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香港爆發反修例運動以來,香港猶如被挾上急速的時代列車。踏入2020年,炙熱的街頭示威活動因疫情和大搜捕而變得沉寂,港區國安法迅速通過出台。12名立法會參選人被選舉主任裁定提名無效,港府翌日宣布因疫情緣故,立法會選舉延後一年;中國人大常委會亦決定,將現有議員任期延長一年。至今,現任民主派議員對留任立法會與否,意見紛紜,未達成一致共識。
面對脫軌上演的政局和不確定的未來,端傳媒委託香港中文大學的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了解港人對移民和選舉的想法。民調發現,超過3成受訪者表示有移民的打算,當中有逾7成受訪者更表示國安法實施是選擇移民的主因。此外,有17.5%受訪者計劃轉移資產,揭示部分市民或動搖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地位的信心。
是次民意調查於2020年8月7日至17日,透過電話形式隨機進行訪問,以了解市民如何看待國安法的影響、法例實施後的行動,以及對議會選舉的看法。調查共訪問了817名市民,女性佔52.9%、男性佔47.1%;受訪者的年齡分布大致平均,當中以70歲以上的受訪者最多,佔13.8%,其次為55至59歲。
教育程度方面,持「中一至中五」及「大學學士/學位」學歷的受訪者合共佔超過6成。對於政治取向,近3成人表示自己為泛民主派,22.8%為本土派,中間派及無取向各佔17.1%及14.6%,建制派則佔12%。此外,受訪者的每月家庭總收入主要分布在49999港元或以下,但亦有近兩成人的家庭總月入達60000港元或以上。
三成港人欲移民,當中逾七成人指國安法為主因
5月21日,在毫無預警之下,全國人大宣布將「港區國安法」直接加入《基本法》附件三並在港實施,消息立即引發香港社會及國際強烈反彈,「移民」霎時成為社會熱議話題。根據Google Trend的數據顯示,在國安法消息傳出後,有關「移民」等關鍵詞的搜索率呈裂口式飆升,搜索熱度由5月20日的15分,23日瞬間陡升至100分;而對上一次搜索「移民」字眼的最高點為2019年8月,彼時正值反修例運動激化的時候。
註:Google Trend數據以1至100分為單位,100分指有關字詞熱門程度在該時間點達到最高峰。
民調顯示,受訪者中,有32.1%的人表示有移民的打算,這當中,有77.7%受訪者指出,香港落實國安法是令其打算離港的重要因素。不過,在有移民打算的受訪者中,有過半的人表示目前未有計劃。
港區國安法實施翌日(7月1日),英國政府宣布因該法「明顯並嚴重違反了《中英聯合聲明》」,提出BNO擴權方案,為相關港人提供居留5年後、住滿一年再申請成為英國公民的途徑。爾後,澳洲亦相繼向居澳的香港特區護照持有人伸出援手;移民的選項開始變得立體。
然而,計劃在3個月及半年內急速離港的受訪者仍佔較少數,合共佔不足1%;而計劃於5年內離港的受訪者則為最多,佔總體樣本中的8.9%。
移民計劃亦與每月家庭收入相關,月入19999港元或以下的家庭超過九成人未有移民計劃,相反,月入為60000港元或以上的家庭中,高達55.3%的受訪者打算移民,接近兩成準備在5年內離開。
在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香港,17.5%受訪者計劃轉移資產
除移民外,市民面對社會動盪局勢時的擔憂與不安,同樣見於他們如何處理在港資產。在有否打算將資產轉移到海外的問題上,有17.5%受訪者表示有此打算,81.3%的人則表示沒有。
雖然單從結果看來,打算轉移資產的人所佔比率並不顯着,但值得留意的是,香港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一直建基於良好法律制度及健全的金融配套,再加上穩定匯率、沒有外匯管制等特性,每年均吸引大量海外資金流入。
不過去年,港府提出的修訂《逃犯條例》,掀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反修例運動。據路透社引述銀行家及財務顧問消息指,有部分香港富豪因擔心被北京當局凍結資產,於運動初期開始將資產轉移到海外。直至港區國安法實施,美國提出取消香港的特殊待遇。據美國商會在7月6至9日的調查顯示,三分之一的受訪美國企業將考慮轉移資產或業務。
