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眼睛那麼大,那麼多憂愁」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1. raeye2,回應《「我沒有強姦女同學」——79歲教師46年申訴路

平反冤假錯案是很難的。也正因此,胡耀邦總書記才能有那麼高的聲望。

首先我們還是不能預設太強的立場,很難因為一個信源就斷定這位老人一定是被冤枉的。但一般來說,如果只是司法實踐上的差錯,無論勝訴與否事情都可能不是很難解決。當然,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涉及這種案子時,政治考量是要壓倒法律考量的:前三十年曆次運動在法律實踐中造成的嚴重後果是有目共睹的。更令人沮喪的是,整體上前三十年的政治路線是以這種「無法無天」的「大民主」為榮的。這也意味着平反冤假錯案本身就是對前三十年的否定,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平反更顯艱難。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種評論視角其實是非常殘忍的:無論你再怎麼理解司法執行者在運動中的身不由己,再怎麼理解後繼當權者「船大難調頭」的現實考量,再怎麼主張路線問題的重要地位,這些事都是活生生的人,多半是好人,被社會以冷漠、殘忍、系統性的方式迫害了啊!即使真的有人指控他強姦罪,對他的司法程序也沒有絲毫公平正義存在。而他所遭到的對待又與「劃成分」這一荒謬可笑的政策在這一問題上的背景作用息息相關。如果我們只將目光投向什麼政治考量、宏大敘事,我們的人性又何以自處呢?

更進一步,如果當年的受迫害者在一輪輪運動、在貧賤與卑微中變得變得冷漠、麻木,我們還會支持平反他們的冤案麼?還是說,我們懷着政治考量與對當事人的道德優越感,心安理得地拒絕為我們的前輩支付拖欠的公平正義?答案恐怕不會令人滿意吧。正是因為我們心中如此的缺乏人道主義,當年的悲劇才在今天仍是我們所有人的悲劇啊!

而胡耀邦總書記也正是因此而受我們,尤其是當年懷揣理想主義的學生們所敬仰:至少在其主政的大多數場合,他表現得像是一個大寫的人、一個激情的人道主義者。他救回來的知識分子、幹部們很多都在86、89年走向了那條很「正確」,很「光榮」,但絲毫不人道主義的道路。他們的選擇與他們最終光榮地位是共和國的又一道傷疤。

最後,我想引一段(據說是)雨果《悲慘世界》裏的話:「虐待使她變得脾氣很壞,苦難使她變得醜陋。她只剩下一對美麗的眼睛,看着令人難受,因為眼睛那麼大,彷彿從中看到那麼多的憂愁。」

2.tmwc_ks,回應《遊戲規則更新後,一場疏離的立法會選舉

還是有些觀察。引入選委均衡提名的要求(即至少有兩名分別來自五組選委的選委提名,至少2乘5人)後,無人無足夠選委網絡認識的素人、「怪人」、「狂人」候選人大幅減少,像2012年的吳榮春,或今年求選委提名不得的陳玉娥,都難以躋身候選人行列了,就算立場更忠更誠亦然。但有網絡的話,今晚就能親自監票。乍看整體宣傳辯論多了些條理,但談資也怕只餘港島東的候選人爭取多一個(?)西灣河地鐵站,和疑似七歲起跟團隊服務社區了。

不知提名人選委是否須為候選人的宣傳言論,以及當選後的議會內言行負責。社會要精進,紅線要更高,但有候選人的公開政綱,似在說些碰不得的話題,他有的底氣真的夠嗎?不免為他和提名他的選委暗憂一下。

至於所謂的宣傳混亂,不妨說成備案不少,不過今時情勢,諸plans盡出顯神通好了。不同的投票理由,也許折射出既要、也要、更要的敢登攀精神,亦不妨再請豹頭言簡意賅解說多一次。

