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異鄉人:雞球大包,紮腰燒賣,八十年代香港味道的台南十年復刻記

「師父教我們,做燒賣,最緊要是『企硬』(堅持站穩)。香港人不也是這樣麼?黃皮,企硬。」

台南香港人Ricky。

台南香港人Ricky。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黄潤宇

刊登於 2021-12-11

#飲茶#居台港人#香港味道

清晨七點,府城台南開始甦醒,「寓點」的伙計們吃完了早餐,陸續起身步回崗位,老闆Ricky有條不紊地準備著開門待客。落地玻璃門前貼著揮春:「寓室茶香迎賓客,點心巧手聚老饕」,橫批「一盅兩件嘆早茶」,透著奶白色的寓中燈光,更顯溫暖。入內,前台靜靜陳設著「不撤不散」的標語,轉眼可見角落的擺飾櫃上放有雞公碗、平安包,這些都是Ricky從故鄉香港捎來的信物。

七點十分,一輛機車泊在了門口,當日第一位客人走進店面,熟手熟路地買了燒賣、糯米雞等好幾樣點心,Ricky一邊打包入袋、一邊用流利的國語介紹糯米雞蒸法:可以先退冰、再蒸二十五分鐘,不退冰的話直接蒸四十五分鐘也可以。沒過多久,又來了第二組客人,對著餐牌鑽研了一陣:「雞包仔是什麼?羅漢捲呢?」聽過一輪詳盡的解釋,客人提著滿滿的收穫離開。

幾番如是,台南的早晨漸漸熱鬧起來。「寓點」玻璃門開開關關,廚房裡的幾雙手也幾乎沒有停下來過,在蒸籠散溢的熱氣與香氣間忙碌著。

「有些工法已經old school,連香港也沒人會這樣做了。市面上就快消失的點心,是許多香港人的回憶。」

寓點的員工製作中式點心。
寓點的員工製作中式點心。攝:陳焯煇/端傳媒

從法律系到點心鋪的斜杠旅途

「一開始好多人質疑我們,七點就開鋪,哪會有人來?」回想起點心鋪剛開張的時候,Ricky也曾面臨掙扎:「直到開鋪前,我們還在討論要怎麼賣。台南的港式點心或茶餐廳通常都是十一點開門,不會那麼早;但香港有早茶文化,五、六點就開始可以去茶樓『一盅兩件』。最後我們膽粗粗,決定早上七點就開門。」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