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疫情大爆發香港深度

從疫下餐桌上的食物,看網購、社區團購能否成為買菜新趨勢?

「不是因為你落樓下的超市,可以找到這些貨品,就代表貨品是好的,只是因為供應商有付上架費。」

插畫:Rosa Lee

端傳媒記者 梁越 發自新加坡

刊登於 2022-03-30

#香港第五波疫情#電商#社區團購#網購

為期14日圍封強檢期間,Cherry一家六口的餐桌上,由過往的鮑魚仔伴西蘭花、鹵水雞翼、唐生菜豬扒烏冬,變成蕃茄肉碎湯、蕃茄豬扒,以及更多的蕃茄。

Cherry沒有抱怨,甚至感到慶幸。「都不能抱怨了,食都冇得食咁濟(差點沒有東西吃)......都是求生存。」家庭成員陸續染疫,官方說只能提供4人份量的食物,「就算是其他8人家庭,都是只有4人份量。」看着送上來的五香肉丁罐頭、公仔麵和一小包米,Cherry無法想像,若果她沒有提早在食品電商下單,5歲的女兒和4個月大的兒子,將如何撐過這14天。

「幸好有網購這個習慣。」Cherry說。

香港第五波疫情下,食品供應鏈受壓,又傳出全民強檢與禁足令風聲,超市貨架和街市攤檔上的食品被掃盪一空。那些擔心染疫不敢外出的,以及不想使用「安心出行」或者接種疫苗,而避去街市超市的市民,每天的餐桌不能空白,網購成為了他們的救命索,亦造就了售賣基本食品的電子商務公司(e-commerce,簡稱電商),在百業蕭條中貨如輪轉。香港龍頭網購平台HKTVmall今年2月份的訂單交易額達8.54億港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較,增長83.3%。

突如其來的訂單潮帶來生意,亦揭示了網頁背後環環相扣的供應鏈。於是次報導中接受端傳媒訪問的電商業者都表示,物流運輸才是業務的關鍵,亦是最脆弱的一環。今年3月,多間食品電商被迫取消訂單,甚至停止接受新單。

捱過浪潮,是否代表香港的食品電商,可在疫情之下繼續逆流而上?對市民的消費習慣,又帶來了什麼改變?

Hannah以網購食材烹調的菜色。
Hannah以網購食材烹調的菜色。圖:受訪者提供

「若果沒有介紹她網購,她一定會恐慌。」

自從2019年雙親身體抱恙,成為照顧者的Hannah,負起買餸的職責。她記得,母親除了前往街市購買新鮮蔬果與活魚之外,亦會於電商平台購買香港本地品牌的調味料,和較重的凍肉。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