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為何愈來愈混沌?藏在《電影旬報》名單裏的20年前的答案

當日本進入千禧年後,卻發現這是下一個「失落的十年」,於是日本電影進入前所未見的「混沌」以及艱苦的「變革」⋯⋯
《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劇照。
日本 影視 風物

2020年對於日本來說,無非是一個洗禮,不管是國際上還是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甚至是下半年《鬼滅之刃 劇場版:無限列車篇》不斷改寫紀錄;然而早自疫情第一波的二月,韓國電影《寄生上流》稱霸奧斯卡時,日本還是開始少見地反省自身,「曾經的亞洲電影大國,怎麼會被迎頭趕上?」日本電影在21世紀第二個10年,面臨的是前所未見的挑戰。

如果從國外市場來看日本電影,疫情期間,面對同樣沒有好萊塢夾擊的台灣電影市場,除了動畫片之外,日本電影的票房依舊不見起色,甚至是成為片商口中的「只求回本、不求大賺」的賠錢貨。但有趣的是,當我們這些外國人開始對日本電影失去信心時,日本電影市場反而逆勢反彈,今年九月的《我是大哥大 劇場版》票房飆破50億日圓,成為本年度真人版電影之最,即便這只是一部質量普通的電視劇電影版。

日本從原本的亞洲電影大國,到現在已獨自進化成與世界不同標準,只在乎國內內需市場的「加拉巴哥化」(註:指在孤立的環境下,獨自進行「最適化」,而喪失和區域外的互換性,面對來自外部適應性和生存能力高的品種,最終陷入被淘汰的危險),可說是一年比一年還嚴重。當韓國已經可以拍出,叫好叫座、藝術與娛樂兼具的電影時,「日本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呢?」這句話,或許可以從21世紀第一個十年開始說起,日本稱作ゼロ年代(譯:零年代,又可寫作00年代),同時也是日本電影走入「混沌」的開端。

當日本進入千禧年後發現這是下一個「失落的十年」後,整體因時代孕育而生的民族意識與失落,伴隨軟硬體的進化、電視台的策略與進攻,日本電影進入前所未見的「變革」與「混沌」。

第一個十年的混亂:《電影旬報》的名單

身為一個熱愛日本電影的影迷,每年由《電影旬報》選出的年度十佳,絕對是必看必收藏的名單。直到某次在研讀《電影旬報》雜誌時,某位日籍老師投以一個不可思議的表情,並表示「他們選出的作品過於非主流,基本上不會特別去關注。」

其實這也點出日本電影藝術與主流觀眾之間,莫大且日漸加深的鴻溝。而這種現象在日本兩大頒獎典禮「電影旬報」和「日本電影金像獎」上便能窺知一二,前者強調公信力與藝術性,難以在得獎名單看見主流大賣之作;後者重視大眾支持度,特別是以大型電影公司為主、忽略獨立電影的名單最為人詬病。尤以這幾年,電影旬報和日本電影金像獎的年度得獎名單,兩者的分歧與差異日漸加大,而這正是凸顯出了日本電影越來越難產出兼具娛樂與藝術的現狀。

今年《電影旬報》慶祝創刊100週年的企劃,選出了2000年到2009年間〈00年代十大日本電影〉:

阪本順治的《顔》。
阪本順治的《顔》。

《電影旬報》的評審多為出身於團塊世代的昭和男有關,他們經歷過60年代學運,受到粉紅電影、ATG製作的獨立電影的洗禮,在電影喜好上更容易對聚焦社會議題、具個人風格影像的作品有興趣。

1.《顔》 阪本順治/2000年旬報No.1
2.《人造天堂》 青山真治/2001年旬報No.4
3.《奔放青春》 井筒和幸/2005年旬報No.1
4.《愛的曝光》 園子溫/2009年旬報No.4
《吊橋上的秘密》 西川美和/2006年旬報No.2
6.《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 是枝裕和/2004年旬報No.1
7.《三心兩性》 橋口亮輔/2001年旬報No.2
8.《神隱少女》 宮崎駿/2001年旬報No.3
《青春電幻物語》 岩井俊二/2001年旬報No.7
10.《大逃殺》 深作欣二/2000年旬報No.5

