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十論:為自己辯護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Kerry_01,回應《中國與特斯拉究竟是否相愛?

這篇報導對中國著墨實在有限。這件事的觀察者不難發現:從始至終都有維權以外的力量操控著人們可以如何討論這個議題。我覺得這一點值得補充進去。

第一階段:失聲的當事人

維權者被特斯拉粗暴帶離現場後,儘管社群媒體一邊倒支持維權者,中國科技汽車網媒紛紛片面轉載特斯拉聲色俱厲的「聲明」——在聲明中特斯拉指責維權者超速駕駛、拒絕提交第三方機構檢驗等,全方位道德羞辱維權者;而就在聲明發布不久維權當事人逐條反駁「聲明」中的指控,例數特斯拉是如何選擇性披露事實製造公關效果——這一在社群媒體引起不小反響的當事人直接回應卻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機構媒體關注。

與此同時,特斯拉總部和維權現場車展所在地上海警方飛快公開將維權者拘留,一人民日報記者在朋友圈公然暗示維權者是「境外勢力」⋯⋯

僅管這一階段的觀察者幾乎都為事主鳴不平,但社群媒體以外人們的觀感必然是:別有用心的人刻意攻擊訛詐特斯拉被政府企業強硬制止。

小結:由於媒體和記者需要自謀生計(不同於與共產主義時期的中國,媒體作為喉舌領國家薪水,如今的中國媒體既要做免費喉舌又要自負盈虧),受官方嚴格管制又難以出產有質量的新聞吸引讀者付費,中國的記者和媒體幾乎都與大企業有固定合作關係,新聞機構收到公關費用、廣告費用,定期給私人企業傳聲,出業配稿(比如轉發公司聲明),對企業的負面消息不會報導,或只報導有利於企業止損的角度。

第二階段:大象的進場

如果事件就這樣結束,無論社群媒體如何喧騰,此事也不會引起任何水花——就像幾乎所有在中國企業(不止中國企業唷)遭遇負面新聞的結果一樣。可是,轉折點發生在有一天中共政法委(是共產黨管理公檢法的黨內機構)在網路上發布文章怒斥特斯拉在中國經營對中國消費者強硬不知底氣何在(廢話!特斯拉不爽的人上海警方就乖乖拘人,你說底氣何在?)

前面說到,中國媒體雖然收企業的錢做資本喉舌,中國特殊之處就在於所有機構媒體(包括自媒體)存活的最優先事項是做共產黨(一般表現為習近平的講話、人民日報的社論等等,政法委的文章當然也是絕不能忤逆的)的免費傳聲筒。於是所有機構媒體瞬間掉轉風向,抨擊特斯拉(一些自媒體甚至編造「特斯拉汽車沒有煞車」的駭人消息出來)就成了政治正確。

特斯拉作為外資(其實這方面在中國的資本/企業真的沒區別)也深諳「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原則,次日就180度轉向,提出會積極聯繫維權消費者,公布全部數據,謙虛接受監管等等。可是被積極聯繫的維權當事人一句話也說不出口,為什麼?——還在上海拘著呢!上海警方沒法轉這麼大的彎呀!

小結:媒體的集體轉向並不是他們良心發現,也不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克服了「資本控制輿論」的問題,恰恰是流氓的資本遇到了更流氓的政治權力,而被魚肉的消費者、老百姓,始終沒有得到發出自己的聲音的機會。

下面是思考題,請問妳認為中國共產黨政治法律委員會為什麼會突然就一個煞車失靈的事件發聲?

A. 中國共產黨執政為民,心懷人民,總書記把中國人民腳下的煞車常放在心頭
B. 政法委內部有「特斯拉黑」,同情特斯拉消費者的遭遇,如同中古時期的羅賓遜,黨器公用,仗義執言
C. 拜登即將簽署對中國展開全面競爭的「戰略競爭法案」,而特斯拉恰好是一個⋯⋯美國企業

2. KKKKKC,回應《病毒溯源報告爭議,各國疫苗孰優孰劣:疫情的兩個關鍵問題,有何最新解答?

既然文章關注之一是疫苗「孰優孰劣」,那只關注疫苗有效率是明顯不合適的。儘管有效率是首要指標,但直接比較顯然不符合控制變量的思想,因為各個疫苗的試驗環境並不相同,其中最重要的是三期試驗期間所在地的疫情嚴重程度以及對於「患者」的定義。另外,除了有效率以外,大家也非常關心重症保護率和死亡保護率。

