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俊偉,回應《金馬最佳紀錄片提名《九槍》:導演專訪,台灣施行的是文明面貌的奴隸》
年紀越大越覺得,人總要跳出框架,去直視社會的陰暗面,才能更對他者共情。移工的問題,在好多國家都有,除了體制需要給他們更多的保護,每個人更需要理解他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家庭,並尊重和平等看待他們。
不論個人身份背景地尊重個體,恰恰是自由主義很重要的價值。這點上,其實台灣人應該做得更多。
2. mikettt,回應《欖球賽事播錯國歌涉犯國安法?在香港,體育界都要學習政治正確》
2012年3月,在科威特「埃米爾國際射擊大獎」(Amir of Kuwait International Shooting Grand Prix)中榮獲金牌的哈薩克選手迪米崔安科(Maria Dmitrienko),身穿象徵哈薩克草原寬廣無際的青天,也象徵著「幸運、安寧、和平與統一」的天空藍運動夾克站上頒獎臺。
這是每個運動員的運動生涯中,最感光耀祖國的一刻。頒獎典禮播放國歌搭配冉冉上升的國旗,往往讓在現場或電視機前的觀眾都熱淚盈眶,是個不得有誤的環節。然而,當迪米崔安科右手放在左胸抬頭看著國旗時,響徹雲霄的不是「真正的」國歌《我的哈薩克斯坦》,而竟然是 2006 年的搞笑電影《芭樂特:哈薩克青年必修(理)美國文化》(Borat: Cultural Learnings of America for Make Benefit Glorious Nation of Kazakhstan)中,以英語演唱,荒誕不經又大開黃腔的惡搞版哈薩克國歌。
迪米崔安科表情認真,只在「國歌」播畢露出笑容,且也並非寬容大度,據說她根本不知道這不是祖國國歌。事後哈薩克抗議,主辦方才致歉並再行頒獎,表示因為工作人員不慎下載錯誤國歌以致憾事發生。
3. 自由風,回應《他們在香港尋找疫苗豁免證明書,但醫生說,「真的不敢寫了」》
我支持疫苗接種,本人也打了三針。本來,病毒本身造成了巨大的人命與經濟損失,疫苗的副作用相對於效能也算是可以接受。因此我過去一直認為,政府逐步採取措施增加打針的動機確實無可厚非。
然而與文中的施先生一樣,我看到的問題不在於疫苗,而在於政策。疫苗安全不等於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這是常識。然而,當局對於疫苗新發現的可能副作用未有及時公開透明地告知市民,對嚴重副作用個案與疫苗的關係欲蓋彌彰,甚至醫院拖延診斷,導致病人出現嚴重後遺症,我自己見到的個案就不只一次,媒體上也時有所聞。
免疫系統導致的慢性發炎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顯現,然而接種疫苗14天後才出現的副作用大概率不受理,疫苗保障基金在這些情況下形同虛設,家庭的經濟支柱萬一出事,對其生活毫無保障。即使千辛萬苦獲得免針紙,甚至會因為醫生沒有登記醫健通系統,而無法與安心出行共通使用。
明明只要妥善照顧被疫苗副作用影響的市民,就可以建立公信力,鼓勵更多猶豫不決的市民打針,達到更好的防疫效果。然而這種輕鬆的做法並沒有出現。到底是為甚麼呢?可以有很多解讀。我只知道,就算是同一款疫苗,我在英國接種肯定比在香港接種安心得多。
4. Ezio_Auditore,回應《淡化科普、強調懲戒與道德污名,三年來中國媒體如何報導疫情》
我所在的城市,是一個臨近廣州的三線小城,相對於臨近的廣州來說,毫無存在感,雖然也勉強被並入了粵港澳大灣區。如今,疫情出現至今已有12天,近乎過半。
第一天的時候,我在家休息;第二天的時候,我還能去超市購物;第三天,我還能去醫院開藥,當時穿出部分街道被封,到晚間被解封,被封了的商場空無一人。所有的餐廳,茶飲店都禁止堂食。
第四天開始,市區多地被封,能看到鐵馬被拉在路口,還有關卡守在路口,「通行證」開始流行,但我所在的街區依然暢通無阻,乃至於一些餐廳還可以照常營業。一些小販因為沒有城管,加上店鋪逐一關閉,所以生意變得異常火爆。
第五天,我已經有很多地方不能去,打開手機,發現變成了黃碼,理由是我去過風險地區。我承認前一天我有去過那些地方,那天晚上只是為了去買藥以防中招。我出門去備藥,我母親在燒香拜佛祈禱不會封區,祈禱不會中招,結果菩薩並沒有保佑。同時,沒完沒了的核酸開始出現,能看到的是做核酸的地方排滿長龍。
以上5日,家人尚不理解,說我亂花錢,他們以為準備了3天的菜就已經足夠,但今年上海的經驗教會了我,一切都只是剛剛開始。
時間進入第六天,全市所有市民都變成了黃碼,理由是沒去做核酸,於是黃碼區又排起了長龍。第六天,我所在的街區出現第一名感染者,社區務必重視,市防疫辦,防疫督導組派人詢問情況,且分派了任務。當日,街內近乎唯一的食物來源,也就是市場被警察拉起了警戒線,自此,市場就沒再開過,菜販倒是可以在市場周圍賣菜。
第七天,市區內被封的區域越來越多,整個主城區都在封鎖的範圍內。我所在的街區商鋪一一關閉,至今已經“動態清零”
以上種種還有許多。自11月24日起,我所在的街區出現三例,官府開始封路,我因為提前得知,又緊急購買了一些物資,把摩托車的油加滿,順道再買了一批耐放的菜,這才作罷。
5. hightower,回應《宋承恩:為台灣民團發起簽署「不投降承諾書」進行辯證》
非常有開創性的運動。居然很多人覺得這會降低對話空間?