這名單裡,阪本順治的《顔》打敗在國際上擁有較高知名度的是枝裕和、宮崎駿成為十佳之首,本片透過舞台劇女神藤山直美精彩地詮釋,一場充滿幸與不幸的逃亡之旅,帶出阪神大地震後女性的悲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羈絆與生命力。在70位影評人、一部電影一票的投票機制中,成功獲得24票榮登00年代之首。

其餘入選的日本電影,多是從犯罪、社會暴力衍伸而出,充滿大時代與個人傷痛轉化而成的題材,其中又多以《青春電幻物語》、《大逃殺》、《奔放青春》、《愛的曝光》、《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這些從青少年角度出發,描繪他們如何在大人的世界求生存,同時聚焦霸凌、援交、在日朝鮮人、人際疏離、邪教等多重社會議題的電影。這其實也和《電影旬報》的評審多為出身於團塊世代的昭和男有關,他們經歷過60年代學運,受到粉紅電影、ATG製作的獨立電影的洗禮,在電影喜好上更容易對聚焦社會議題、具個人風格影像的作品有興趣,不管是在每年選出的年度十大,還是這份名單都能感受這些評審偏好的類型。

昭和懷舊,為何2005是轉捩點?

來到00年代後半,日本電影明顯地失去個性,越來越多導演被迫在「金錢自由」與「創作不自由」間取捨,商業電影與獨立電影的差距越來越大。

不論名次前後,這都是個漂亮且值得一看、參考的名單,但事實上也變相凸顯出日本影評口味與一般大眾間的「兩極化」,以及從00年代開始的電影市場變革。《電影旬報》選出的00年代十大電影,多集中於2000年與2001年發行的作品,前45大、60部電影中也只有19部是在2005年前發行,另一方面00年代二十大賣座日本電影,2005年前發行的作品只有6部,其餘多以2006年後以電視台為導向的電視劇電影版。來到00年代後半,日本電影明顯地失去個性,越來越多導演被迫在「金錢自由」與「創作不自由」間取捨,商業電影與獨立電影的差距越來越大(見附錄)。

2005年儼然成為一個轉捩點,但換個說法,當日本進入千禧年後發現這是下一個「失落的十年」後,整體因時代孕育而生的民族意識與失落,伴隨軟硬體的進化、電視台的策略與進攻,日本電影進入前所未見的「變革」與「混沌」。

日本電影史學者四方田犬彥,毫不諱言地在《日本電影110年》一書指出,「新世紀頭一個十年是混亂的時代。影評人已經無法掌握同時代全部的日本電影,觀眾也對應該以什麼為基準選擇電影而不得要領。日本電影不再關心『日本人是什麼』這樣的主題,不斷生產出單講日語的日本電影,只以日本人為目標觀眾,只在乎內需市場。加上數位攝影的進步,日本電影的影像也變得輕薄且平淡無奇。」

現實中,00年代前半是日本人集體的失落與回首,電影市場也是。在歷經90年代阪神大地震、東京地鐵沙林毒氣事件、酒鬼薔薇聖斗事件等駭人聽聞的事件後,社會與政府已經無法保證人民的安全,來到00年代以2001年美國九一一攻擊事件,國際社會普遍處於焦躁、不安的情緒,日本國內也接連發生北九州監禁殺人事件等多起社會事件。因此,面對00年代經濟嚴重停滯的日本社會,「電影」反而成為觀眾們得以逃避現實的烏托邦,伴隨此情緒下便催生出「懷舊」電影風潮,與此同時,創作者透過電影表達對社會的不滿,也促使00年代孕育而出多部,以主角為中心牽起世界存亡的「世界系」電影。