建制選民是否冷漠?端未必能容易問得到,但倒卻對類群團今回的動員投票能力和效果,建制派得票跟2019區選的比較等有興趣。沒有類群團網絡的保守選民今天怎決定,亦有意思。

對了,民主開始再次重新定義了,為何未及把這次選舉加多幾重意義呢?或等其後的評論如何補充好了。

3. 漢堡包、madlex,回應《台灣公投結果出爐:四案均不通過

漢堡包:認為民進黨做得不好可以自己另立新黨取代它的人似乎沒有理解兩黨制另立新黨的難度,不過隨著國民黨在制衡民進黨方面越來越弱小,民進黨在執政過程中越來越「肆意妄為」,確實會希望看到台灣出現一個新的而強有力的反對黨⋯民進黨以外出現一個強而有力可以等量齊觀的獨派反對黨,或許是台灣走出統獨之爭,走向進一步完善民主社會的標誌。(儘管說的容易,在中國步步進逼民進黨不斷用外部威脅動員的情況下,這樣的黨如何在維持台灣民主社會安全穩定的前提下誕生,似乎是一個死胡同)

madlex:@漢堡包:本人倒是覺得,這是台灣社會民主成熟的標誌。民眾開始知道利益之間要有取捨,亦明白小國有小國的生存之道,你不可有即要又要的巨嬰心理。當外界威脅日益成為一個重要議題的時候,相比西方那些成日睡覺假裝目盲的進步分子而言,台灣人似乎已經懂得分主次了。

4. gort,回應《王宏恩:台灣公投——綠營基本盤更穩固,但或喪失青年吸引力

依據選前各家民調數據,投票意願中50%一定去投,20%可能去投,跟最後結果大約有30%的差距。此次公投為首次獨立舉行,雖然最終實際投票者仍大部分為政黨基層支持者,但通過數月正反方提出的倡議及辯論,對議題有興趣的選民能夠快速地取得相關論證,客觀來說在議題討論上,是比以往更深入及全面。

這些本來有意但最後決定不去投票者,到底是依什麼心理做出決策?是否有可能是被反方的論點說服,在議題上認知到負面因素而「妥協」?一個是非題要求的價值選擇,不選擇的行為可能更符合不被政黨動員的中間選民心態。這還有賴相關研究者為此次全新的選舉模型進一步解讀。

5. mang,回應《關懷還是公關?「抑鬱症」被當成一種話術,逃避了誰的責任?

謝謝大狗的文章,如果說抑鬱症是這個生產力為第一要義的社會所塑造的,那麼判斷抑鬱症已經治癒的指標如果仍然是能否繼續實現生產力真的是件很詭異與恐怖的事情。再者,目前醫學的治療是否可以視為一種替代療法,我們無法去懲罰造成抑鬱症的施害者(無論是個體的還是結構的),進而只能要求受害者吃藥自治,讓施害者逍遙法外,卻讓受害者承受疾病的痛苦,還要時不時的自我懷疑,實在是有點不公平。

6.漢堡包,回應《中大民主女神像、嶺大六四浮雕今被移走,台灣團體集資在台重建「六四恥辱柱」

台灣是否允許建設國殤之柱,恐怕還要多聽聽台灣人的意見。台灣倘若認為自己是獨立國家,則顯然不會喜歡用國殤一詞形容六四悲劇。但綜觀中韓台(勉強還能算上軍國時期的日本),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嚴酷而黑暗的統治,作為國際環境和文化傾向接近的東亞文化圈,放下民族仇恨,對走向民主的血與淚的歷史(以及在反對極右翼和獨裁政府的鬥爭——這點恐怕首先要認識到鎮壓六四不是支持工人的左的力量而是恐懼工人的右的力量,參見此前端傳媒文章《兩個六四》)應該有共同的態度,或許可以有一點惺惺相惜的感覺吧!

7.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外國視頻博主對準中國的鏡頭,是北京牆外的宣傳機器嗎?你如何看?

