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府城台南開始甦醒,「寓點」的伙計們吃完了早餐,陸續起身步回崗位,老闆Ricky有條不紊地準備著開門待客。落地玻璃門前貼著揮春:「寓室茶香迎賓客,點心巧手聚老饕」,橫批「一盅兩件嘆早茶」,透著奶白色的寓中燈光,更顯溫暖。入內,前台靜靜陳設著「不撤不散」的標語,轉眼可見角落的擺飾櫃上放有雞公碗、平安包,這些都是Ricky從故鄉香港捎來的信物。
七點十分,一輛機車泊在了門口,當日第一位客人走進店面,熟手熟路地買了燒賣、糯米雞等好幾樣點心,Ricky一邊打包入袋、一邊用流利的國語介紹糯米雞蒸法:可以先退冰、再蒸二十五分鐘,不退冰的話直接蒸四十五分鐘也可以。沒過多久,又來了第二組客人,對著餐牌鑽研了一陣:「雞包仔是什麼?羅漢捲呢?」聽過一輪詳盡的解釋,客人提著滿滿的收穫離開。
幾番如是,台南的早晨漸漸熱鬧起來。「寓點」玻璃門開開關關,廚房裡的幾雙手也幾乎沒有停下來過,在蒸籠散溢的熱氣與香氣間忙碌著。
「有些工法已經old school,連香港也沒人會這樣做了。市面上就快消失的點心,是許多香港人的回憶。」

從法律系到點心鋪的斜杠旅途
「一開始好多人質疑我們,七點就開鋪,哪會有人來?」回想起點心鋪剛開張的時候,Ricky也曾面臨掙扎:「直到開鋪前,我們還在討論要怎麼賣。台南的港式點心或茶餐廳通常都是十一點開門,不會那麼早;但香港有早茶文化,五、六點就開始可以去茶樓『一盅兩件』。最後我們膽粗粗,決定早上七點就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