在此次00年代排名票選中,原惠一2001年的《蠟筆小新:風起雲湧 猛烈!大人帝國的反擊》獲得7票、排名29名,本片可說是最能代表00年代前半「昭和懷舊」的代表作品。片中集團首領意圖洗腦大人、消除21世紀思想的犯罪理念,完美地解釋現代人們之所以懷念昭和的心態:「當時即將來臨的21世紀充滿了耀眼的光芒,現在的日本只剩下骯髒的金錢和沒用的垃圾,這哪是當時所嚮往的21世紀。必須讓這個世界重新來過一次,讓這個日本人都像這個城市的居民一樣,回到擁有靈魂的那個時代去,回到那個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時代去。」

另外獲得19票、排名第3的是,井筒和幸在2004年的《無敵青春》,同樣以昭和為背景,描繪1968年京都的在日朝鮮人與當地日本人之間,以幽默感提味的愛恨情仇。其實這類以在日朝鮮人為題的電影,對於多數出生昭和、經歷日韓間的紛紛擾擾的旬報影評人們來說,往往最能觸動他們內心那塊懷舊之情,包括2001年的《GO!大暴走》、2004年的《血與骨》皆在此名單中獲得不錯的排名。

「新世紀頭一個十年是混亂的時代。日本電影不再關心『日本人是什麼』這樣的主題,不斷生產出單講日語的日本電影,只以日本人為目標觀眾,只在乎內需市場。加上數位攝影的進步,日本電影的影像也變得輕薄且平淡無奇。」

《三丁目的夕陽》系列三部曲。
《三丁目的夕陽》系列三部曲。

恐懼也可紓壓

但是對於觀眾來說,他們想看的懷舊更趨近於「美化」,屬於昭和時代的欣欣向榮、街坊鄰居間和平互助的形象,例如2005年山崎貴的《三丁目的夕陽》系列三部曲,成功創下共計122.3億日圓的票房佳績。觀眾得以透過「昭和懷舊」釋放現實中的不滿與失落,讓昭和成為足以謳歌的純粹,而這樣的情懷也反映在「古裝劇」上,在擅長描寫江戶時代市井小民人生的小說家藤澤周平逝世後,山田洋次以《黃昏清兵衛》、《隱劍鬼爪》、《武士的一分》的「藤澤周平三部曲」,重新將古裝電影推至主流娛樂市場,2003年北野武的《座頭市》更創下國內外28.5億日圓的佳績。

懷舊之外,恐懼也成為一種可以逃避的舒壓。日本恐怖電影從粗糙的地下電影走向90年代《七夜怪談》、《死國》的成熟,直至00年代發展日式風格的J-HORROR。日本恐怖片深受歌舞伎、落語、民間野史的影響,不倚靠特效與血腥,而是在複雜的政治、社會、民族身份掙扎中,探討深層的人性與悲劇,中田秀夫、清水崇、三池崇史、黑澤清等恐怖片推手,分別在《鬼水怪談》、《咒怨》、《鬼來電》、《回路》展現以人為中心的批判與神秘感,而後在00年代被好萊塢翻拍後,就此奠定日本恐怖電影在國際上的地位。

另一方面,原本與世界存亡相關的「世界系」電影,主人公的世界變成只剩下「愛情」,以此為中心打轉的純愛電影。1995年《情書》、2001年《冷靜與熱情之間》兩部經典的純愛電影,雖然在當時皆曾引起轟動,純愛依舊只是電影的類型而非現象。直到2004年《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大賣85億日圓後,全日本爆發一股「世界中熱潮」,不只帶動原著銷量狂銷200萬冊,日本至此之後開始大量產出純愛電影。2004年底上映的《現在,很想見你》剛好搭上第一班純愛列車、狂賣48億日圓,這兩部電影也成為00年代中最熱賣的純愛電影。當然,你也不能否認同樣在2004年爆紅的《冬季戀歌》與裴勇俊,沒有助長日本這波純愛風潮。之後生老病死、跨國籍、國界、血緣的純情愛戀,成為觀眾可以再次「逃避」現實的烏托邦。

