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剛性制度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刊登於 2021-05-22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馳歇戲,回應《大陸在線教育迎來最強監管,但家長的焦慮能管住麼?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中國家庭最普遍的共識。」

的確如此,而且家長們並非在孩子上學時才有這樣的共識。據我觀察,這種焦慮是在孩子出生之前、甚至未來的家長們還未戀愛之前就有的 —— 我們去一線或新一線城市打拼的年輕人為什麼會在意戶口?普遍來說,戶口對我們自身來說並沒有很大價值,除了擁有搖號買車牌、買房的權利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為了下一代可以享受到的教育資源。

反觀這樣的想法,當人們以自身的條件進行攀比,到了一定階段之後,就開始攀比孩子的條件,如成績是否優異、幾歲就讀懂四書、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是否彈得一首好琴、繪畫、滑雪、戲劇表演……有的人自己沒有擁有的,就把一些對青春的希冀和夢想寄託在下一代的身上,便用各式各樣的興趣班填滿他們無數個可以開心玩耍的週末,在工作日的清晨給孩子們背上沉甸甸的書包,目送他們走進學堂。有的家長們想要讓下一代進入「上流社會」—— 他們可不認為這是個無產階級獲得勝利、能打倒資本主義的時代。總體來說,我對家長們是懷有敬意的,因為在這個時代,有着寸土寸金的房價、高昂的教育成本、嚴苛的加班風氣、顯著的貧富差距引發的問題等等,他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依然選擇辛勤地為了下一代奔忙,都是很有勇氣的人。

寫的這些想法可能有些偏離這篇文章的主題了,在線教育確實是資本近年來的重點布局,就像之前的房地產、金融一樣。如果這個社會的競爭不是愈趨激烈,教育也不會如此吸金。如果這個社會攀比的風潮不減,為了盈利而催生的在線教育系統所培育出的學生們會有怎麼樣的價值觀呢?你說,是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還是 「君子應欲利而不為所非」?哪一種可能性比較高?

2. Jay_L,回應《大陸在線教育迎來最強監管,但家長的焦慮能管住麼?

我小學初中時候也上週末培訓班,老師大都是師專學歷,普通本科都算少的。現在通過線上教育,一個在縣城甚至鄉村的孩子,週末能上到北大清華常春藤的碩士甚至博士的課,絕對是好事。小孩是辛苦,家長是焦慮,但說實話東亞文化加經濟高速發展哪個國家不是這樣?等到大家發現小孩教育水平繼續提高也很難讓未來有質變,自然會停止雞娃。

除非國家通過大量教育投入,擴張高等教育入學人數,或者中國產業升級後出現對技校畢業生的大量需求,對高等教育入學的競爭會一直那麼激烈,強行抑制課外輔導投入只會讓家長把精力放到其他競爭手段上,比如國外考察經歷什麼的,會讓縣城鄉村的孩子很難與發達城市競爭,不是好事。

3. EricChan,回應《成都49中墜樓案餘波:公共輿論危機時代的「鎮壓反革命」

我覺得這篇文章缺了兩個關鍵的細節是沒有討論的。第一是新華社在5月11號發表的《成都49中一學生墜亡引質疑》 可以說從事情發生的5月9日晚到5月11日當天,對於成都成華區教育局以及49中的質疑,新華社對於網民的部分質疑,包括最核心的質疑:完整過程視頻缺失是有懷疑。以及成華區官方公告透露的信息不足的批評,新華社是肯定的。而新華社作為國家通信社,在中國國內的公信力和政治意味不言而喻。事實上最後也是由新華社發佈相關過程解密的。如果說對於成都49中的不滿和攻擊都是顏色革命的話,那麼麻煩先把新華社給處理了。

第二,對於官方公報可信性的質疑。正如小粉紅們會因為東電劣跡斑斑的歷史而質疑排放的核污水是否真的沒問題。中國當局長期將責任向地方政府轉移的傳統令中國地方政府,特別是約小行政劃分的部門存在不信任(信任中央,不信任地方政府)。

在49中事件裏,網民流傳著一句話:好消息,我們有一個新華社;壞消息,我們只有一個新華社。

之所以在第一點裏提到新華社就在於今年以來,新華社旗下的經濟參考報報導了甘肅陽關林場防護林被毀的問題裏 勇於對抗甘肅省政府。在甘肅省政府藉由央視等媒體發佈陽關林場只有個別的違規濫伐行為以後,繼續通過調查報導質疑。最終由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查辦公室趕赴敦煌進行現場調查,下最終結論,那就是坐實甘肅省政府在管理陽關林場上出現一系列管理違規問題。在這次事件中,除了新華社作為「可靠」「值得信賴」的調查媒體的形象在群眾中奠基。而甘肅省政府在事情發酵以後由副省長親自帶隊調查,在各大官媒發佈的報告最後還是被質疑的媒體打臉。這更是加強了民眾對於地方政府不可信的信念。也形成了這次49中事件裏,民眾對於成都成華區政府質疑的大背景。