降低重症患者數量可以有效緩解醫療資源擠兌的問題,這個問題無論是武漢還是歐美或者近期的印度都深有體會。大多數疫苗都可以在這兩個次要指標上取得不錯的成績,這就是非常好的希望。但值得注意的是,與群體免疫較為相關的是有效率,有效率低就意味著需要更多人接種才能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也就需要更多資源協助配合。

Vox最近有一期視頻講了這個問題,各位不妨一看: https://youtu.be/K3odScka55A

3. Unicorn、EricChan、Minagi,回應《病毒溯源報告爭議,各國疫苗孰優孰劣:疫情的兩個關鍵問題,有何最新解答?

Unicorn:黎先生的文章姑且還算公正,但我發現黎先生一旦遇到跟美國有關的問題時都特別喜歡站在美國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替美國人辯護,甚至讓人感覺有些用力過猛。

為什麼新冠疫苗的產量要根據一個國家的感染人數來分配呢?難道不應該按照每個國家的人口總量來分配嗎?同樣都是人,難道一個美國人的命就比一個印度人的命要值錢嗎?新冠肺炎對首次感染的患者才是最危險的,更別提感染過的患者通常都有新冠肺炎的抗體了,反倒應不急於接種疫苗才對。

現在的問題更不本就不是美國人應不應該分配疫苗的問題,而是發達國家正在過量疫苗,而且它們搶購疫苗遠遠超過了合理的需求。現在歐盟美國英國加拿大的疫苗預購量都在三億劑以上,它們的人口只佔全球總人口的10%,就買走了全球50%的新冠疫苗,有些發達國家的認購數量甚至足夠全國人口接種10次。問題是那些窮國怎麼辦?

按照目前印度現在這個疫情惡化的速度,我估計印度的疫苗生產能力和出口能力也完蛋了,經濟沒個兩三年爬不起來,還跟中國競爭個鬼哦。

覺得他正常是因為你沒讀出來他文章裏的私貨。任何人表達觀點都不可能說十句話然後十句話都是有爭議性的觀點。他一定是講十句話然後九句話是正常的而有一句有爭議,但往往那一句有爭議的話才是他想灌輸給讀者的觀點。如果你覺得黎先生的觀點是正確,那麼還請美國人或者西方人至少分出和本國搶購的數量一致的疫苗給印度人和巴西人,否則當前的疫苗分配按照黎先生的解釋一樣不合理。

EricChan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既然洋人也這麼壞,那憑什麼要我先吃虧?

領土問題和主權問題從來就不是一個法律問題,就像防疫和新冠溯源也從來不是一個純粹的科學問題一樣,它們都屬於赤裸裸的政治問題,從一開始就不乾不淨。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在主權的背後做支撐的從來都是武力。中國對西沙群島的控制權是1974年西沙海戰打出來的,是拿人民海軍的18條人命換回來的,你讓我放棄就放棄,你是誰啊?你算老幾?一樣的道理,中國對南沙群島的控制權也是1988年赤瓜礁海戰打出來的,戰場上打不贏你還有什麼好說?給你機會你不中用啊。

你以為對東南亞國家主動讓步人家就會尊重你?人家只會背後笑你是冤大頭,然後互相慶幸又少了一個競爭者,還是實力最強的那一個。在座的但凡有點社會經驗也很容易能明白人性本賤的道理。很多時候別人會尊重你甚至喜歡你,往往不是因為你是個講道理或者性格温和願意吃虧的人,而恰恰是因為你足夠強大,因為你有仇必報,錙銖必較。

大家捫心自問一下,在被人懼怕和被別人當傻子這兩種印象之間,你會更傾向於選擇哪一種?國際政治和人際交往其實也沒有什麼分別。

EricChan:@Unicorn:如果歐美國家搶購疫苗是不公平的話,中國在疫情初期搶購防疫物資又算什麼?故意謀殺?一面反對旅遊限制,一面搶購各國防疫用品,這不就是暴露全世界人民於感染風險中?

難道就只有中國人需要防疫?其他人不需要?中國各國搶購口罩,台灣禁止出口就氣急敗壞,那又算什麼?

