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時代結晶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圖:端傳媒設計組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0-11-07

#讀者十論

【編者按】「讀者評論精選」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條精彩讀者留言刊出。部分留言可能會因應長度及語意清晰作節錄或編輯。

1. hyoi,回應圓桌話題《愛情立場化:當政治取態成為擇偶必要條件,你的愛情屬於什麼「顏色」?

文中提到的有關個人政治意識對當代戀愛擇偶的影響其實分為幾種不同的情況:交友平台選擇收集用戶的政治立場信息讓用戶有選擇或是強制/自動將此信息作為推送的過濾條件;用戶在平台上的個人簡介上主動添加個人政治立場讓其他用戶作出衡量與選擇;用戶在個人簡介上直接表示自己不願意與持有某種政治立場的其他用戶進行匹配。

政治意識對於戀愛擇偶標準的影響是一種逐漸普遍的現象,但是個人如何權衡這種影響的比重還是個體的決定。

交友軟件強調的是效率精神,也許我們可以將政治意見作為與年齡,地段,性別等選項中一個並無爭議的匹配標準。同時,我們應該意識到的是政治觀念在觀點割裂的社會環境下對於人際關係的普遍影響,這種影響不只在戀愛中,也在家庭,工作環境,友誼中。在有的情境下我們可以輕易逃避與觀念不同的人正面交鋒,但在另外的情況下也許我們唯有通過相互聆聽,交流,教育,理解才能彌補裂痕,讓彼此都生活得更好。

2. EricChan,回應《中港台輿論觀察:美國大選最牽動三地網友神經的是什麼?

這些對桑德斯的惋惜並非戲謔,既與中國年輕一代大學生在意識形態上的左轉相符,也和中國官方對內宣傳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所塑造出來的氛圍吻合。

我覺得這一點真的非常值得學者進行關注研究。這幾年隨著996ICU等事件,乃至是外賣小哥等議題。你可以看到現在網民,特別是年輕網民在意識形態上已經是明顯左轉。談改革開放的人少了,談階級鬥爭的人多了。但是政府,特別是宣傳口對於這股思潮還沒有特別好地掌握,最明顯的就是10月24日程序員日(是這樣叫嗎?)央視新傳媒在「早安,打工人」事件上的輿論翻車。此外還有網民對於韓國財閥治國的批判/嘲笑,以及對於文在寅左翼政府的同情與支持。這些現象都反應現在內地網民鍵政人士之間對於毛澤東時代階級鬥爭的思潮再次吹捧。

今年的疫情對於這套現象當然也會有推波助瀾的作用。疫情對於經濟社會的衝擊已經體現在各國的反政府示威上。儘管中國在疫情控制上遠勝不少國家,但是疫情對於中國經濟的衝擊,特別是低收入階層的衝擊以及對於互聯網經濟的助益,必然會加劇低收入階層與一大批互聯網新貴的衝擊。下一個可能的引爆點是各大房地產公司的債務問題。如果恆大等大地產商出現危機而政府未能有效干預,這股左翼思潮必然會得以大幅加強,並且讓政府更難招架。

3. Observeradam、EricChan,回應《中港台輿論觀察:美國大選最牽動三地網友神經的是什麼?

Observeradam:中國大陸互聯網輿論場的左傾趨勢最近兩年確實明顯。可惜這種萌芽中的左傾意識,很大程度上還是建立在烏有之鄉之類的毛左使用的話語體系上,對生產關係、階級認同和社會矛盾的理解還是比較教條,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則基本上停留在斯大林版本,對1960年代以來新左派的文化進步思潮的認同十分有限,甚至有不少人將其貶低為「白左」「小資」。

從結果來看雖然存在一定反資本的性質,但同時也有很濃厚的國家主義/威權主義色彩在,甚至有可能會發展成像另類右翼一樣的反文化進步反全球化排外民粹,並且被試圖回到毛時代社會控制和個人獨裁的當權者所利用。