4. 俊偉,回應《成都49中墜樓案餘波:公共輿論危機時代的「鎮壓反革命」

你看著每一個人,你可以鎮壓一切,你甚至可以讓人遺忘,但是這些事會一再發生。這個剛性制度就是這樣,權貴不需要被問責,剝削和欺壓自然無所不在,時時刻刻地在發生。

我真心想問一句,在一胎政策實行那麼多年後的今天,在看到這些事件後,如果你沒能力移民,你還會不會想要生孩子?

if we burn, u burn with us.

5. c_s、好格等,回應《林韋地:台灣「難波萬」遭新疫情衝擊,未嘗不是好事

c_s:逆風,但有些意思的觀察。然而這文章僅僅是很理性的論點,我個人是無法全數認同的。第一點,單單用這麼嚴重的疫情換取一丁點的「普世認知」,未免代價太大、太痛,還算好事嗎?

再者,回到自我悲慘化這件事上。作為一個人,你就很難站在一個道德高點去評判所謂的「普世」。我當然知道其他民族也有同樣悲慘的過往(這邊的「同樣」指的是悲慘可以量化),可是人是無法把切身的悲慘同等他人地獄的。人往往會把自身經驗的悲慘無限放大,自然就會把自己視為「特殊」。大概就是「我不知道最悲慘是什麼樣子,只曉得發生在我身上,讓我感到痛,就是最慘」。

文章期望這次疫情可以抹滅這種自我特殊感?我覺得不大可能。

在這個疫情爆發的狀態,從政府把持的主流民意(是的,台灣民意還是政府主政)來看,台灣只會更加看清自己在世界上的特殊性,並自我加強被棄感、無助感,始終又回到孤立無援而令悲慘感再度放大。

我只覺得作為一個「台灣地區」的人民無法自由地大喜大悲很遺憾。大喜,被批評應該要收斂、要認清「你就是太特殊到自卑自大」;大悲,被眾人嘲笑、還要被提醒「你看你沒那麼特殊吧」。

其實檢討「台灣人會否透過疫情知道自己並不特殊」這件事本身,我就覺得挺悲慘的了。

好格等:同意 @c_s 的觀點,任何人類都以自身的經驗為中心,豈止是台灣人如此。而且「比慘」也是我們文化中一種「資格論」的體現(當被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時候,就是指你最好不要再有意見了)。

我感覺作者想表達的重點是—別被之前的成功沖昏了頭,而失去綜觀全局的理智。這一年來我個人就深受其擾,因爲我人在疫情嚴重的地方,然而家人朋友都因為作者這所謂的「特殊性」,完全處於隔岸觀火的狀態,勝利者的驕傲只會讓人無限膨脹而導致對現況的評估失準。

6. madlex,回應《一杯台灣的Sexy Tea:「茶室」裡究竟喝的是什麼茶?

Bloomberg的評論有寫這些老人:The exception has been among older citizens, who are often regarded in Taiwan as viewing themselves above the law. This might in part be explained by a cultural respect for elders that means they escape questioning by younger generations, while many are considered less health conscious.

屬於缺乏自覺與知識,盛氣凌人的老害。其實轉頭看香港與台灣的防疫破口,一直都是此類人造成,無論是跳老舞或飲花茶,皆是如此。給予自由來交換公民自律的情況下,公民質素之下限,即是防疫的最大短板。

7. 軼伊,回應《你是什麼階級就要接受什麼命運:《小捨得》真的批判了中國教育現狀嗎?

我看完了整部劇,我認為此文觀點失之偏頗,解讀時帶入了強烈的偏見,無視此劇充滿警醒的積極意義,是非常糟糕的評論。文章第一認為,此劇描繪的是「男主外、女主內」,母親焦慮、父親淡定,這完全不符合南儷與田雨嵐的家庭狀況。南儷掙錢比丈夫多,丈夫負責接小孩回家、輔導孩子、照顧丈母孃,是真正意義的「男主內、女主外」;田雨嵐丈夫啃老,導致有錢的婆家一再參與小家庭,母親確實焦慮,父親卻並不是淡定,而是失職。敢問作者真看不出來兩對夫妻經營家庭的區別?文章第二認為,此劇處處迎合富人、上位者才有更多選擇,更加是漏洞百出、荒謬至極。恰恰相反,無論打工者(米桃家庭)、既得利益的中產階級者(南儷、田雨嵐家庭),都無法逃脱教育內卷帶來的焦慮、家庭關係的矛盾,恰恰說明了人們對好成績、好大學改變階級的深刻認識和執念。另外,此劇中對教育的探討、對制度的批判、對社會現狀的批判,作者竟毫無洞察,只會重複陳詞濫調,真是糟糕至極。