Minagi:@Unicorn:那個時候美國的確是全世界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印度大爆發才是最近的事情,何來美國人的命比印度人的命貴重一說?還有,即便美國感染者很多,但相比總人口數仍舊是鳳毛麟角,康復者能提供的免疫屏障幾乎不可能起到任何作用,這個時候能接種更多的疫苗是絕對能夠救命的。如果你像中國一樣搞疫苗外交,那世界上的總死亡數只會更多不會更少。犧牲更多的人命搞外交去「拯救」更少的人命,這樣的事情也只有在毛時代才能做得出來。

4. 戰略大忽悠,回應《當「北方」和「南方」都成為歷史:習時代的中國政經地理變化

這篇文章倒是頗有新意。

有人提到廣州的網易,而網易的門面雲音樂可是在杭州。網易本身在廣州和杭州新老產業的分布恰恰是呼應了這個文章的主題。現在的大灣區已經不是那個十年前的廣東了,深圳的核心產業已經是科技行業,廣州也開始大搞基建,不再是多年前那個好髒好亂好快活的廣東了。以前的人提到廣東就是投機倒把,廉價工業,現在也都不一樣了。

江南在互聯網時代的重新崛起是一件發生得悄無聲息的事情,文章忽略了長三角的另一個城市合肥的發展,而合肥本身是通過多次投資關鍵技術獲得高速增長的。廣東很長時間是空有裏子,沒有面子的地方。嶺南相對弱勢的建築和服裝文化也無法支撐新時代中國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從這個角度來說,米哈遊、嗶哩嗶哩,起點中文網都誕生在上海也是一種江南文化的新生。

這篇文章肯定不是嚴謹的,但是串起了過去十年許多有趣事情的發生,也讓我想起更多事情。

十年前李克強總理剛剛提出泛長江經濟帶的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第三個三十年的到來意味着華東,華中和華西長江流域的全面崛起。杭州不再是一個空有西湖的小破城市,合肥不再是巨型縣城,重慶在《刺客3》裏面被選為關卡背景,長沙和成都以網紅城市的身份重新崛起。

江南的崛起實際上也昭示着長江經濟流域的崛起。但是崛起得又何止是長江流域,還有鄭州和網紅西安。中國經濟這坨雞蛋不用只放在幾個小籃子裏了,我們的國家將會以更豐富健康的狀態成長。

不過京津冀的咽喉,在於騎在河北人民頭上的兩個老爺;大灣區說着要整合,但兩個洋兒子的私宅只讓殖民母國居民隨意來往,大陸人卻不能進出。 未來十年這幫敝掃自珍的洋兒子和頤指氣使的老爺得不到解決,我看這兩個地區很難形成合力。

5. A_Ferdinand,回應《中國存在對非洲人的種族主義嗎?思考第三世界移民與廣州

「黑人」,「非洲人」本身就是西方殖民話語下構建出來帶有些許歧視性的詞,想一下非洲有多少個國家?為什麼不用國家的名稱反而用膚色代替,或者全世界各大洲均有黑人為主的國家,如加勒比地區,為什麼非要用「非洲人」一概而過?我自己都在這麼用,這就是歧視。

這樣一種自己假想中的黑或非洲再與犯罪,貧窮,疾病等劃等號,變成了一個輕易用來概括某人種低智的想像,無視每個不同地區或國家的複雜性。

這種矛盾也體現在中國在全球南方/北方國家的定位中,從官方來說中國希望能保持自己仍然是全球南方國家的這個定位,而部分網民在巨大的經濟成果背後又不甘心與其他全球南方國家民眾一樣平起平坐,只能把殖民時期的種族術語再一次重複出來,來證明「中國人」的不同,並試圖把自己所謂的西方式文明,進步裏面靠,這本身就是一種自卑式的對殖民主義和種族主義的迎合,沒什麼可否認的。

6. jackhui、madlex、EricChan,回應《中國存在對非洲人的種族主義嗎?思考第三世界移民與廣州

jackhui:歧視是世界性的,也是人類性的。歧視來源於人習慣性的偏見和論斷,考察一個地區是否具有歧視沒有太大意義,沒有才奇怪呢。

其中一種應對歧視的模式,是通過宣傳消除人對某一群體的刻板印象。例如種族歧視的提法,是為了去除對某一種族的刻板印象,並讓大家在對待該種族引發反思避免偏見。這種模式可以對減弱某一群體的普遍性偏見,因為普遍性偏見是容易因同温層而發酵的。

因此討論是否存在「種族歧視」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歧視必然存在,種族也是其中一大原因。重要的在於在中國有沒有比要進行「反種族歧視」倡議的比要,即中國有沒有正在發酵對非洲人的集體偏見。比起揭發歧視的額,降低這種偏見的發酵才是對歧視討論的最打作用吧。

madlex:與其講中國有無歧視,不如講中國對於「歧視」的價值判斷與自由世界存在偏差。中國人似乎並不認為「歧視」是一件壞事。一些標榜理性客觀中立者會講歧視哪裏都有,而,「愛國者」「大漢族主義者」等等,均對「歧視」有著更進一步的正當化演繹:「歧視沒有問題」。

