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ney+ 買來《世紀之戰》,韋家輝「神劇」之一。這套劇比《大時代》更極端,有人愛有人憎。雖說是因為版權問題,名字都經過改動,但實質所謂續篇《大時代2之世紀之戰》其實可獨立成章,完全被視為另一套傑作。
《神探大戰》上映後,不少人才發現與《神探》沒甚關係,只是更加神化,更加跳脫,更加毫無章法。韋家輝的套路一向是這樣,同一款的作品,一次會癲過一次——第一次寫,是寫實地做個基礎,下一次寫,可以更天馬行空。他本人亦提過不喜歡寫續篇,人生苦短,每一次有機會創作,都不想重覆。其實《神探大戰》的緣起也是楊受成想他寫《大時代》的後後續(訪問在此),結果他卻交了完全不同的《神探大戰》。只是,是否截然不同?我又認為不是。
《神探大戰》上映後,Disney+開始上架《世紀之戰》——疑似《大時代》續集,但實質像劇本重作的創意習作。韋氏是一個徹頭徹尾以創作劇本為主的人,劇本比視覺風格明顯及獨樹一格,這類導演更傾向喜歡「玩橋」,例如他寫的作品不是結局多樣,就是開放式。我們現在會形容為「平行時空」的創作方法。《一個字頭的誕生》裏的兩個故事/結局、《再生號》的多重世界、《大隻佬》和《喜馬拉亞星》的同主題異色彩、及以上所說《神探》和《神探大戰》的一體兩面,都是這樣。一個理念/主題,再配上不同的角色、抉擇、宿命,成就不同的電影故事。也是韋導風格的貫徹、迷離、吸引之處。

《大時代》和《世紀之戰》無疑是這種手法及主題的練習本。《世紀之戰》首幾集,差不多全是重覆《大時代》的事件,即使你沒有看過《大時代》,你也能透過前幾集對背景有足夠了解。不過若看過《大時代》,觀眾可以在比較下,見證他如何重寫了同一個故事——在沒有抹殺第一輯的劇情之下,韋導沒有矛盾地寫出下半部,而當中人的性格和整個故事風格徹底被改變。較容易的方法是以主角失憶去補完扭轉劇情的情節,較厲害的方法是重新填補《大時代》事與事之間的空隙。丁蟹(《大》)變了丁野(《世》)後不單慢慢成了好人,還成了方新俠(《世》,即《大》中的方展博)的爸爸,然後再加上一堆如希臘神話般亂倫的情節,瘋狂無比的宿命加宿命,比戲劇更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