIA

特約撰稿人 葉諾廉

《海鷗來過的房間》(下稱《海》)是澳門新銳導演孔慶輝的首部長片,也是他與它糾纏、互相折磨、互相理解、互相發展,花上八年完成的作品。一位靈感枯竭的業餘作家,一位將要擔任劇團要角的年輕演員,他們既是房東與房客,也是互相的慾望對象。看似簡單輕盈的故事,透過呈現二人處在舊宅的日常切片,發掘他們內裏湧動的心理狀態,甚至是創作者對於澳門人複雜狀態的描述。

訪問那天,天陰陰的,濕熱的空氣使我的襯衣黏在一起。急步走上酒店的房間後,甫進房內,原來導演和兩位演員還沒回來。宣傳的同事連忙跟我解釋,他們已經做了三個訪問,好不容易騰出些許時間。正當我跟引進本片的Jonathan聊聊有關於電影院放映的種種,孔慶輝(導演)便亦步亦趨地進來,他頂着一頭稍鬆的髮型,身子微彎的,帶有一點歉意地前來問好。他剛剛從附近的公園遊逛,算是偷取一丁點的休閑時段感受這個城市。沒過一會兒,林上(演員)和黃栢豪(演員)也隨即回到房間,笑着說他們剛才是溜進後樓梯「呼吸」一下,而且進來才發現房間原來已經那麼冷了⋯⋯

猶記得第一回聽到《海鷗來過的房間》的這個片名,是由於台灣資深影評人、金馬執委會執行長聞天祥對於這部電影的激賞。他形容《海》是「濱口龍介遇上蔡明亮」的作品,因此電影便旋即獲得華語影迷們的關注。不久後,這部黑馬之作更是獲得金馬獎新導演、攝影、音效三座獎項的提名。孔導對於這段批語心存感激,但他亦坦言自己沒有刻意模仿兩位導演,相反而言,創作期間的他刻意不看這些電影,以免影響自己創作的原創性。

事實上,假若觀眾仔細理解濱口龍介和蔡明亮的創作,便能得知他們的作品與《海》的明顯分別。即使濱口龍介的電影擅以劇場元素切入人物的生活,甚至是用它來完整生命缺憾。可是,相較於劇場的文本,尤其近年的他顯然更傾向於探討戲劇生成的過程,藉由「 本讀」概念的延伸對於表演本質的思考, 如《睡着吻別,醒來抱擁》(2018)和《Drive My Car》(2021);縱使蔡明亮的電影同樣不少以單一空間為主要場景,從而發展凝視式長鏡頭組成的慢電影風格,或是《海》可教人想起的《愛情萬歲》(1994)中楊貴媚飾演的房仲角色、《天邊一朵雲》(2005)的窺視、《洞》(1998)住所的夢(科)幻設定。可是蔡氏以為主題的犯禁情慾,在孔慶輝和葉玉君(聯合編劇,澳門文學獎得主)的筆下,同志情慾並在《海》中並非核心命題,甚至可把其視為扣連主角二人的敍事設定。如此一來,雖然《海》以劇場與電影的互文為主要敍事手段,而且電影宣傳亦強調華人社會中同志題材於電影中的佔比,可是《海》透過影像上的曖昧詩意,以及敍事上多處留白的處理,甚至是聲影形式的靈活度,顛覆了傳统認知上創作者與角色之間絕對的權力關係。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