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深度

海珠城中村疫情加速「舊改」?被驅逐與被封控的外來務工者

「舊改」被提及已有二十年之久,但誰都沒想到,真正推進「舊改」的或許是疫情。

2022年11月10日,中國廣州市,一名男子站在單車上眺望圍板後面封區的情況。

2022年11月10日,中國廣州市,一名男子站在單車上眺望圍板後面封區的情況。攝:Julien Tan/Feature China/Future Publishing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吳鳴 于佩爾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11-21

#廣州海珠#動態清零#城中村#廣州

以新港西路一段馬路為劃分,這頭,是剛解除隔離後的廣州海珠城中村的「次密接」,大多為康樂村、鷺江村的農民工,由於村被封控不讓進出,他們只能露宿街頭;馬路那頭,則是雖在封控中,但仍然可以外賣、憑通行證出行的居民,他們住在房價平均七八萬一平方米的小區裏,一抬頭就可以看見陽光普照的珠江和廣州塔。

這是海珠怡樂某社區住戶江晨在11月14日深夜直觀感受到的情狀。

從10月下旬開始,廣州市海珠區Covid-19確診人數激增。10月23日,廣州市海珠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告,海珠區自2022年10月23日16時30分起對廣州大道南以東、新港中路以南、藝苑南路以西、敦和路以北區域(除麗影廣場、珠影大院外)實行臨時管控,實行「人不出區、錯峰取物」防控措施。

而是次疫情的主要傳播區域,則是以居住着大量外來務工人員的康樂村、鷺江等城中村為中心擴散。

11月14日,海珠區新冠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通告稱,決定在東曉路接昌崗路以東,科韻路以西的範圍繼續實行防控措施,實行時間延續至2022年11月16日24時。

幾乎一夜之間,海珠區居民紛紛開始研究地圖,最後終於繪製出了一幅「兩頭解、中間封」的地理圖像。被政策隔開的空間是粗暴直截的,因而也出現了頗為荒誕的場景:一條馬路之隔,這邊是封控,那邊是自由。病毒在這邊,家在那邊。

封控通告發布的一個小時前,江晨在網上看到求助,大批剛解除次密接的康樂村、鷺江村等居民被困在地鐵站旁邊的大馬路上,滯留者越來越多,食物和席臥用具越來越緊缺。

江晨立刻買了水和麵包過去,看到地鐵站旁至少已有了兩三百人滯留。他隨機問了一圈,發現大多都是客村、鷺江、康樂城中村的居民,結束集中隔離後被運回來,但村裏封控進不去,想回老家,海珠封區也出不去。無路可走,只能大包小包待在原地。這些人裏,最短的也已經待了整整一晚,還有的從前一天早晨就耗在這裏,「鋪個紙板睡在路邊」。

食物一下子就分完了,但江晨心裏堵得厲害:「看到白頭髮的老人坐在車站哭,說他們回不了家了。」

江晨覺得很魔幻,他也被封在海珠區,但家裏物資充足,他還能下樓行走,但這些被「封控在露天」的工人卻行動受限,無家可歸。

2022年11月15日,中國廣州市的一個城中村。
2022年11月15日,中國廣州市的一個城中村。攝:Stringer/Anadolu Agency via Getty Images

廣州橋下,席地而臥

人活着需要多少東西?如果不是這次經歷,阿俊似乎沒有察覺到,除了食物和水,為避降溫而必要的衣物、防蟲鼠的必備藥,最重要的是,一部有充足電量的手機。

廣州大橋正位於珠江之上,橫跨越秀區與海珠區,連接廣州大道南北兩段。橋長近1000米,寬24米,橋下通人,往日空曠而平坦,供市民們散步、歌舞消遣之用。

但自2022年11月11日開始,這裏變成了無家可歸的「紅碼人」的滯留地。

廣西桂林人阿俊在廣州做裝修工人。11月10日一早,他從居住的海珠區去天河五山做工,晚上結束太晚,便在戶主家過了一夜。次日早晨做完核酸後,他發現自己變成了紅碼,阿俊想,「可能是因為跨區」,那幾日海珠區已經陷入了「高風險」境地。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