端小二分別在開頭和結尾提出了兩個問題:「你在觀看這類影片的時候會質疑影片內容的真偽嗎?」「你認為這些外國視頻博主是國家的宣傳機器嗎?」

我想說的是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一個視頻是真的不代表他不含宣傳性,這兩者甚至可以共存。一個視頻是真的也不代表他就是全面的。

接下來長篇大論之前,我想說的一點是,如果你是個二極管,你在哪裏都會被愚弄,無論牆內外,這只是概率問題。不能用一個因素否定全盤,但你也不能用一個因素「代表」全體。舉個簡單的例子:
1.深圳很繁華,是不是事實?是
2.深圳有很多窮人可能996一輩子都沒法在深圳買房,是不是事實?是

比如作為一個外國人,來深圳是來旅遊消費的,美元英鎊歐元的購買力又比人民幣強,吃喝玩樂當然爽啊,我很早之前就說過,中國現階段的世俗生活,只要你有錢,享受程度不會比歐美差。作為一個吃喝玩樂觀光博主,展現出中國好的一面是事實,改開30幾年了,說特區一點進步也沒有,那屬於無中生有的造謠,而且市場經濟的繁榮自然不用像朝鮮那樣擺拍出來。

但反過來觀光型博主由於他們本身的限制,很難涉及到「人民群眾家長裏短」的抱怨和問題上,比如中國人老生常談的買房問題,教育問題和醫療問題,996之類的問題,一個觀光型博主,你又不在中國買房結婚生育養老,玩兩天就回自己國家去了,怎麼可能會碰到這種問題?

再說一個「一等公民」笑話:外國人在中國享有某些「隱性特權」也是事實,雖然我無意於像民族主義者那樣鼓吹「趕走鬼佬」,但是特權事實也是無可辯駁的,比如外國人報案,投訴等行為會被高優先級處理,這一點網絡上隨便找找都可以找到證據,比如外國人自行車被偷一天火速找回並被當成宣傳高效行政的材料,然而網友表示自己被偷的自行車幾個月了還杳無音訊,甚至誕生了「外國人代報案」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業務。

當然我無意去批評這些外國博主「虛偽」或者「收錢宣傳」,因為他們體驗到的確實是一個真實的側面,你說他們體驗不了中國生活的全過程而去說「你講的全是假的」,那我覺得也完全沒必要,這是對事實的否認。

但是額外我又要說一點,某些宣傳氣息太濃的外國佬,我建議您們觀光就觀光,別來評論你壓根沒體驗過也不懂的東西,比如文中提到的這個Barrett,其實我對他本人大部分視頻的觀感其實並不差,但是我不得不指出他有些時候(我不知道是不是刻意的)在混淆一些概念,比如「自由」問題,他用「中國人走夜路很安全,中國人可以低成本在國內旅行」來證明中國人的「自由」。拜託,這就純粹是混淆概念好吧,「生命自由」「旅行自由」「財務自由」這種東西和「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根本不是一個概念,您把這些東西混一起說,得出中國人「很自由,只是他們對自由定義不同」的結論??恕我不能接受。

而且此人的視頻裏經常有些「半真不假」的東西,俗稱說話說一半,你要不是在中國本土活了幾十年的人還真有可能分辨不出來,比如環衞工人那一期,他確實說出了環衞工人在深圳生存的現狀,比如環衞工人進大城市打工賺錢寄錢回家,工作多年後回鄉生活,對這確實很現實,但是他不會說環衞工人的工資具體有多少(一般僅比最低工資高點,比如深圳最低工資標準2360,環衞工普遍工資3000左右),也不會告訴你環衞工人不吃不喝在深圳打拼30年也買不下一套深圳本地的房子,階級躍升基本上是被阻斷的,而且三千多工資你在深圳交掉房租,去掉吃飯的錢,還能剩多少?這些可都是基本生存成本。這些他不講,不會去深入分析的。

