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多起隨機傷人事件後,網絡迷因「張獻忠」為何被全網封殺?

「張獻忠」三個字與王朝的敗亡直接相關,將自殺式襲擊者稱為「張獻忠」因此也就變成了一種藴含政治意味的隱喻。

多起隨機傷人事件後,網絡迷因「張獻忠」為何被全網封殺?
2021年6月5日,中國安徽安慶市發生隨機殺人事件,公安制服並拘捕一名男子。

6月6日,僅有大約5000名關注者的微博賬號「張獻忠bot」被封禁,直接誘因疑似該賬號發布了6月5日安徽安慶隨機殺人事件中犯罪嫌疑人吳亮的社交網絡發言,在各個網絡平台,與張獻忠相關的一批關鍵詞也被禁止搜索。

此前,在包括「張獻忠bot」在內的一批中國大陸網民中,殘酷嗜殺的明末民變領袖張獻忠正在以語錄、表情包、視頻等方式變成一個隱秘的符號,用來代指對社會絕望的自殺式襲擊者,並暗含一種「加速主義」的期待,因為歷史上的張獻忠出現之日,正是明王朝傾覆之時。

近期中國大陸連續發生了數次類似的兇案,早已消沉的傳統媒體並未發聲,這並不令人意外,而「陰陽怪氣」的「張獻忠」之喻也開始受到監管部門的關注,更顯示出當下大陸網絡輿論環境的微妙氛圍。

對「張獻忠」的再發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