首先,團結的抵抗意識擴大中國武力侵佔成本,這才是當下最好的籌碼。其次,強化台灣主權獨立形象,主動讓全世界知道台灣民意意識拒絕中共武力,武力侵台是違反普世價值行為。最後,不說別的,總統候選人和內閣簽不簽就足夠識別買辦行為,若干心存當內奸買辦者就不用出來選了,請默默拿著綠卡離開台灣。
6. 玄鳥、rsk,回應《「大人」說18歲太年輕、不成熟?台灣青年不想被保護,想要有公民權》
玄鳥:滿18週歲才能投票,但打工只要滿16週歲,發生性關係只要滿14週歲,說明了什麼?
rsk:玄鳥,這很多事情能說明吧?法律的基本精神就是一致對待性別、人種、窮富……否則,就是「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那類不平等。
有人質疑成年歲數和投票歲數不同,正常下情況,是應該解釋。解釋不了,就應該修改變成一致。對法律公正的感覺,就是由此而來。
拉開少少話題,香港人對香港的法治無甚麼信心,問題就出在這裡。立法的人解釋不了為何這樣立法,判案的人完全解釋不了這樣判案。更糟糕的是,兩件相似案件,兩種不同判法,唯一分別就是被告的政治立場。(或者不關政治立場的事,單純因為法官無食午餐,心情不好吧?原因衹有他知……)
7. Joe4636,回應《台灣地方選舉︰移台港人會如何抉擇?顏色優先還是民生優先?》
以抗中保台為理由來選擇地方市長是很不理性的行為。應該要了解市長的政見內容來瞭解他對於地方未來4年、對於當地民生經濟是否有幫助。意識型探過於嚴重,都說得冠冕堂皇。感覺對於身邊生活都沒切身關心:幼兒問題、房價問題、居住問題、就業問題、交通問題。這才是我關心九合一選舉面對的問題。
8. LENAfox,回應《台灣地方選舉︰移台港人會如何抉擇?顏色優先還是民生優先?》
每個人的一票都是代表自己的想法。關心民生也好,抗中保台也好,從自己最關切的問題出發去投代表自己的那票。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一定要怎樣投票才是正確投法。如果希望更多人同意自己的投票意向就在公共空間去陳述。而不是上來就扣帽子說這樣不理性,那樣是意識形態過重。
9. hightower,回應《金馬獎的困境與突破:記者不笑,獲獎者缺席,但叛逆與團結站在台上》
其實金馬獎的熱鬧從來就不是真熱鬧,或者說金馬獎一路走來,只是感謝中國媒體和明星的一度熱情參與幫忙製造氣氛,現在就是回到了當初。金馬本質就是曲高和寡、或說關懷弱勢,電影學術取向遠大於行業取向,從90年代後就定調。比如這二十年來除了臥虎藏龍和無間道,絕大多數得獎作品我想多數台灣人/華人也沒看過,當然比不上籃球和選舉的激情,其實一直都是如此。典禮和紅毯和明星的熱鬧要仰賴同行捧場,現在的落寞是必然結果。
不過確實今年稿子也寫得太拘謹保守,沒有活力,完全比不上得獎者真情流露的謝詞。李安說過電影業要有活力就要靠明星,台灣/港台/東南亞華人電影業的想要熱鬧不是靠金馬,是靠造星。
10. crystal888,回應《海珠城中村疫情加速「舊改」?被驅逐與被封控的外來務工者》
諷刺的是,外來務工者在反抗,廣州以及其他廣東人在罵他們驅趕他們,結果強內牆外不明真相的在說「還是廣州/廣東人有反抗精神」。底層互掐,沒人罵政府,政府完美隱身。而官員現身撫慰一下民衆情緒,則立馬就有人誇上了,「廣州政府是親民為民的好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