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你想躺平就躺平?大國崛起時,這一波另類零星價值觀的小浪

短暫的躺平表態,可能只是在人到三十,重歸到主流價值之前的一次狂歡,以至自嘲。因為社會時時刻在提醒你:不是你喜歡躺就躺的。

中國南昌鐵路站,乘客們躺在按摩椅上候車。

中國南昌鐵路站,乘客們躺在按摩椅上候車。攝:Zhu Haihua/VCG via Getty Images

特約撰稿人 李照興

刊登於 2021-06-05

#躺平#中國速度#大國崛起

它並非西方社會的不合作運動,因現今國情根本不可能有這種對抗式的呼籲及群體運動。躺平之於崛起,慢活比對神速。似乎在中國式生存智慧中,人們已學懂不需再花時間,去跟主流話語者爭拗。

由《躺平即是正義》引發的躺平風潮爭議,在主流媒體、企業大腕的反駁後,形成一場表面上的意識形態之爭。那爭論本來老掉牙,似社會進步主義與個人自由選擇的典型爭議。而在意識形態之爭以外,更世俗更顯然易見的,是簡化到最原始的坊間智慧之辨:批評者言,躺平學其實沒什麼,不過是好吃懶做兼想讓別人養活自己的人的另一潮語借口,簡直誤國禍民。

值得留意的是,除去意識形態之爭,它也是一種具體的生活方式的選擇。反映在選擇所居城市、工作就業、組建家庭,到文化消費,日常吃喝。它的爭論原點,本該是精神上的,但明顯接下來,變成身體的,兼用了一個很具形象化的動作符號:把身體平躺去表達。以至習慣了形象化思維的新世代,共鳴大增。

誤讀躺平:一切皆經濟問題?

它比過往長期處於邊緣狀態的、由國外傳入的新生活方式形容,如慢生活、下流生活等,在這陣子更能惹起共鳴及引發迴響,當是它結合了前述種種類似價值的累積,而又在這疫情後的重啟生活過程中,形成一次總體爆發。更不可忽略的是,這爭辯主要出現於95後一代的思考中,其中不無世代交接爭議的切入。

躺平學主要聚焦在20多歲至30歲之間的90後群體,令我們不能忽略它的世代論本質。甚至可以說,沒有這90後世代背景討論,難以擊中躺平學的核心。從B站的後浪說,到各個市場調研指出90後作為當今主要消費市場群體(他們可支配消費金額可能不及80後,可調研一直強調,他們的消費意欲卻更勝80後),90後在社會形象和實際生活層面間,存在極大落差。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