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大陸深度

「難道小眼睛不配做中國人嗎?」——辱華的內卷、生意與政治心理學

人生有三件事無法避免,出生、死亡和辱華。

中國攝影師陳漫的攝影作品。

中國攝影師陳漫的攝影作品。圖:網上圖片

刊登於 2022-01-03

#國家主義#辱華#民族主義#中國政治#評論

早就有大陸網友戲稱:「人生有三件事無法避免,出生、死亡和辱華。」如今,隨便在搜索引擎輸入一個品牌名稱,大部分都能搜到「辱華」指控。莫說寶格麗(Bvlgari)、紀梵希(Givenchy)這樣的奢侈品牌和奔馳(Benz)、沃爾瑪(Walmart)這樣的跨國企業,就算以民族主義營銷著稱的華為,都逃不掉「辱華」的命運。辱華的痛點主要集中於三個領域:台灣的國家地位,新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及代言模特的相貌。

在三個領域中,模特的相貌,尤其是眼睛的尺寸、斜度和距離,是最近的後起之秀。幾周以來被指控以吊梢眼(或所謂眯眯眼)侮辱中國形象的品牌、產品甚至個人數不勝數,從在映的國漫《雄獅少年》、三隻松鼠食品、奔馳汽車、蘭蔻化妝品、華為旗下榮耀手機,到超模呂燕、雎曉雯……相比之下,因下架新疆產品而被控辱華的山姆零售,其關注度也只能甘拜下風。

不可否認的是,的確有一些廣告包含了歧視性的甚至懷有惡意的言論和圖像。然而,識別歧視話語不等於測量眼距,也不僅是要分析圖像本身的語言,還要考慮語境和發聲者的歷史。在卷帙浩繁的辱華案例中,搞清每一宗的來龍去脈,對於精力有限的讀者來說,似乎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也不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本文想討論的問題是:為什麼互聯網對於「辱華」如此熱心?是什麼支撐着人們不停抵制、翻舊帳、鬥內奸?

網友對辱華有多熱心?只需列舉兩個現象。首先,辱華已經成為底線性標準,行使「一票否決」權。一旦涉嫌辱華,其他都不再重要。例如《雄獅少年》被指控人物造型辱華時,電影剛放出人物海報,無論是批評者還是附和者,都沒看過電影,也不在乎人物造型和人物設定(輸家病貓)的關係。其次,近期的很多辱華指控,都是典型的「挖墳」,引起熱烈討論的三隻松鼠螺螄粉廣告,本來發布於2019年,當時未獲熱度;而幾天前被網民「想起來」在微博上辱罵的超模呂燕,早已從模特行業退休。難道電影除了「辱華」的造型,沒有任何其他可以討論的內容了嗎?網友又是哪來的精力,翻舊帳、查戶口,蒐集辱華資料整理示眾呢?

「辱華」話語霸佔互聯網,行使一票否決權,肯定是民族主義動員的結果。更寬泛地說,全球的互聯網都日漸呈現惡意氾濫、觀點和情緒極端化的局面,學界一般將其歸結為社交媒體發言「短平快」的特點,和回聲室效應共同的結果。但具體到「辱華」的生態,本文還想討論一些更為具體的機制。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