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鄧小樺:記住五夜講場的美好,公共廣播的精神

生於光明的人亦需要學習在黑暗中摸索,將之變成另一種滋養,即使並不舒適。

五夜講場 Facebook Page 的最後一個貼文,是貼上牆上的數張寫上感謝的memo紙。

五夜講場 Facebook Page 的最後一個貼文,是貼上牆上的數張寫上感謝的memo紙。圖片來源:五夜講場 Facebook Page

特約撰稿人 鄧小樺 發自香港

刊登於 2021-09-19

#公民社會#文學

「五夜講場」曾經是香港電視史上的奇蹟。執筆之時,五夜講場中哲學、歷史、文學、社科都應該已經播完,到九月第二週最多存貨的科學組應亦已出清,這個一度是港台皇牌節目的知識清談節目,已經成為歷史。同時港台的另一長壽品牌城巿論壇亦已停止,亦再令人唏噓之餘不知說什麼好。

而本文,旨在記住美好的事物。2017年開始主持「文學放得開」時,並不覺得是什麼大事——是到走過了這許多,才知要記住的是什麼。

知識清談的價值

是到後來才發現,五夜講場之始,我個人原來參與不少。自從以前主持電台節目「思潮作動」,得到港台前輩如陳曼儀曼姐的賞識,說港台開自己的電視頻道時要找我。到得五夜要開時,曼姐已離職,是監製羅志華來談,說要做清談節目,真正以聊天的方式講學術,我便說是沙發加矮桌,有杯子可喝水,這已和當時巿面上兩椅一桌的方正設定不同。羅志華且強調要引入新的文化人;後來文學放得開也讓米哈、查映嵐、黃嘉瀛、黃鈺螢、勞緯洛等八九十後作家評論人更為人認識。

《五夜講場-文學放得開》主持鄧小樺。
《五夜講場-文學放得開》主持鄧小樺。影片截圖

輕鬆談說來簡單,但在鏡頭前要保持清楚講到知識與流露真性情,其實並不容易,許多教大學的主持都要發展另一套技術。英國人以文學來社交,首相上任都要引經據典,但香港的氣氛遠非如此,有時在其它文學活動中聽到觀眾特別提到「看你們節目學傾計(聊天)」,甚感欣慰。歸根究柢,在本來嚴肅的學科談論之間要同時講笑,幽默的變速既為提神醒腦,也為了訓練靈魂的柔軟度:能夠辨識出同樣的知識以不同形態出現,仍然可以適應那氛圍,並為知識尋找更落地的語言。歷史組諸君在這方面尤其出色,難以望其項背。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