雖然,香港金融管理局發言人曾表示,隨資金持續流入港元體系,顯示市場對香港金融體系和港元的信心。但在社會間,有關資產轉移的輿論同樣四起。有意見憂慮香港未來政治經濟前景不明朗,建議開設離岸戶口以減低資產或被凍結的風險。
港區國安法,市民認為負面影響大於正面影響
是次民調也涉及市民如何看國安法對香港的影響。數據所示,接近一半及過半的受訪者均有選擇到屬負面影響的4個選項。當中,認為國安法實施「影響新聞或言論自由」的人最多,達65.7%;其餘分別為「影響司法獨立」(59.4%)、「影響選舉自由」(58.5%)及「影響人身或財產安全」(49.9%)。
在國安法對香港帶來的正面影響選項中,有29.8%受訪者選擇了「可以令社會安定」,另外兩個分別為「可以令政治狀況穩定」(18.2%)及「可以令經濟更繁榮」(17.5%)。按政治取向來說,認為自己是建制派的受訪者有高達80.5%認為國安法「可以令社會安定」。
本次調查進行的日期由8月7日開始,當中橫跨香港《蘋果日報》編輯部遭搜查當日。8月10日,警方以國安法及其他罪名拘捕《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等10人;約200名警察其後進入壹傳媒大樓搜捕8小時。
本土派、民主派支持者差距不大,下屆立會選舉仍然重要
議會選舉一直為反修例運動的另一個戰場。去年,民主派在區議會選舉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取下超過八成半議席;本來再計劃於9月立法會選舉中爭取過半數議席,掌控議案否決權。但7月底,12名民主派參選人遭取消資格、特首宣布把立法會選舉延期一年,民主派的計劃未被實踐先被中斷。
目前,現任民主派議員仍未就延任一事達成共識。外界就事件亦屢有爭議,有人認為延任等同接受中央「委任」、缺乏民意支持,另一方則認為議會仍有價值,應繼續抗爭至下屆選舉。有聲音更認為,立法會已經被中央干預,選舉再無意義。
調查中,我們詢問市民如何看待下年立法會選舉的重要性,結果回答「非常重要」或「頗重要」的有71.6%。這或顯示,政治氣氛並未折損市民對選舉的堅持。
值得留意的是,自視為建制派的受訪者中,有83.8%人認為選舉重要。在眾多政治取向中,自視為本土派的受訪者認為選舉重要的佔比較少,只有65.5%。
另外,調查亦問到假設立法會選舉如期舉行,受訪者會傾向投票給哪一政治派別。結果顯示,「本土或自決派」及「民主派」合共獲得的支持率過半,而兩者百分比差距並不算大 ,分別為24.1%及27.9%;選擇投給「建制派」的市民有14.3%,「中間派」支持率則在各派別中佔最少,只有11%。
經歷一年多的抗爭運動,隨着局勢不斷惡化,大眾對各政治派別的認同感正不斷重塑。今年7月,屬抗爭派或本土派的參選人更已在民主派舉辦的初選中獲得高票支持,以抗爭派自居的16人大勝。事件反映出,市民不僅對較激進派別進入議會的接受程度變高,不少人更期望能將抗爭意志、肢體抗爭帶入議會內。
不過,有8.4%受訪者回答即使立法會選舉如期舉行,自己並「不會投票」。這是否意味一部份人對體制內的改變已不存希望,此點值得留意。
綜合是次民調結果顯示,2020年香港政局風起雲湧,面對港區國安法實施,大部分受訪者認為該法對香港造成負面影響遠遠超過帶來正面效果。另外,為疏解國安法帶來的不安與不確定性,有市民已開始作出移民及資產轉移的計劃。不過在議會層面,雖然目前的政治形勢並不樂觀,但結果卻反映了大部分受訪者仍然肯定下屆選舉的重要性,這或許意味着,議會選舉仍是反映民意取向的一個重要平台。
或許 2 年內移民與 5 年內移民作圖可以調換位置:2 年內移民顯然對移民的欲望更強烈一些。
建议补充年龄组别
應了一句話:“貧賤不能移。”相對高收入者,代表有能力做出選擇的人群,他們對環境更加敏感,選擇更能代表此世的風向。這個調查如果是以60000以上家庭收入作為到頂的界限的話,對於中產階級與富豪的分界線似乎不夠明確。
这是香港人吗?这是香港有钱人吧。那些上街的普通人都能转移资产了?都能跑了?
如果你的標準只是生存,的確沒有甚麼大不了。
但生而為人,對人生有所追求,對自己的選擇有自由度,是基本的吧。
反倒不明白為甚麼有人甘願被政府擺布。
资本家往外逃,只有傻子才傻傻相信明天会更好
没有英国殖民,是不是香港人都活不了了?
如果有分埋年齡組別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