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台北國際書展2022:台灣-香港-國際,台北書展在華語出版界的特殊角色?

沒有人經歷的書展會和其他人一樣,而這也似乎正像此刻在疫情與科技影響下,台灣出版業的機會與命運⋯⋯

2022年6月3日,台北國際書展。

2022年6月3日,台北國際書展。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記者 吳思薇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2-06-07

#台北國際書展#文化觀察

剛過去的週六週日,台北國際書展2022的人流終於密集了一些——比起6月2日星期四的開幕日,及也是工作日的書展第二天來說。因疫情停辦兩年,今年的台北國際書展為了躲避疫情,捨棄了以往的春節檔期,首次改在六月舉辦。

但改期仍不能令要過30週年生日的書展避開病毒擴散態勢,面對正在到來的疫情高峰,五月裡,書展是否如期舉辦曾成為一時間文化討論焦點,文化部終在5月13日宣布,經「與出版業、台北書展基金會討論後,確定今年書展將如期舉辦」;而在這一決定宣布稍後,即有超過三成的出版社決定退出書展。

記者在書展第一天「專業日」所見,掛有通行證的工作人員似乎多過一般觀眾不少,儘管人潮下午稍作回升,但仍頗為鬆散,有參展出版社表示,其實這種狀況已好過自己的本來預期。作為開展日焦點的文學活動,美國小說家強納森·法蘭岑(Jonathan Franzen)透過視訊,與論壇提問人、作家李桐豪的舉辦連線講座,惜現場並未吸引到太多人潮,並未坐滿的場地不免讓人感到有點寂寥,但也正好應和了法蘭岑在視訊中分享的:「當你是一個讀者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到非常寂寞,但世界還有著上百萬個人跟你一樣還在閱讀。」

有趣的是,寂寥感在線上卻不存在,透過臉書觀看講座直播的聽眾同時多達70人,線上發問也十分踴躍。疫情兩年半,不少線下活動早已轉為線上,讀者也似乎越來越習慣各種線上閱讀活動與聚會。事實上,自2020年疫情以來,圖書出版業銷售業績持續低靡,兩年半裡,人們改變了生活習慣、購買習慣、閱讀習慣,新聞中不時聽到書店亮燈結業的消息,至到今年春季,台北這座城市更彷彿浸泡在沒完沒了的梅雨之中,獨立書店「有河」的店主詹正德曾告訴記者,這場持續不斷的梅雨宛如霜上結冰,讓他店裏本已受創的買氣幾乎降至冰點。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