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數洞深度

李耀泰:去年此時連儂牆上,一萬筆「香港之聲」說了什麼?

於此時此刻,回看去年此時的連儂牆,摸索真心而幽微的「香港之聲」。

大埔墟火車站行人隧道的連儂牆。

大埔墟火車站行人隧道的連儂牆。攝:陳焯煇/端傳媒

刊登於 2020-06-30

#反修例運動一年#反修例運動#連儂牆

因為在香港工作的緣故(編按:作者李耀泰為香港浸會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原籍台灣),在去年七月時台大社會系的劉仲恩教授建議我蒐集連儂牆上的文字便利貼資料,為這場運動和歷史留下一些時代的紀錄。一開始的出發點,純粹是想要了解人們在連儂牆上說了些什麼

然而在拍攝便利貼的過程中,我發現到連儂牆上影像(海報、列印圖像宣傳品、手繪創作等等)的比例不下於單純的文字便利貼,夾雜文字和各式影像讓連儂牆猶如一個藝術展場。儘管既有研究已經指出連儂牆作為一個公共場域,牆上的文宣包含著各種不同的情緒類型(正向的激勵動員以及表達不滿的負面情緒),但至今似乎還沒有任何研究或報導,對於連儂牆上的文字和影像內容及其在這場運動中所分別扮演的角色,進行較有系統性的梳理。

為了彌補這樣子的缺失,也為了更進一步探究這些歷史資料的時代意義,從2019年7月到今年4月,我和我的研究助理在不同時間到香港十八區的連儂牆拍攝下文字和影像檔案,並且對於所拍攝的資料進行分類和編碼。因為人力資源的限制,我們無法規律性地在每一區定期拍攝,也因為連儂牆不時經歷破壞,抗爭者會反覆張貼資料,所以我們的資料應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

此研究最後整理了關於便利貼上的文字資料(共10,000筆)以及影像圖檔(共2,076張)。編碼以及分析結果顯示,文字和影像傳遞不同的訊息、且動員不同的情感,兩者在運動過程中扮演著非常不同但又互補的角色。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