順便我感覺大陸這邊一定程度傾向於(無論是觀點上還是認知上)川普當選的人確實更多,原因也和文章的觀察基本吻合。但我個人必須說句右翼反共川粉不願聽的話:川普若連任,不僅會進一步弱化美國經濟、分裂美國社會並且瓦解美國的傳統盟友體系,也會因為極端鷹派外交政策以及破壞本國民主體制,而成為中共當權派鞏固自身路線和意識形態合法性的工具。拋棄外交規則和禮節的極端鷹派政策,不僅會給中共的強硬內外政策製造理由,也給中共製造了轉移國內矛盾的機會,更會讓原本就由樸素民族主義意識主導的民間輿論更加容易被中共煽動。

另一方面,川普在內政上的種種混亂,早就給中共提供了太多用來上綱上線,詆譭民主制度和價值的新鮮材料。如果讓他再做四年,不用說會不會讓中共和中國民眾更加「道路自信」,恐怕連美國自身的民主價值以及在民主國家盟友面前的信譽都會破壞殆盡。最後,川普不是列根,習也不是戈爾巴喬夫,中國更不是強弩之末的蘇聯,世界也不是1980年代那個樣子了,還是奉勸各位冷戰鬥士能清醒清醒。

EricChan:@Observeradam:你說的我都同意。現在的局勢根本不是冷戰時的美蘇爭霸。中國沒有像蘇聯甚至是自己在毛時期極具國際影響力的意識形態。相反地,他對於世界各國而言是經濟利益,這一點對於踏入後物質主義社會的西方國家而言遠沒有蘇聯時期那麼大的威脅。中美關係也不是美蘇時期完全隔絕的兩個大國。中國有大量美國國債,美國在短期內對於中國這個世界工廠依然存在依賴。兩者在切割但還需要時間。回到中國內部的問題。現在的年輕人對於政治體制反而是陷入了非資即社的二元對立論點,固守在資本家與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敘事。可以預見,一旦中國經濟崩潰,希特勒式的國家社會主義民粹必然會抬頭。那時候赤納粹才會展現其完全體。

4. kecheu,回應《美國的解體:COVID-19如何預示着美國時代的結束

與其斟酌對美立場,較為有意義的,也許是探討譯者在前言中留下的兩個問題。

回應第一條問題:首先,華文世界跨越境界,難以一概而論。自己熟悉的土地上,可能性是有的,但迴響未算太大。同理心與愛慕之情不乏,細說自己土地的故事也有。亦有不少從敘事、揭示現狀慢慢轉為以行動實踐熱愛、希望推動有惠大眾的發展的人。但可惜社會關注時事的焦點恍惚總是落於吵鬧之中,面對立場不同的人,好像都要從樹立敵我關係而起,再口誅筆伐鬥個你死我活,之後才可以建造些什麼似的。這樣精神都花在互揭瘡疤上,非要把對家們都批評得半分不值就不休;亦容易墮入選擇性資料攝取,把對社會主體具建設性的議題、探討重點、斟酌商榷的一切都拋諸腦後,剩下的就只有喋喋不休的爭吵。

另外亦不缺漠視社會時事的人,大概都覺得與我無關、杞人憂天庸人自擾之類;當中也有避忌時事現狀的人,覺得總是嘈吵不停,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吃喝玩樂上回饋自己更為實際。所以實地揭示現狀和那個膽量是有的,但反應及迴響還是不足以結晶成什麼實幹。樂觀地看倘若社會未至於疏散成平行時空,或許來日方長。

回應第二點:「在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人際之間極端疏離的現狀,特別值得我們警惕 。」這是當然的。在疫情間雖然曝露了不少既有問題,又帶來了很多預料不到的情況及惶恐,但同時亦提供了一個機遇去檢視現狀,反思過去及珍惜現有的東西。某程度造就了一個重設生活的時機。在本來疏離的社會上加上社交疏離的抗疫措施,也許帶來一點屬於自己的空間,給予人一個重新連結的機會。

5. EricChan,回應《美國的解體:COVID-19如何預示着美國時代的結束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作者對於中國的理解實在是太過於片面跟理想化。

事實上作者對於美國社會的頹廢的描述,把主語換成中國大體上也是合適的(槍械暴力部分除外)。同樣出現長工時,貧富不均,青少年肥胖率上升,社會普遍性的心理健康問題,長時間面對電腦,極短的家庭陪伴或者是面對面交流時間。這不禁讓我反思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同樣的情況在不同的國家就會出現不同的解讀?

