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你是什麼階級就要接受什麼命運:《小捨得》真的批判了中國教育現狀嗎?

這部電視劇本想以教育問題揭開中國階級固化,反卻表明了現實中只有權力上位者才有更多選擇,下位者的 「僭越」要付出更多代價。

《小捨得》劇照。

《小捨得》劇照。網上圖片

特約撰稿人 葉倩雯 發自北京

刊登於 2021-05-16

#中國教育#電視劇

《小捨得》是近期的一部熱門劇集,改編自作家魯引弓的「中國教育四重奏」中的一部。也是「小字頭」系列的第三部電視劇。與前幾年流行的劇集《小別離》、《小歡喜》分別以青少年的留學和高考焦慮為切入點不同,這次的《小捨得》以「小升初」為話題,涉及的孩子年齡更小,因此也更加凸顯了焦慮。

伴隨着流行詞語「內卷」、「雞娃」的出現,整個社會瀰漫的競爭壓力已經從成人社會提前轉移到了孩子身上,「贏在起跑線」不再是一個比喻,而成為一個現實。在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的表徵之下,越來越大的階級和財富差距,令不少家長將教育視為實現階級躍升的必要途徑。因此,擇校、輔導班、學區房都成為了競爭路上的關鍵詞。

顯然,就目前的社會結構來說,裹挾在巨大競爭中最為焦慮的就是收穫高等教育的中產階級,他們的財富往往通過個人奮鬥得來,因此也更加害怕下一代因為「不夠努力」而造成的階級下沉。三部電視劇的成功也在於此,主創通過虛構的「雞娃」故事刺激現實裏的父母,從而獲得極高的話題熱度。不論是否認同電視劇裏的價值觀,都不可避免地被其中涉及的現實刺激到痛點。

中國四十年來的改革開放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奇蹟,也深度改寫了中國的家庭結構和人倫價值。在提倡某種進步歷史觀的時代潮流裏,「優生優育」成為了中國城市家庭的共識,加上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支持的退場,個人的壓力越來越大,「雞娃」概念應運而生。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