相反,自由世界無論左派定右派,均不會亦不敢將「歧視」作正面的價值判斷。左派不提,右派想翻案,亦只能從「某事並非歧視」「某人言論無論是否歧視均為自由一部分」等等曲線入手。若細究起來,會發現對於「民主」等其他概念之演繹,最終都會落到中國人與他人迥異的價值觀上面。

jackhui:將他人行為歸因與其所在的群體特性,並以此作根據對他人下判斷便是歧視性語言。但當涉及某特定群體時,似乎大家並不覺得不妥。這就是我說的「普遍性偏見」的發酵消除了人歧視行為的罪惡感。

歧視在任何社會都存在,包括在端,包括剛看完「反歧視文章」的讀者。最治本的方法,當然是讓每個人都明白到自己的偏見和歧視,但這不現實。

因此通過對某種特定普遍性歧視的強調,最大程度的消滅減弱人罪惡感的因素,便是反歧視的其中一種路徑。當然,這種行為是不可能「同時提倡反對每一種歧視」的,因為那樣提出相當於就是沒有強調任何一個。因此考察種族偏見在當地是否具有普遍性便是關鍵。
一個社會當一個人提出被歧視,主流聲音站出來為歧視者站台,以主流理論反駁說這不是歧視。這不就是madlex口中覺得其實沒問題的社會嗎?

EricChan:@jackhui:歧視,是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僅由於其身份或歸類,而非個人特質,給予不同且較差的對待,包含負面眼光的對待。@jackhui 似乎是把歧視的定義中「給予不同且較差的對待,包含負面眼光的對待」部分忽略了,並因此認為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以其身分作歸類(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刻板印象)是合理的。先不論這個這個人類本性即合理的論點是有問題的(有研究還表明強姦/性侵是原始部落中的人類繁衍的重要途徑,對於異性的性衝動也是人類本性,然而這並不能合理化性侵行為),更重要的是歧視背後的刻板印象在現代社會是一種不合乎現代價值,更是缺乏效率的。

歧視最大的問題就是其自身開啟的自我應驗的預言。這一點大量針對美國不同族群的社會學研究就已經得以體現。這也讓歐美國家少數族群犯罪率高企的問題。歧視作為人類在過去社會制度之下,在認知資源和資訊不足的情況下產生的快速識別機制,固然能讓人類快速識別利益和威脅。然而在現代,隨著科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我們已經有更多更快速有效,也更符合現在人本主義與公義價值的方法對不同的人作出歸類:學業成績,文憑,身分證明文件,犯罪記錄。歧視背後代表的是落後且不公義,但是又深植人心的認知機制。

7. 掩卷而思,回應《V太太:從跟蹤騷擾到少子化,「進步台灣」的厭女反撲?

筆者以網上對於《跟蹤騷擾防治法》的留言為開端,探討台灣社會的性別意識,然而我認為文章簡化了主題的複雜性和因果性,甚至給予人一種從論點尋找論據的思維方式。

文中許多看起來有道理,實際上卻缺乏邏輯的觀點。舉例來說,筆者是依據什麼提出「父權社會的特權群體打造公共論述」這個觀點?文章內「三十歲已存百萬」的媒體內容,和觀點是如何相關聯?我並未關注台灣媒體,也無法從文章內看到任何依據,因而對此產生懷疑。並且多處論述依據的事實來自於「網友回應」或「網上留言」,這種事實本身就是片面的;而依據片面的事實輸出的觀點,是否足夠堅實可靠?網絡本就龍蛇雜處,而生活和現實遠比它要複雜得多,偏激言論容易引人耳目,卻也常缺乏實質代表性。

相同的留言以社會學角度來說,也有可能是網民作為宣洩社會壓力的一種偏差行為,而這種行為存在於社會階層各方各面。當人們想要霸凌任意群體時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性別只是其中之一罷了。假使我依據網民留言導出「台灣存在抗拒法治的反社會群體」起不是很荒謬?這並不是要否認筆者探討的觀點,而是認為文章缺乏足夠的理由支撐而顯得單薄,畢竟從網路看天下會讓人們和現實世界的善意擦肩而過。

