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關懷還是公關?「抑鬱症」被當成一種話術,逃避了誰的責任?

「抑鬱症」正成為一種隱蔽的話術,讓輿論無法正視造成抑鬱症的社會原因。

2016年3月25日中國漢源,農民在梨樹上工作。

2016年3月25日中國漢源,農民在梨樹上工作。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韓大狗

刊登於 2021-12-23

#抑鬱症#韓大狗#評論

幾天前,曾就職於騰訊的遊戲開發領域著名程序員毛星雲,從騰訊辦公樓上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年僅30歲。毛星雲生前曾是遊戲開發領域頗有影響力的「大神」,很多網友都說自己是因為讀了毛星雲的編程入門書籍才進入了相關行業。而與此同時,還有傳言稱騰訊的同一座辦公樓中最近還有另一人墜樓死亡,但未得到證實。消息一出,大陸網民和自媒體紛紛發文悼念逝者。這些文章往往都聚焦於兩個方面:死者生前對國產遊戲製作的理想,以及死者生前所患有的抑鬱症。有些文章將這二者相結合,將毛星雲的去世說成是一個執着於國產3A大製作遊戲的「理想主義者」的悲劇。諷刺的是,無論這些文章是否是騰訊公司的公關行為,騰訊公司對他的死是否負有任何責任的問題,卻被悄然隱去了。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抑鬱症的知識在社會中愈發普及,公眾視野中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因患抑鬱症」而死亡的事件。毫無疑問,這種疾病獲得應有的重視,代表着社會的一種進步。然而,在針對抑鬱症自殺的討論逐漸增加的同時,造成抑鬱症的社會因素卻太過經常地消失不見。彷彿抑鬱症的病理化使之成為了一種概率性事件,如同心腦血管疾病和癌症,擲骰子一般無差別地降臨在各類人頭上。

在這一點上,此前一次自殺事件引起的討論中,一位知乎答主的話就具有代表性:「每個人,無論職業,無論生活環境如何,都有可能患抑鬱症。」這種論調一方面有其積極意義,它讓人們正視抑鬱症的生理機制,不再將抑鬱症作為單純的「心理脆弱」而歧視。但另一方面,將抑鬱症視為無由來的「天災」,卻正中了許多「人禍」製造者的下懷,因為這樣他們就不用為此負責。

「抑鬱症」正成為一種隱蔽的話術,讓輿論無法正視造成抑鬱症的社會原因。實際上,正如礦場工人的肺病不能簡單視為偶發的概率性事件,現代社會中的抑鬱症同樣需要我們在「任何人都可能患病」這樣過度簡化的說辭之外,進行更多的反省。筆者本人作為一位患有抑鬱症並長時間服用抗抑鬱藥物的人,也希望借這篇文章,對「抑鬱症」作為一種社會症候,而不僅僅是精神或生理症候,進行一些思考。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