說起來,美國人,特別是保守派的美國人最為緬懷的是50年代以及80年代。50年代的「純樸奮發」的美國,80年代「生機勃勃」的美國。然而我們用放大鏡去回顧這兩個年代,就會發現撕裂而矛盾的美國一直存在。最為標誌性的,就是50年代對於黑人的持續性壓迫,以及80年列根撒切爾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為日後貧富懸殊所埋下的伏線。

當我們去檢討評估一個國家的政策與成效時,我們不能把他按照時間軸簡單地切割,而是應該從政策整體去看。中國大量的基建背後亦有大量的地方債務作為代價。中國工業的高速發展亦有背後被壓迫工人的血淚。當一個政府推行一項政策時,就不能只要好處不要壞處,最多只是用其他政策舒緩帶來的問題,在好處與壞處之間作平衡。

回到這篇文章,當美國的醫護面對人手不足,急需外國物資時,作者有沒有想過建構龐大醫療系統的開支所需要的資金從何而來,本地生產的醫療物資要如何將成本降至外國生產的低水平?這些問題有些是可以透過技術解決的,但有些不能,需要作出價值取捨。而現在美國的問題不在於作者提到的什麼戰爭,暴力,醫療系統的問題,而是民主制度失去了凝聚社會共識的能力、複雜的選舉制度、華盛頓裏複雜的利益糾葛令大眾難以相信政治制度、選舉結果能代表他們。當理想中的美國是那樣的南轅北轍,國家向前邁進時自然會瞻前顧後。

6. 緋紅杏白,回應《台灣看美大選五個關鍵字:戰略模糊、范琪斐、亨特在哪裡、台灣之友、事實查核

這幾天來,最不能接受的是一些媒體對於不同於自己觀點的撰寫文章用上事前查核,對於符合自己觀點的文章就採用上事後查核。用上事實查証的名義作出差別對待。我從沒見過有這麼多朋友的Facebook 賬戶被禁言、點贊一個月(但一半人在三日內又解封了),只因他們在美國左翼媒體粉專上說支持特朗普連任,要調查 Hunter Biden 和中國的交易往來。

用上的事實查証名義,作出差別對待的言論審查,這難道不是直接違反言論自由嗎?本應該是人要對自己的言論自由負責,憑什麼要社交媒體自行審查客戶的言論並作出差別性干涉?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公然叫穆斯林奢殺法國人,又不見社交媒體們急忙屏蔽相關言論?

我們最憎恨的是,都是自稱中立卻又無時無刻為自己謀取利益偽善的人。只是這些人,在這社會上已經有太多了。

7.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你是「打工人」嗎?打工人一詞走紅網絡,年輕人自嘲的身份認同該如何理解?

不是大陸人的港人台灣人不理解這個詞很正常的。

打工人=職業平等觀普遍化?錯,那隻不過是小資產階級和拼命留在中產,不讓自己階級滑落的「996er」們的自嘲以及官方藉着這種自嘲解構深層問題的一種手法而已。

知乎(大陸類似Quora的論壇)高讚:他們(指人民日報等喉舌媒體)在「打工人」的問題上甚至不敢提「工人階級」四個字。只好用一種看似幽默的話術去轉移核心矛盾。

我是左派,當然意識到其中的諷刺性,因為「工人階級」是一個具有政治性和嚴肅性的具有威懾力的詞語,它代表着罷工,爭取工人權利,甚至不惜使用暴力把資本家們吊上路燈的群體。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然而在這麼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工會幾乎是一個空殼,勞動仲裁申請漫長且執行力不強,工人權益得不到保障,工農階級收入低微,社會地位低下,但他們的話語權在這個互聯網世界裏很薄弱,這次發聲其實不是他們,而主要是程序員辦公室職員等等所謂的「中產階級」,為什麼他們也開始自稱「打工人」了呢?其實很簡單,因為剝削階級的資本家已經剝削到那些曾以為自己已經做到「階級躍遷」而稍許鬆口氣的小資產階級身上了。

高強度的加班996工作,以及對青春耗盡被榨乾就會被公司無情辭退的中年危機的恐懼,讓他們感覺到自己似乎和那些在建築工地上耗盡青春、落下一身工傷,最後卻沒積累什麼財富的工人們沒什麼區別。為什麼自稱「打工人」,其實就是因為大家發現幹到最後,無論是工人還是白領都沒有掌握生產資料,還是被剝削的那批人。