《七夜怪談》。
《七夜怪談》。

原本與世界存亡相關的「世界系」電影,主人公的世界變成只剩下「愛情」,以此為中心打轉的純愛電影。之後生老病死、跨國籍、國界、血緣的純情愛戀,成為觀眾可以再次「逃避」現實的烏托邦。

一窩蜂與連鎖影院

綜觀00年代,可說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只因來到00年代後半,完全體現什麼叫做「一窩蜂」的複製。日式恐怖片被好萊塢翻拍後聲名大噪,日本此時也進入以AKB48為首的偶像戰國時代,與90年代的偶像冰河期不同,恐怖電影是偶像演員轉型成實力派演員的舞台,《鬼水怪談》松嶋菜菜子、《死國》栗山千明、《富江》菅野美穗都曾憑藉恐怖電影成功躍上更大的舞台。但是來到00年代後半甚至是現在,恐怖片與尖叫美少女的絕佳組合,成了經紀公司與發行商賺取名利的管道,強推沒有經驗與演技的年輕演員或偶像,只為了吸引「粉絲」前來的小成本的廉價製作,也讓曾經嚇死全世界的日式恐怖電影,越拍越無趣。

而這樣的粗糙與生產線,其實在「純愛」電影市場中更為明顯。00年後半一字排開的宮崎葵《現在,只想愛你》、中谷美紀《電車男》、蒼井優《蜂蜜幸運草》、新垣結衣《戀空》等純愛電影成為主流,電影公司紛紛將手機小說、漫畫、2ch網路論壇的戀愛故事搬上大銀幕,透過能引發觀眾「感動」與「心動」的純愛要素,以及俊男美女的養眼組合吸引觀眾入場。00年代開始有女性觀眾大量走進電影院,「純愛電影」是原因之一,其二則是「連鎖影城」在90年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後,且一改日本過去的傳統電影院,小廳數、昏暗老舊、龍蛇混雜的形象,讓電影院成為民眾能輕鬆駐足的娛樂場所,加上為了振興電影產業發起的「一起去電影院吧!」活動,推出多種票價優惠措施,開始吸引新的客群入場。

《戀空》。
《戀空》。

他們要的不是崇高影史地位,而是以最小的投資達到錢滾錢的目的,再遵循「電視劇開始、電影版結束」的大賣公式以及00年代後半年的「一窩蜂」。時間來到下一個十年,這樣的公式仍持續著。

雖然連鎖影城的遍開,變相成為壓倒獨立電影院的最後一根稻草,倒也改變了日本電影院的上映方式。電影不再受限於只能在自家戲院上映的模式,且根據電影受歡迎程度,影城可自由決定更換大小廳,也能對應長時間上映等狀況,同時觀眾能選擇的電影變得多元,再也不用特地跑去只放映西洋、日本電影的傳統獨立電影院。

救星是電視台?

有了好的外在條件,日本電影開始在00年代後半開始了「絕地大反攻」。根據日本電影製作聯盟的數據,2006年的市佔率(發行收入,本土與國外電影的占比)日本國產電影暌違21年超越西洋電影,年間上映電影總數創下近半世紀後821部新高,之後從2008年開始,日本電影市場就此奠定「邦高洋低」的穩定市佔率。日本之所以可以從2000年總票房543億日圓,來到2009年的1182億日圓,其「救星」或者說是「始作俑者」正是讓現在的日本電影市場,步入「漫改」與「劇場版」氾濫的元兇之一-電視台。

