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評論| 內卷時代:無節制的投入、同質化的競爭,與中國增長模式的極限

內卷所指涉的「有增長而無發展」的現象,也代表着一種人們覺得自身陷入沒有預期的「窮忙」的社會心態。

內卷時代:無節制的投入、同質化的競爭,與中國增長模式的極限

【編者按】這是端傳媒2020年終專題的第12篇,歡迎點擊訂閱專題。我們與你一起,關注一個時代的碎裂與另一個時代的新生。

新年伊始,中國內地的第一個新聞熱點,卻是電商公司拼多多員工加班後猝死引發的爭議。1月6日,據媒體報導,外送平台餓了麼一名北京騎手,一天之內在配送共33單外賣之後,在第34單外賣配送途中猝死,其家屬僅獲得公司2000元的「人道主義」賠償。如果說「21世紀前十年,對中國人和中國企業都是一個發展的黃金期,對個人而言是多勞多得」,那麼進入2020年代,人們目力所及,皆是各行各業從上到下的生存競爭與壓力。投入不意味着發展,多勞也不一定多得,這也是「內卷」概念在過去幾個月能引起人們廣泛認同的原因。

但這一切究竟如何發生,為什麼中國的經濟生活在高速發展三十年後,落到如此內卷的局面?本文作者作為政治經濟學研究者,結合過去幾個月對不同行業從業者的調研經驗,嘗試追根溯源,為我們解讀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否走到了極限,而內卷是不是這個時代人們無法逃離的宿命。

內卷化能從學術界傳播到社會,成為一個互聯網熱詞,可以說是2020年其中的一大驚奇。在互聯網和日常生活中,不時聽到或見到人們「太捲了,實在太捲了」的感歎。「內卷」所指涉的內容實在太廣,以至於它本來的含義都顯得模糊起來。它有時表達的是打工者對無日無夜加班但工資沒有遞增的憤懣,有時是家長對無休止地對子女教育投入的焦慮,有時又是管理者對公司銷售額逾高,但毛利卻越低的無奈等等。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 端傳媒編輯部 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