8. madlex,回應《你是什麼階級就要接受什麼命運:《小捨得》真的批判了中國教育現狀嗎?》

雖然未看過此劇,但從文章中所感,劇中為人父母者並未回答一個問題,你希望自己小朋友成為何種人。並非是小朋友要做醫生或是教師,或者如何階級不跌落,或是如同fight club所講,所開車子品牌或是住哪裡。而是希望他有何種價值觀,道德水准如何,有何ability而非skill等等。解決了以上問題,再視乎小朋友有何器量,給予其條件任其發展即可。有時家長捨不得放棄,無非是肉痛已花費的時間金錢,與如何讓小朋友變得更好無關,這就是家長器量的問題了。

當然,我可以理解文中家長的焦慮。行本地路線的小朋友,若想讀名校以後有打工皇帝的機會,亦要未有餐檯高就開始準備各種比賽。不過如果家有積蓄,為何不出國讀書?這個世界,正正常常的人是餓不死的,父母有積蓄,又要小朋友受苦,非常之不正常。

9. Unicorn、EricChan、KikiQang,回應《王柯: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誕生與明治日本(中)——從民族主義到「國家主義」

Unicorn:不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國家,他們在大多數時候都是無法隨心所欲地選擇自己想要走的道路的。他們最終選擇了什麼樣的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外部壓力和內部壓力共同作用下的結果。

影響到近代中國的難道只有日本式的民族主義嗎?那王先生又如何解釋最終在內戰中取勝的,是奉行左派國際主義和支持第三世界民族解放鬥爭的共產黨呢?近代中國最終選擇以構建「中華民族」的方式完成現代化和工業化,是中國在國家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又遭到外敵入侵後所產生的必然結果。不是中國人不喜歡自由主義,而是中國再不通過國家主義進行動員那中國就要永久的滅亡了,這不是什麼危言聳聽。

我不是很清楚王先生到底想要通過這篇文章暗示些什麼?王先生難道是覺得「中華民族」這個概念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存在,還是說王先生認為一個鬆散乃至分裂的中國會對全體中國人更好?

今天早晨,中國發射的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這讓中國成為了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在火星上成功運作探測器的國家。一百年了,儘管過程跌跌撞撞,但中國最終還是走出了自己的現代化道路。就在同一時刻,在地中海沿岸的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人正在遭受來着以色列的轟炸,一個軟弱且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世界對此束手無策,整個世界在一旁冷眼旁觀。

我覺得這個對比足以說明很多問題了。我並不是說自由主義不好,或者說對國家主義的批判沒有價值,但我想王先生沒有提及的是,在當今世界,能坐下來討論民族主義對自己祖國的壞處,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了。

很多嘗試解構「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的人都喜歡用相同的一套話術,即「中華民族」過去並不存在,並嘗試證明它其實是一個人造的概念。但問題是如果我們採用相同的標準來分析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又有哪一個民族是完全純血的?又有哪一個民族是從地球誕生之初就存在於世的呢?

民族主義只是一種動員人民來實現特定目標的工具,從道德上批判一件工具的善惡是沒有意義的。你可以不喜歡民族主義,但近代歷史已經證明了,沒有民族主義的國家就是會被有民族主義的國家侵略和殖民,甚至連有組織的抵抗都做不到,貿然放棄民族主義無助於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這隻會在本民族培育出一幫逆向民族主義的信徒,到最後只會更噁心人。一個國家放棄了民族主義,就等同於放棄了民族自我治理的主權,這樣做的後果無非就是把剝削壓迫本民族的特權階級從本民族的統治者換成了外族的統治者而已。

王先生批評日本式民族主義的一個論點是這種意識形態沒有包括主權在民的思想。但事實恰恰相反,如果壓迫一個民族是本民族的統治者,那麼隨着人民主權論的發展,這個民族尚且還有機會建立一個現代民主國家。但對於一個被殖民的國家來說,如果這個國家永遠無法形成民族主義和穩定的國族認同,那麼這個民族的人民就會永遠生活在另一個民族的剝削壓迫之下⋯⋯

從王先生的文章和過去的訪談來看,此人似乎傾向於建立一個依靠價值觀和共同的利益來團結群眾的社會。再強調一遍,民族認同的本質就是一個民族的全體成員認同他們享有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利益乃至相同的生活方式。換句話說,民族主義是主權在民思想得以存在的地基,你把地基都拆掉了,難道還能指望民主制度這個大廈能建的起來嗎?民主國家的運作需要的正是共識,你沒有民族主義帶來的國族認同,你哪來的共識?