他們手握龐大資金、腳踩版權與放映權、背後有廣告公司與出版商,將90年代為了分散風險而邀請不同企業出資的「製作委員會」發揚光大。1998年富士電視台將電視劇《大搜查線》搬上大銀幕後獲得空前絕後的成功,2003年趁勝追擊推出《大搜查線2 THE MOVIE 2:封鎖彩虹橋》票房飆破173.5億日圓,至今仍是日本最賣座的真人版電影、位居歷代票房第五。2004年《在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的風潮之所以會引爆,也是因為在電影版上映後兩個月,隨即播出由山田孝之、綾瀨遙主演的電視劇版,讓電視台TBS成功收穫票房與收視率。富士電視台的《海猿》系列,同樣在00年代締造票房神話,2006年電影版《海猿二部曲:即刻救援》賣破71億日圓,讓越來越多電視台食隨之味,紛紛投入這場以賣座為導向的「生產鏈」。

《大搜查線》系列。
《大搜查線》系列。

他們要的不是像《男人真命苦》 崇高的影史地位,而是以最小的投資達到錢滾錢的目的,再遵循「電視劇開始、電影版結束」的大賣公式以及00年代後半年的「一窩蜂」,包括 《菜鳥總動員》、《HERO》、《流星花園F:皇冠的秘密》等電影版,皆以票房大破70億日圓以上的紀錄,寫下00年代電視台的勝利章節。時間來到下一個十年,這樣的公式仍持續著。

原則上,電視台與製作委員會的加入,其實是能促進電影資金流動,讓好的企劃不會因為沒錢而胎死腹中,例如《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嫌豬手事件簿》、《大逃殺》都是在電視台出資下完成的經典作品。然而,不求回報的投資不存在電影產業中,這也讓大老闆們開始瘋狂追求「拍漫改、發大財」的賺錢公式,日本電影的主流市場開始導向至另外一條路,也就是比起「藝術性」只要能讓日本觀眾買單就好的「加拉巴哥化」。此外,隨著數位攝影機與CG後製的進步,能夠改編的漫畫不再侷限於運動、校園題材,以2006年《死亡筆記本》為首,再到《鬼太郎GeGeGe》、《20世紀少年》、《賭博默示錄》等漫改電影,透過強烈的聲光效果與高娛樂性的題材吸引年輕觀眾入場,也讓握有「版權」、「資金」的電視台,能夠在鋪天蓋地的宣傳策略下,達到全方位的利益回收。

市場撐不起獨立電影會有什麼後果?

00年代日本電影走向J-POP化,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導演的作家性與電影的藝術性被擺在後面,一切全以觀眾的喜好出發,比起拍一部能得獎的「好」電影,整體日本市場開始傾向,只要拍一部能「賣座」的電影就好。20010年獨立電影公司cinequanon(日:シネカノン)宣告破產,便是體現大環境下獨立電影悲慘的下場,他們曾製作、發行多部包括《電影旬報》選出的90年代之首的《月夜行車》;00年代榜單上的《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吊橋上的秘密》、《奔放青春》,以及排名17的《扶桑花女孩》等經典名作。雖然這些作品在影史上,皆獲得不錯的成績,日本市場已經撐不起只能自立自強的獨立電影,cinequanon最後仍宣告輸給主流市場、黯然收場。

《大逃殺》。
《大逃殺》。

日本電影市場在00年代電視台的主導下仍舊走向「保守」,資方不願觸碰社會議題,獨立電影想拍也沒有經費,最後市面上便充斥一部部圍繞在小情小愛、親情與家庭、校園青春等複製感十足的電影。這在下一個十年,已從現象淪為整個電影市場的濫觴。

如果拍一部能滿足多數觀眾口味的娛樂電影,就能創造極大的票房收益,又有誰願意把錢投資在可能無法回本,甚至可能會得罪別人的社會派電影?這儼然成為一個惡性循環,雖然我們依舊能在00年代看到非常多優秀的電影作品,看到李相日、山下敦弘、西川美和、宮藤官九郎、中島哲也等新銳導演開始發光發熱;動畫界也有細田守與新海誠這類一鳴驚人的導演輩出,只可惜今敏在2006年交出遺作《盜夢偵探》後逝世;演員方面也有窪塚洋介、柳樂優彌、松田龍平、森山未來、滿島光、宮崎葵、蒼井優、寺島忍等當時背負日本電影未來的逸才。然而,日本電影市場在00年代電視台的主導下仍舊走向「保守」,資方不願觸碰社會議題,獨立電影想拍也沒有經費、找不到人投資,最後市面上便充斥一部部圍繞在小情小愛、親情與家庭、校園青春等複製感十足的電影。這在下一個十年,已從現象淪為整個電影市場的濫觴。不然為什麼2019年一部相較於過去社會派電影,批判政府力道甚弱的《新聞記者》,能引發如此強大的關注度,就代表日本有多久沒有產出這類型緊扣社會議題的作品。