8. 好格等,回應《白沙屯媽祖:七萬信眾、數百公里,一輛行進路線不定的「粉紅超跑」

我是台北人,和朋友參加白沙屯進香時 26 歲。當初是出於好奇、不熟悉這個習俗才參加。並不是因爲已經和媽祖有結緣。對我而言真正的結緣時刻,是自己拖著不清不醒的意識在最後幾公里路的凌晨四點的田埂上,望見遙遠的前方的煙火升空,又隨後累倒在延途國小的川堂地板上時,身體與意識在這個神聖又俚俗的共同行動中所凝聚出的冥合。

9. Peterng1997、EricChan,回應圓桌話題《病床不足、氧氣瓶短缺、黑市當道,印度疫情大反彈原因是甚麼?

Peterng1997:病床不足、氧氣瓶短缺、黑市當道 與其說令疫情反彈,不如說是疫情失控下的結果。儘管這些可能又加劇疫情,把原因歸納在這些身上是因果倒置。歸根究底還是人們面對疫情的僥倖心理,以為疫情已成過去。

EricChan:我跟 Peterng1997 的看法不太一樣。我認為病床不足,氧氣短缺跟政府的基建投資缺乏有關。根據樂施會的報告,印度政府的醫療保健支出僅佔政府預算的4%,在樂施會研究的158個國家中排行第155。
同時印度的氧氣工業集中在東部,由於缺乏基建投資,由東部運往病患集中的西部和北部的公路路況差,最高車速可能只有40km每小時,夜間更可能因為缺乏照明而要停駛。令新德里氧氣供應缺乏。

印度民眾對疫情缺乏警覺和敏感度,投入選舉集會和宗教慶典,同時自身防疫措施不足,背後反映的是印度人民普遍教育水平低下,不僅入學率較差,教育水平也較低。印度最後一次參與PISA測試時在74個國家中排名倒數第二。印度政府30歲以下人均教育開支僅有每年每人94美元,而同期中國是920美元,日本是4504美元,新加坡是6877美元,丹麥是10324美元。

這次疫情體現的是小政府大市場的新自由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在面對氣候變化,全球疫情等未來大規模挑戰時的無力。奉行這套原則的國家如美國,英國,巴西,菲律賓等右翼民粹政府國家面對疫情時的荒腔走板。未來全球政治的趨勢必然是向大而高效的政府發展。

10. Kerry_01,回應圓桌話題《北京清華大學校慶舞被批有辱校風,是尺度過大還是外界對高校思想的不開放?

清華大學讚美習近平讚美新時代讚美大灣區:無事發生過。

清華大學女生跳了一段韓舞:(一群所謂民主人士跳出來)淫蕩!清華已不再是那個清華!共產黨毀壞學校!

你知道為什麼你們這群海外民主派和自由派老公知讓人反感?

你們從來都不會設置自己的議程,只是拿民眾最低俗的(厭女的、民族主義的、乃至種族主義的)直覺套上反共外衣予以推出,而你們從來沒有有意識的反對自己身上同樣存在的與權力和保守文化同構的、厭女的、符號崇拜的、反人道主義的的毒血——而唯有對這一點進行換血,方可徹底顛覆保守獨裁統治的根基。

不過我覺得真有夠不幸要在端傳媒上以這種形式討論中國的校園問題——黨委治校的專橫,對上奉承對下粗暴,對敢為權利發聲學生的殘酷鎮壓都不被討論。竟然全部對一群自由舞蹈的女生大搞批鬥會——批評者的行徑和文革初期保皇派和造反派紅衛兵把槍口一致對向政治上弱小無權的知識分子有什麼區別??你們不斷「反思」文革,卻自己也如此行事?

BTW,我提議一個遠比一段熱舞更值得討論的話題吧!一個月前中國社交媒體流傳這麼一個故事,一個清華的天才校友不滿學校在校慶前夕趁夜鎖住學生電動車的粗暴行徑,潛入校園在清華校領導的公車上貼戲仿學校清理電動車口吻(汽車比電動車爆炸危害更大、對行人威脅更嚴重、更加不符合習近平生態文明的指示)貼了幾張「清理汽車的通知」,然後把行動全過程貼在了博客上。然而博客發出不到一天,這個校友就被清華大學報警以擾亂公共秩序為由拘捕,被投放到拘留所關了七天。這個校友被釋放後這些材料也都發表在其博客。這個故事當中,清華對最溫和不同意見的嚴酷鎮壓,清華與北京警方的勾結(在中國報案過的人都應該知道基層警察因為工作繁忙對這種小案子都不可能非常上心,遑論一天之內嫌疑人到案拘捕),都反映出中國高教制度的特點和命門。

這個話題難道不比目前的熱點更有公共意義(對體制的揭露反思批評)和更值得討論嗎?

編輯推薦

讀者評論 0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目前沒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