當然,從整個人類歷史的高度來看,民族主義作為一種狹隘的意識形態,最終是要被歷史淘汰的。但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源自西方的政治理念,仍然是當今國際秩序得以維持的基礎。在西方國家尚未脱離民族主義乃至種族主義的情況下就鼓吹讓中國人放棄民族主義和中華民族的共同身份,這種自毀長城政治觀點實在是讓人覺得有些其心可誅。

KikiQang:@Unicorn:我想任何文科學術討論的尷尬就在於樸素的讀者總能從文字裏讀出並某些不存在的內涵。這個文章想要討論的無非是詞源意義上的中國民族主義的來源。Unicorn說的是地緣政治意義上中國民族主義的來源。他對於詞源的討論目的不是為了否定你從地緣政治意義上的認知。地緣政治那套敘事中國人太熟悉了,就是教科書一直以來灌輸的東西,但這不是歷史的全部。從這個意義上,你的評論也不是你自己的思考,而是一次對於中國特設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別樣背誦,這恰恰是最符合去我們教育體系對於人的期望,即用集體主義抹殺個人主義。而你唯一證明的,也只不過是你是這套體系下一個乖巧的學生

EricChan:@Unicorn: 你的論述裏謬誤太多,像我這種不怎麼讀書的都能看到一大票問題。

關於民族是否一個人為建構的概念,答案顯然是肯定的,不論是中華民族,還是德意志民族有或者是大和民族,都是想像的共同體。

而至於因為民族主義只是一種動員人民來實現特定目標的工具,所以批判它的善惡就毫無意義。這不就是中共大力批判的歷史虛無主義嗎?照這一套邏輯,法西斯主義,納粹主義和日本軍國主義都是團結國家民族的工具,是不是也不用批判了?台獨港獨也是動員人民的工具,為什麼小粉紅會急得跳腳?這種想法說得好聽一點叫馬基維利主義,用小粉紅的話術,這叫「夷狄,禽獸也,畏威而不懷德」。

至於沒有民族主義的國家就是會被有民族主義的國家侵略和殖民,更是體現了中文互聯網鍵政圈子常見的閉門造史,歷史發明的傳統了。蘇聯和美國作為冷戰兩極,有哪一個是民族主義國家?他們哪一個被侵略殖民了?相反地,蘇聯的解體正是因為蘇共中央無法壓制各民族的民族抬頭所導致的。按照中共和五毛的論述,民族主義的抬頭反而是蘇聯解體的主因。

至於「民族認同的本質就是一個民族的全體成員認同他們享有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利益乃至相同的生活方式。」這個說法更是令人訕笑,我巴不得中共快點用這個來作為自己民族主義政權的奠基石。因為按照這個說法,中共治下的大陸與港澳台都有不同的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中共自己也承認港澳台走的是資本主義制度,持資本主義價值觀,有自己獨有的生活方式,所以才要推行一國兩制嗎)。那麼按照 @unicorn 的論述,香港有自己的民族,台灣有自己的民族,連澳門也有自己的民族了。照這個邏輯,既然港澳台不屬於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那麼港澳台各自獨立不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嗎?

10. 路人1號,回應《在這個分裂的時候,我們想聽到更多你的聲音

只因一句話而生氣,是永遠讓對話不可能的。每一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接受不同的教育,正如主觀情緒完全不可能被複製一樣,不可能讓每一個人都有著相同的詮釋方法。除非兩方,其中一方是全能到完全知道對方會如何理解自己的話。當主觀情緒不能被表達,只剩下客觀表達,那時候我們還是人嗎?大家不可以溫柔一點對待他者嗎?雖說人無完人,但我們不能跳脫出世俗的紛爭嗎?人有智慧不是來互相毀壞,而是生存的。什麼時候才能有人冷靜地看待每套政治體制的優劣,再加以討論,而不是空泛地攻擊別人。為了國家好有很多種方法,而不只是一味地去不理解別人且攻擊他們。這才是令人絕望的地方,不是做錯的人,而是沒有人肯用自己的觀點來思考一切,不加思索地去相信別人說的一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