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不用燒腦的價值:《黑寡婦》,再見美國派

《黑寡婦》準確、恰到好處的保守與簡單,自有一種專屬於大銀幕和黑暗空間、講究聲光娛樂且可以不用太過燒腦的傳統價值。

《黑寡婦》(Black Widow)電影劇照。

《黑寡婦》(Black Widow)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鄭秉泓 發自高雄

刊登於 2021-07-28

#黑寡婦#漫威

防疫日久,一位對於進電影院仍有疑慮的朋友,問起事隔55日終於再進影院的我說,《黑寡婦》拍得如何?我回說很感動。如果是疫情前,單就影片而論,《黑寡婦》就是典型的漫威爆米花電影,故事簡單人設合乎預期、節奏拿捏精準、演員充滿魅力、動作橋段緊張刺激,可以被它娛樂到,花兩三百塊打發時間算是值得,但真要說看完有什麼美學藝術或心靈上的啟發,應該是不可能。

偏偏相隔55天再進電影院,由這部因疫情影響全球檔期延後超過一年的好萊塢大片揭開序幕,《黑寡婦》之於全球、台灣影視環境的意義,超越了電影本身成績,它就此成為很多台灣影迷看片人生的下半場、新階段的開始。對於台灣觀眾,這是經過十年、二十年都不會被抹煞的集體記憶。

因疫情三度延檔

對於台灣影迷來說,2021年勢必成為觀影生涯最特別的一年。在全球疫情肆虐的2020年,台灣的電影院即便營業時間和放映場次縮減,還是照常開放,但是2021年5月19日到7月12日,COVID-19疫情嚴峻,在全國三級警戒的這55天裡,電影院關閉了。

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有生之年會遇到沒有電影院的日子。這55天,打破這二十年來我最久沒進戲院的記錄,上一次必須追溯到在馬祖當兵,當時返台假嚴格管制,被迫忍耐三五個月才能進戲院。退伍之後,無論工作、出國旅遊讀書、還是遷新居,可以說我生命中經歷的每個重大變動,唯一不變的就只有電影院。無論去到哪兒,總要先找到電影院,坐在裡頭,才會覺得安心。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