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深度

病毒溯源報告爭議,各國疫苗孰優孰劣:疫情的兩個關鍵問題,有何最新解答?

世衛組織的病毒起源報告並未獲得一致認可,有關病毒溯源的爭議會一直持續下去。

2020年4月8日中國北京,由武漢抵達北京的火車,乘客需送往隔離。

2020年4月8日中國北京,由武漢抵達北京的火車,乘客需送往隔離。攝: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刊登於 2021-04-26

#2019冠狀病毒疫苗#評論#黎蝸藤

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正當整個國際局勢從合作轉向對抗之際,一場突如其來的傷亡慘重的全球疫情徹底加速了形勢。疊加在美中對抗大局上的後疫情時代,美中間乃至兩個陣營間,如何在疫情相關問題鬥爭令人矚目。雙方鬥爭分三個焦點:疫情責任、疫苗外交與有效性、社會模式比拼的論述。本文主要嘗試盡量客觀地分析前兩個問題。

一、反覆爭議的疫情責任,現在還有什麼謎團?

1. 病毒源頭問題為何仍炒作一團?

疫情在中國武漢首先爆發,根據傳染病學上的傳播鏈追溯研究,幾乎所有國家發現的首例病人都與中國有關。國際上對中國在疫情責任上的指責集中在疫情爆發初期,主要有六個問題。第一、病毒起源;第二、政府初期「隱瞞疫情」,處理失當;第三、初期不立即「封國」,讓疫情擴散;第四、世界衞生組織(WHO)淡化疫情,長期反對各國限制國際旅行,到全球大爆發才宣布「全球大流行」,中國一直支持WHO;第五、初期公布數據中不包括「無症狀感染者」,降低了國際對這種情況的警覺;第六、先在各國「哄搶」個人防護物資,後又一度使出「口罩外交」。

這些問題大多有一定事實根據,不能說完全無理,但它們是情有可原地「做得不夠好」,還是「做錯」,有本質分別。如果是前者,不免有「強人所難」之嫌。比如在「不肯封國」的問題,畢竟封國傷筋動骨,不肯封國或許不這麼難理解;易位而處,換其他國家在這樣沒有先例的事件中是否也能立即封國,也令人懷疑。另外,這些指控是否誇大了後果,推卸自己國家的責任,也都值得討論。比如即便認為中國「哄搶」個人防護物資損害了所在國後來應對疫情的能力,但各國衞生部門是否盡責去避免呢?即便它妨礙了各國初期抗疫,但是否足以導致這麼大規模的傷害?

對美國而言,在除病毒起源問題外的其他問題上追究中國更顯尷尬。在美國黨爭下,民主黨一直攻擊特朗普應對不當才是美國疫情擴散的主因,過分追責中國則淡化了特朗普的責任。民主黨既然「重返國際」,也不願過分追責世衞。何況共和黨強調特朗普最先與中國斷航,最先封鎖美歐航班,當時倒是民主黨以「反歧視」和「不尊重盟友」之名反對,也不能說毫無責任。同樣重要的是,美國的專業機構和人士,如疾控中心(CDC)乃至在疫情中聲名鵲起的福奇也有無法推卸的責任。CDC最初規定樣本一定要送到CDC檢測,結果費時失事,到確認疫情來臨之際已一發不可收拾,明顯應對不當。福奇在疫情初期也說過「公眾如沒有病就不需帶口罩」,儘管他後來辯解當時是口罩供應不足所以不得不這樣呼籲,但肯定也誤導不少相信專家的公眾。民主黨的「尊重專業」,也禁不住細究。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