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個月來,泰國民主示威運動越演越烈,從原本由學生發起的反政府、訴求民主改革的學運,升級至對泰國社會結構性問題,包含階級固化現象、貧富差距、王室存廢、軍政府獨裁統治、憲政改革等的全面反省。演變至此的近因是總理帕拉育和王室趁著疫情擴張王權,再度侵蝕人民的權利;而遠因則是長久存在於泰國社會的各種壓迫與不平等,始終未獲解決。本文將從泰國獨立電影導演薩波.齊嘉索潘(Sompot Chidgasornpongse)的作品出發,勾勒其創作背景、其電影體現的泰國社會樣貌,以及電影審查制度對創作與言論自由的箝制,從電影創作的角度呈現泰國長期受到威權統治的沉痾,及訴求民主改革的必要性。
泰國導演薩波.齊嘉索潘(Sompot Chidgasornpongse)是當代泰國重要的獨立電影創作者之一,自朱拉隆功大學建築學系畢業後,便加入導演阿比查邦的劇組,那時阿比查邦從芝加哥藝術學院畢業後回到泰國不久,拍了兩部電影,尚未被坎城金棕櫚獎加持,才剛剛在國際影壇展露頭角;薩波以助理導演的身份,參與阿比查邦《鐵雞諜網種情花》(The Adventures of Iron Pussy,2003)、《熱帶幻夢》(Tropical Malady,2004)、《戀愛症候群》(Syndromes and a Century,2006)等片的拍攝,而後前往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 - Film/Video)攻讀電影。
出生於1980年的薩波,和許多同時期的泰國獨立導演例如阿諾查蘇維查康彭(Anocha Suwichakornpong)、艾狄雅阿薩拉(Aditya Assarat)一樣,選擇到歐美接受電影訓練,而後活躍於國際影壇。在他們成長的1990年代,泰國電影產業一蹶不振,政府對歐美進口電影降低關稅門檻、大開歡迎之門的情況下,院線播映的幾乎是好萊塢電影;阿比查邦決定在泰國成立電影工作室 Kick the Machine 那一年(1999),泰國國產電影的數量更跌到一年只有九部的低谷。在產業蕭條、政策又少有相應支持的情況下,薩波仍持續投入電影創作,以自己的方式構築著電影夢。
巴育可以向土共取经,调军队,造个防火墙,推行爱国爱王教育,反对西方错误思潮,保你坐江山
為什麼這個暴政不會被經濟制裁?假如中國政府不威脅不挑戰美國的霸權,它也不會被制裁。暴政不必亡。
好文。挑個小錯:alliance
我們堅信,暴政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