馬克思的資本論很早就知道指出了一點,小資產階級和所謂的中產往往是軟弱的,他們提出了打工人的概念來自嘲,並不代表他們就有職業平等的意識了,而是更加內卷,更加內部鬥爭,一有機會就把別人踩在腳下來往上爬,不讓自己從現在的階級上滑落。這很可悲,但是也很可憐,因為他們無力改變大環境,只好內部鬥爭做人上人,看過我之前文章的朋友應該記得在之前的圓桌裏我講過,內卷問題裏,你不卷就死,你不卷有幾千個人準備接替你的職位。

再說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他們為什麼不反抗996?因為他們具有軟弱性。一個工地工人資本家壓榨的太過了,他直接不幹了,光腳不怕穿鞋的,反正都是搬磚,其他工地也能去。但是一個白領,老闆叫他996,他不敢不做,因為如果他不做,他就會失去他數年工作得到的職位和薪水,再重新開始的時間成本和精力成本是他不能接受的,他確實軟弱,但這不是他的錯,因為資本家捆綁住了他,他們沒辦法,只好成為了工賊。

再說些政治問題,前兩天人民日報看似打趣的發了「早安,打工人」的相關文章,很多人覺得不舒服,這是為什麼?

很簡單,打工人是一種自嘲的說法,舉個簡單的例子:自謙「在下不才」和別人罵你「你沒有才能」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意義,你若自稱「在下不才」而一個沒情商的人跑過來和你說「早安,沒才能的人」,我想你肯定會憤怒,因為這變成了一種侮辱。

同樣,自稱打工人的群體是因為受到了勞動力壓榨,超時工作,以及與此不匹配的薪水的自嘲和抱怨,你一個社會主義政黨的喉舌媒體不去說怎麼確保工人們的福利,不去說怎麼提高工人們的待遇,怎麼去限制資本家不斷擴大的壓迫和剝削,不為工人出頭,反倒在宣傳什麼奮鬥精神和職業價值平等?當然我認為宣傳奮鬥精神和職業平等沒錯,但是大家在抱怨資本家無節制的剝削時喉舌提要奮鬥,我敢問喉舌到底站在哪邊?到底姓資姓社?這已經涉及到核心的政治性問題了,這是路線問題,不容隨意打個哈哈就過去。

事到如今再發動工人們揮舞紅旗把資本家吊在路燈上已經很難做到了,我只能希望喉舌們能記得中國是工人階級領導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不要有路線錯誤,提高工人福利,嚴格限制大資本家的所作所為和政治發言權,嚴格執行勞動法,不要為了所謂的人口紅利和gdp速度忽視分配問題和共同富裕的承諾。

「建立新中國死了多少人?有誰認真想過?我是想過這個問題的。我不想哪一天,在中國的大地上,再出現人剝削人的現象,再出現資本家、企業主、僱工、妓女和吸食鴉片煙。如果那樣,許多烈士的血就白流了!」

8. blissfulignorance,回應圓桌話題《素食新趨勢:當植物人造肉推陳出新,你是否準備好面對這場「肉食革命」?

要是關注環境和人的健康,更重要是推動好的農業生產方式。肉食和植食並非二元,吃肉不必然對環境只造成破壞,吃素也不一定都是環境友善,關鍵是生產的方法是否理想。

工業式生產的肉或植物都會造成嚴重污染(動物用抗生素;植物有過度施肥和用除草劑等農藥的問題,特別是大豆)和使氣候危機惡化(動物腸胃排甲烷;種植不良的土壤流失有機碳和肥料製造過程排碳),本質上並無不同,最多是量和形態的分別,而有多大分別其實還說不定。

若飼養方法理想,有妥善的計劃和管理,牛更可成為修復土地的關鍵,特別是一些位處乾旱地帶、無法耕種的土地。長年在非洲的Alan Savory便是代表人物,他有非常多的演講和資料值得看。

當然現時城市人普遍都吃太多肉,而且若畜牧業都依Alan Savory的方向走,產量會比現在少,始終我們對肉的需求必定要減少。但如果要我以化工農耕生產而且高度加工的大豆取代對肉的需求,倒不如選擇一塊有機鹽滷豆腐。

9. 鳴蜩,回應圓桌話題《素食新趨勢:當植物人造肉推陳出新,你是否準備好面對這場「肉食革命」?