00年代,是最好也是最壞的年代。宮崎駿創造的吉卜力不敗神話與各式接班人的誕生、是枝裕和為首的作家型走出日本並站上國際、河瀨直美之後日本女導演大量湧現、清水崇帶動日式恐怖電影的成熟,而這些00年代的電影,至今依舊仍是影迷心中的經典。

在2020年即將結束之際,一心期待10年代的十大日本電影公布的那天,一方面仍對這片寧可出資一億日圓,拍一部純愛漫改電影,也不願投資五千萬到獨立電影的日本電影市場,感到一絲可惜與無奈。

附錄:00年代日本電影票房 Top20

1《神隱少女》308億円,2001年
2《霍爾的移動城堡》196億円,2004年
3《大搜查線2 THE MOVIE 2:封鎖彩虹橋》173.5億円,2003年
4《崖上波妞》155億円,2008年
5《菜鳥總動員》85.5億円,2009年
6《世界的中心呼喊愛情》85億円,2004年
7《HERO》81.5億円,2007年
8《流星花園F:皇冠的秘密》 77.5億円,2008年
9《地海傳說》76.5億円,2006年
10《LIMIT OF LOVE 海猿 2》 71億円,2006年
11《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64.8億円,2008年
12《貓的報恩》64.6億円,2002年
13《有頂天大飯店》60.8億円,2006年
14《日本沈沒》53.4億円,2006年
15《死亡筆記本:決勝時刻》52億円,2006年
16《男人們的大和》50.9億円,2005年
17《神奇寶貝劇場版:決戰時空之塔 帝牙盧卡VS帕路奇犽VS達克萊伊》50.2億円,2007年
18《嫌疑犯X的獻身》49.2億円,2008年
19《神奇寶貝劇場版-結晶塔的帝王》48.5億円,2000年
20《現在很想見你》48億円,2004年

(資料來源:日本電影製作者聯盟)

讀者評論 5

會員專屬評論功能升級中,稍後上線。加入會員可閱讀全站內容,享受更多會員福利。
  1. “20010年”应该是“2010年”吧

  2. 十億追殺令(稻草之盾)有上台灣院線,之後發行的DVD現在都還買得到...查了一下也有在香港上映,對中文觀眾不至於沒有正版管道才是;至於其他地方,這部片國際評價不佳,大概會買版權的不多,這或許也是日本電影的問題:基本上,追求藝術性的作者電影在哪都不是主流,但這種類型只要夠好賣國際版權會是強項,能否吸引外國投資很重要,如果也沒辦法就是兩頭空了

  3. 僅見改編作品的意味是,對風險耐受度的低下。
    改編作品不一定不好,但改編作品往往會遇到篇幅差異帶來的困境:並不是所有作品都適合放到 90-120 分鐘的電影敘事框架內;而電視台與片廠對改編原作的篩選也很大程度限制了創作者發揮的空間,當然厲害的作者導演還是可以在改變作品上加上自己的印記(例如深田晃司與濱口龍介和吳美保)。

  4. 似乎作者比較看輕改編作品。事實上,二十世紀少年並不比大逃殺差。與其聚焦於批判電視台對電影業界的干預,不如好好反省一下為何優秀的電影作品沒有足夠的渠道與觀眾見面,我仍記得多年以前看過的稻草之盾,亦感嘆為何自己只能於網絡上看到此片的盜版。

  5. 旬報前十名的名單排版混亂,請儘速改正補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