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慾錄風物深度

愛慾錄:為了忘掉政治抑鬱,我迷上了網上交友約會

我很快掌握了網絡情色文學的要義:專注細節,掌握節奏,避免直白。

一對男女的剪影。

一對男女的剪影。攝:Alfred Gescheidt/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麥樂迪

刊登於 2021-09-26

#愛情#情感政治#性與愛#女性主義#女性#虛擬戀人#虛擬愛人#戀愛#性別#愛慾錄

去年秋天,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我註冊了一款陌生人交友軟件。首次登錄,先捏頭像,再選標籤,最後做問卷(無非是興趣性格測試之類)。繁瑣的設定完成,系統瞬間分配我一個男性用戶。我們的頭像是情侶款,都戴着黑色巫師帽兜。Hi hi 之後,他問我在哪裏,我說香港。他第一反應,那你是黃是藍。暗號對上,反賊相認,我們從群體歸屬感聊到性與愛的分離,話題越來越曖昧,文字越來越露骨。

那段時間我狀態極差,被日日上演的政治表演和社運清算反覆折磨,頭痛噁心。和陌生人聊天成了我避世的方式。第一次成功的匹配經歷令我對其算法頗爲信任——我開始沉迷匹配功能,努力在這款簡體中文的社交平台上尋找三觀接近的同類。當然是我天真了。事實證明,匹配算法毫無邏輯,接近隨機。

政治監控

我開始嘗試一些快速篩選的方法。自曝「我在香港」依然有效,一旦對方關切地詢問「你們那還亂嗎」或嚴厲地糾正「那你就是在中國」,我便會禮貌地刪除拉黑。我甚至會準備一些旁敲側擊的問題:畢業後會回國發展嗎?喜歡電影《奪冠》嗎?有沒有閱讀《環球時報》的習慣?找反賊的遊戲也容易翻車。某網友上來就抱怨這裏封禁敏感詞,邀請我換個地方暢所欲言。我心想喲這人挺上道,慷慨加 Line。結果對方發來彩票鏈接,原來是怕觸發詐騙相關敏感詞。

幾輪政治審查後,倖存者寥寥。網友也不傻,等我圖窮匕見,他反手一個舉報,我的帳號便會被封禁24小時。最莫名的一次,是我用了「國內」這個詞,這是香港人對內地的慣用稱呼。我無心之言,觸動了對方的愛國神經。對方追問我是不是港獨,我不置可否,於是就被舉報了。相比於香港人的「暴徒」身份,台灣人的原罪更大。香港回歸畢竟是事實,沒什麼討論空間,但「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簡直是很多台灣用戶在被認出口音後後必定要誦讀的入籍誓詞。很多台灣網友因此會裝自己是馬來西亞人。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