我想我們都清楚推廣素食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人並不能高屋建瓴,為了滿足最基本的口腹之慾,人一定會不斷找出種種藉口,來維護已全無必要的生存本能:食素會導致人體缺乏必要的維生素;畜牧業用地轉為他用也不能減少環境污染;人要活着就總得吃東西等等。

種種藉口都只為唯一一個目的服務,不是所謂的感激之心和敬畏之心,就只是單純的口腹之慾而已。

人對動物的感激之心,就像人對人的感激之心一樣,什麼都不是。如果一個人接受了另一個人的好意卻只是在嘴上說說,連頓飯都不請客,沒有任何的回饋,那他算是什麼樣的人呢?人對人的索取,就和人對動物的索取一樣,無非就只是為了索取而已,惟一的區別,就是處於食物鏈當中的動物是無法要求人類作出回饋的。這恰恰正是以ena為代表的大眾拒絕素食的原因:既然自己生來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那麼為什麼還要放棄?既然環保和感激之心只是做給人類看的,作為肉食的動物又看不到,那麼為什麼還要付出其他物質的代價呢?

如果能看清這一點,那麼就如同 EricChan 所說,我們能很自然地得出如下結論:如果一切討論的根基都是物質的,那麼就應該從人類社會的物質性入手,通過資本和政策強制性推廣素食,而非考慮所謂的環保、動物權利等問題,儘管我們的出發點可能是基於種種理論和科學,但是由於人並不是理性的生物,因此無法通過宣傳這些方面的好處來勸服公眾。

10. 第十一個觀察者,回應圓桌話題《刷臉時代:淘寶上兩元就能買到千張人臉照,大數據時代下私隱安全該如何破局?

沒用,保護不了,中國網絡隱私基本上是空談,第一是網絡隱私保護方面立法滯後,第二是灰色產業鏈幾乎已經完整形成。

雖然很多港人和其他國家的人士經常指出中共監控如何如何,但是我說句實話,中國人最不怕的就是政府的「監控」,為什麼呢?因為只要你不犯事,條子也沒那個空來盤查你。

我們中國人真正怕的是什麼呢?其實是資本控制下的個人信息的完全曝光,為什麼呢?因為資本能給你畫像,從你買些什麼、你的收貨地址,再加上人臉識別,基本上就能判斷你幾歲,你是誰,收入水平和性別等等,而且數據可是合法的哦。畢竟收貨地址這種東西總不能偽裝吧,人臉識別就更不要說了,很多軟件可都是「在你同意用戶條款」之後合法獲取你的人臉數據的哦。然後你會發現合同的講法是幾百條詳細條款裏夾着一個人臉識別的同意書,這你怎麼防?不給人臉認證軟件直接不給你用了?怎麼辦?當然我說的這些不單單是中國的問題,這是全世界都存在的,只不過人臉識別這種東西在中國商業化速度太快,遙遙領先於其他各國,導致濫用和泄露的風險也指數級增長。

再換個例子,我就是一個很謹慎的人,不開通人臉識別,用兩個手機號,但是也沒用,因為有些地方你就是防不住的。比如我在社會上活動總要辦銀行卡,銀行卡必須要求真實身份信息,要人臉識別登記,但是你怎麼防住銀行倒賣你的信息?或者說的好聽一點「銀行業間共享數據」,這種東西根本作為消費者我是無能為力的。

而且現在高科技犯罪在開源deepfake和用廉價設備就能實現的動作捕捉模仿等技術加持下越來越低成本了,一個詐騙電話比如最基礎的詐騙「遠方的朋友缺錢要我打點錢救急」的騙局,現在99%人都不會相信,但是如果一個深度學習製作出來的連面部表情都能學習的假臉和你視頻通話呢?這個欺騙性對很多中老年人來說已經是很難分辨的了。

出了呼籲政府加快立法,這個問題基本上對普通人來說沒法自己解決,讓一個連電腦都不怎麼會用的普通人去對抗壟斷資本和高技術犯罪基本上是無稽之談。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