他告訴你被採訪者,一個小管理 7:30上班17:30下班,中間休息兩個小時(很符合西方人對8小時工作制的觀念),但是他不會告訴你大部分街道一線保潔早上凌晨四點就要起來開始打掃了,一天可能工作超10小時,而且有些地區給環衞工配發了電子手環,停留超過20分鐘就會被記錄且被催促,這些物化人的東西他不講。

他給你展現了環衞工人一週可以享受一次1分錢的「愛心餐」(說實話我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很好,這確實很好,但是他不會告訴你其餘6天深圳的高物價是怎麼讓他們舉步維艱的,恩格爾係數有多少他不會去講。

這種頻道,他只展現了一面,真實,確實真實,但只是一部分的真實,有限的真實。因為一旦挖下去,人間疾苦就就非常現實的擺在各位面前了。這些外國人在我看來有一種不食肉糜之感,他們自己身為中產,在英國賺了錢來中國以一種遊玩的心態花出去,順帶展現一下「原來大家都很幸福啊」的畫面。我不反對他們做的視頻,但我反對只有一種聲音,我反對片面的表述,是如果只有一種聲音,只有他們這一種類的視頻,並且有人堂而皇之的告訴你中國就是這樣的,那我直言這是對廣大勞苦人民的不尊重。

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公民記者的原因,因為只講好的一面不能解決既存的問題,面子上好看不代表你生活質量真的很好看,公民記者讓我們了解到原來深圳那麼多地方在996,原來工人運動被抑制了,原來大家對房價都是一聲長歎,這些人是值得尊敬的,因為他們披露了真正需要改進的地方,即使面臨各種風險。

8. Johnnycheung,回應圓桌話題《外國視頻博主對準中國的鏡頭,是北京牆外的宣傳機器嗎?你如何看?

也許那些外國博主自己本人沒有想幫助國家進行宣傳,但是他們在中國拍攝的吃喝玩樂的視頻確實起到了宣傳國家的作用。這些影片是真實的嗎?答案是肯定的,畢竟我們這幾十年經濟上所謂的鬆綁,確實讓一部分人先富裕了起來,確實讓一些城市建設的光鮮亮麗,在那裏也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東西,可能很多外國博主只是來中國旅遊後記錄生活而已。而相比起沒有到過中國的老外,有的確實會對中國有一定的偏見,比如有人還會去問中國有汽車嗎,中國有電嗎,中國人餓肚子嗎等一些讓人感覺十分無語的問題,但當他們第一次來到中國後,看到北上廣等繁華的大都市之後,或者看了那些在中國旅行的vlog 視頻之後,確實顛覆了他之前的一些認知。

如果來中國僅僅只是旅遊,或者來中國留學,大概率會對中國產生不太壞的印象(我不敢保證多好),表面光鮮繁華的大都市,豐富的美食,熱情的中國人,對留學生的各種優待政策,如果你只是一個跟隨大眾的人,大概率會感覺不錯的。

但是這樣你僅僅只是看到了表面,你壓根就沒有融入到中國的主流社會中,你就很難看到中國社會的那些問題。作為來中國旅遊的人你不用在中國買房,自然你感覺不到高房價對你的毒打。來中國的留學生都有單獨的宿舍樓,有大量獎學金補貼,你自然感受不到高昂的學費和惡劣的多人間宿舍環境。如果你的中文不太好,自然很難接觸到那些簡體中文新聞媒體報導,你也感覺不到那些媒體有多荒謬可笑。你是來中國旅遊的,不是來做記者採訪的,更不是中國的媒體工作者,你自然也體會不到中國當局近年的新聞媒體打壓。因為你不是中國的身份,你自然體會不到中國社會的基本福利保障是什麼狀況,你更沒有辦法體會中國農民養老狀況。至於那些塵肺病人,那些996的打工人,那些因為疫情封鎖受到影響的生意人,那些失獨群體,那些維權律師等弱小的個體是什麼樣,由於資訊的管制,很多中國人自己都不太了解,作為一個走馬觀花的外國人就更難知道了。

9. 緋紅杏白,回應圓桌話題《外國視頻博主對準中國的鏡頭,是北京牆外的宣傳機器嗎?你如何看?

