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鄭秉泓:朱天文首次執導,「文學朱家」在侯孝賢風格中

「在島嶼寫作」新一輯是朱天文首度執導的紀錄片,影迷不難發現榻榻米上對坐聊天的構圖充滿侯導色彩⋯⋯

(左起)朱天心、朱天文、朱天衣三姊妹在暢談。

(左起)朱天心、朱天文、朱天衣三姊妹在暢談。圖:目宿媒體提供

特約撰稿人 鄭秉泓

刊登於 2022-04-02

#在島嶼寫作#紀錄片#文學

我們不要停止探索
而一切探索的終點
是來到我們開始的地方
不過我們第一次認得這個地方

在紀錄片《願未央》接近尾聲之際,既是導演也是被攝者的朱天文與她的小舅劉家正神父,坐在一間日式格局的榻榻米上聊天,劉神父引述英國作家艾略特(T. S. Eliot)詩作〈Little gidding〉其中幾句,詩裏「我們開始的地方」不免讓觀眾對應到朱天文外公的苗栗銅鑼老家,也就是這場對話的拍攝地。

他們從小生長於此,理當無比熟悉,但是在經歷了那麼多人生變化,在眼界增長之後,竟好像是初次造訪此地。這段對話乍看安插得有點沒頭沒尾,前面還在講朱天文父親朱西甯的離散情感和中國式鄉愁,後面接著感懷朱西甯那部未完成的《華太平家傳》,那麼中間為何要放上朱天文自己和小舅在銅鑼老家這番關於「起點」的談話呢?

侯導風格的紀錄片

在朱天文首度執導的電影中,熟悉侯孝賢風格的影迷,不難發現兩人對坐在禢禢米上聊天的構圖充滿侯導色彩,這意味著什麼?

1982年,朱天文與侯孝賢初識,原本只是談小說授權,因為一拍即合而聯手將《小畢的故事》改編成劇本,這是朱天文從作家跨足編劇的起點,這四十年來,《願未央》是她首度執導演筒的作品,據她說法,這會是她唯一、最後的一部,為的是記錄她的父母——小說家朱西甯和日文譯者劉慕沙。該片先是2020年底在金馬影展世界首映,2022年初春再聯合與朱家熟識的小說家林俊穎所執導、記錄朱天文、朱天心和朱天衣三姊妹的續篇《我記得》,以「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的名義進行全台商映。

朱家老照片,朱西甯和劉慕沙。
朱家老照片,朱西甯和劉慕沙。圖:朱家提供

自2011年起,「在島嶼寫作」於11年間推出三個系列的文學紀錄片,第一系列囊括林海音、周夢蝶、鄭愁予、余光中、王文興和楊牧六位;2015年第二系列則以台港對望方式記錄瘂弦、洛夫、白先勇、林文月及香港的西西、也斯和劉以鬯。2021年,第三系列由七等生打頭陣,目前由兩代朱家接棒,夏天則有吳晟紀錄片。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