看這些人的「影片」好比從IG post看一個人的外貌生活。往往人只會能看到願意被人看到的一面,而使個人形像有影響的一面就隱藏著。

先不說這些人的影片只能被視為抒發自身在其接受中國支助後的感受。更不用期待着他們爭流量的影片能為已立場明確的受眾來說能帶來多少反思作用。他們所述的「平衡報道」, 尋找「真相」 其實只是利用模糊論點的策略, 草草的反指控對方來引起議題爭拗,再以偏概全般的蓋棺定論。 卻對質疑的問題毫無解答, 甚至直接指控質疑者抺黑了事。說到底就利用他人未能暫未能回應自己的指控, 藉混亂來趁機抬高自己的聲望來裝B 。

一般來說他們的論証都是引述於官方的論調或引用一些受官方控制的帳戶貼文。並在官方的安排下進行的情況下進行「風險可控,可防」的求證。 卻在缺乏報導新聞所需要的獨立求證、對事實的質問態度下。就全盤接受事件中持特定立場的人說法,而不對此抱懷疑。所以他們所謂平衡報導真相其實只是利用假新聞來爭拗,再不停的一而再再而三的扯上美國,港獨,台獨之類的人來製造更多假指控, 用攻擊別人的可信性此一手段來掩護自己論據欠缺可信性。

在言論自由的世界中,質疑真相的聲音終會打破這些指控氣泡。而在中國始一不能接受質疑的互聯網絡到裏,貼文不是被刪、就像基於事實提出質疑的方方,陳秋實都因質疑官方的看法而被失蹤。在所有對官方質疑都只能藏在心裡的國度內 ,知道真相是犯罪。

因此這個國家正在培養一群不看新聞的孩子,利用IG post的方式吸引你們去跟蹤他,為他說話出頭,甚至鼓勵他人支持他發展。只是IG post上的人可能會打開濾鏡修了圖。而真相卻只能靠你以身犯險才能得到。到底要吃紅藥丸還是藍藥丸?

10. rsk,回應圓桌話題《台灣新北有中學頒布「禁愛令」,禁止學生之間的親密行為,你如何看?

華人社會都是在性教育、「中學生應否談戀愛」之類的問題上鬧笑話,香港如此台灣如此中國如此。台灣作為亞洲第一個可以同性婚姻的地方,個人期望在台灣這方面進步一下比較好。

學校不教性教育,是一個幾糟糕的事。因為一個人總需要知道安全套如何用、如何避孕之類。學校不教的話,就要自己找資料,結果容易學錯,實戰時出問題。不可能期待大學生自然懂,大學生就成年了……在之前就需要學懂,就祇能在青春期的初中高中,這避不了(至於基督徒那套婚前貞潔,不在此談)。

華人一直以來都有總問題,就是言行不一,「學校教不教性教育」這問題,就非常能夠看到這方面的問題。說實話,做得人父母,肯定做過性行為(除非人工受孕)。學校不教的話,結果誰負責教?父母會自己負責?

明知避不了,但講成為了兒女、為了學生甚麼甚麼,從而不要學校教(當然,學校都不太想教,見到香港的性教育那麼垃圾就知)。

題外話,對同性戀言行不二,對此經常見到。我非常記得以前網上見過,有網民講「個人喜歡看百合作品,但接受不了現實的同性戀」。又或者,口講尊重同性戀,不同意性婚姻合法化(這是那門子的尊重……)。

有時我會想,要處理LGBT,又或者包裝成「道德問題」的其他問題,最應該處理的那些「言行不二」,才有空間進一步討論下去。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