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讀者十論:危牆之下

「讀者十論」欄目每週擇選報導及圓桌話題中十組精彩讀者留言刊出。

圖:端傳媒設計組

端傳媒社群組

刊登於 2020-05-22

#讀者十論

【編者按】有話想說嗎?端傳媒非收費頻道「廣場」的「讀者來函」欄目歡迎各位讀者投稿,寫作形式、立場不拘,請來函community@theinitium.com,跟其他讀者分享你最深度的思考。

1. 橫掃一切牛鬼蛇神、sjl,回應《人大將審議香港國安草案,料通過後寫入《基本法》附件三

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所謂「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實在是當權者、既得利益者「天才般的」發明,也極為符合五毛、粉紅們對社會的簡單線性的理解。五毛、粉紅們無法理解社會是由利益不同的群體組成,也看不到社會中隱藏的那些無法調和的根本矛盾,他們天真地幻想着剝削者和被剝削者能通過平和的商議來達成一個雙方都高興的協定,這就好比讓狼和羊一起和平地商議狼吃不吃羊一樣荒謬。也因此,他們必須請出所謂的「境外勢力」來解釋為何暴力反抗會發生。這就是「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境外勢力」這些狗屁說辭能在粉紅那裏通行無阻的原因。

sjl:@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民主自由確實是緩解社會矛盾的手段. 通過把責任推卸給民眾,因此政府獲得了有限責任的權力。你說集權社會是倒退,我看來倒不一定。集權主要的問題是退出機制比不上民主,但是不代表它無法緩解社會矛盾,獲得無限權力自然也要承擔無限責任,集權政府反而更加重視發展,發展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橫掃一切牛鬼蛇神:@sjl:集權政府確實要承擔更大的責任,確實更害怕民意的反對。但這種觀點不全對,應該加上一個前提,那就是集權政府只有在自己分得最大的一杯羹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維持集權政治),才會相對來說更考慮民眾。舉個例子來說,中國政府醫療支出中有80%以上是用於老幹部醫療和公務員的公費醫療,剩下不到20%才用於普通人,而其中最新最昂貴的醫療資源,普通人都是難以享受到的。在這一前提下,你說什麼集權政府更考慮民意那是沒有意義的,這一前提本身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sjl:@橫掃一切牛鬼蛇神:你說的是對的,民主社會分配確實比集權社會好得多。但是現在問題是發展。如果對未來樂觀的人,會贊同民主社會不犯錯慢慢發展. 但是作為一個科幻小說迷,我一直對未來憂慮。如果人類不能在某個時間點達到一定的技術水平,就會毀滅在任何的災難中,不管是什麼氦閃,超級病毒,或者伽馬爆。所以我希望能集中權力,大力發展,這是我的看法。因為看這次疫情就能看出,一盤散沙的人類在未來一定會和恐龍一樣走向滅亡。

當然我並不是反對在集權的過程中處理好分配問題。這個我看來只能看教育,因為民主社會的未來當民眾政治素養上升也必然趨向於集權;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各司其職。

只有當大家不再看重權力,也就沒有集權或者民主的分布了。不看重權力自然也不會爭奪權力和以權謀私。這是老子的想法,沒有好自然沒有壞。問題是好壞概念的出現。

2. madlex、SCDS3、披星戴月人,回應《林緻茵:中央「全面管治」進場後,香港的「高度自治」,還有多少?

Madlex:只要不折騰,香港人其實很好管理。天天馬照跑舞照跳,拿著不菲的收入周圍玩,看誰不順眼都可以罵幾句。香港有駐軍,怕什麼呢?只是中共作為獨裁政權,有人“不服”這種情況,本身就是一種對權力的威脅。所以才從國教開始折騰,一直折騰到反修例,每次都是中共先伸手,每次事件香港都是一個被動的承受者,卻背上污名,實在可惜。

SCDS3:@madlex:講得好, 香港人從來也是愛國的一群。 從前中國水災地震, 哪一次港人不會捐款。可惜是愛國的紅線愈推愈高,將愛國的一群愈推愈邊沿化。

披星戴月人:@madlex、SCDS3: 所言甚是。相對於民主,香港人更重視的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果你不干涉他們的自由的話,甚至你打壓民主,不少香港人也懶理你。但這道理中共就是不懂。由來香港人都十分愛國,這是民族及文化意思上的中國。那麼多次的天災,香港人有哪次缺席過?但可以想像,再下一次天災的話,香港人會放煙花燒爆仗。不要說香港人涼薄,怪就怪你欺負得我們實在太狠,香港人才會如此頭也不回。

3. MLP、Spher,回應圓桌話題《「港版國安法」繞過立法會由港府頒布實施,你如何看香港高度自治的未來?

MLP:「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國家安全風險日益凸顯。特別是2019年香港發生「修例風波」以來,反中亂港勢力公然鼓吹「港獨」、「自決」、「公投」等主張,從事破壞國家統一、分裂國家的活動;公然侮辱、污損國旗國徽,煽動港人反中反共、圍攻中央駐港機構、歧視和排擠內地在港人員;蓄意破壞香港社會秩序,暴力對抗警方執法,毀損公共設施和財物,癱瘓政府管治和立法會運作。還要看到,近年來,一些外國和境外勢力公然干預香港事務,通過立法、行政、非政府組織等多種方式進行插手和搗亂,與香港反中亂港勢力勾連合流、沆瀣一氣,為香港反中亂港勢力撐腰打氣、提供保護傘,利用香港從事危害我國國家安全的活動。」呢個人大報告句句屬實,作為中國一部分的香港,有冇真正落實其義務,大家捫心自問,相信都唔會唔知。

Spher :@MLP:確實是這樣沒錯,激進反對運動加緊促成威權化。但是另一個角度想,討論到底是反對派先發難還是反對派只是對中央步步緊逼的自然反抗,這種問題跟討論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一般沒有意義,最後都會站到自己主觀比較傾向的一邊。從道理上來講,如果你認為中央的進逼無法合理化激進運動,那同樣的激進運動也是無法合理化中央加強控制的舉動。跳出單一立場的框架去思考怎樣的行動是危害一國兩制的,那麼無論是這些暴力行徑還是中央的國安法都只是立場不同,根本上都是損害一國兩制。

4. jpedro,回應《梁一夢:經濟拔高,政治圍堵——香港攬炒或再出發?目的地在何方?

文章提到「人心回歸」在澳門早已完成,其實在很多事情上,只要看澳門與香港在政權移交後有那些不同,大概也可以找到香港現時問題的一些原因,其中一樣就是作者所寫的「北京在回歸早期並沒有試圖更改香港的利益分配架構。」

政權移交初期的澳門,失業率不低,最少不像現在接近全民就業,市民遊行甚至衝擊警方防線也不少見(有興趣可到澳廣視葡文台YouTube channel,有一系列回歸20年影片,在2000年的影片中有示威鏡頭)。那時的澳門不比2019年的香港來得平靜。

但不同的是,由於賭權開放,有一部分的澳門市民的入息突然以倍數上升,有些人即使欠缺學歷,依然可以月入過萬(在2000年代初期,月入八九千元已經算是不錯)。如此創造財富的規模,如果要類比的話,可以想像為香港人在2020年突然可以由月入二萬變成月入五萬,但樓價和租金卻回到2000年代初。

老實說,如果大家能安居樂業,知道自己前途穩定,又有誰會願意出來上街?所以我認為今日的香港,不是甚麼愛國與否的問題,而是經濟與前途的問題。

至於有留言指「要香港人愛國是不可能的」其實亦是見樹不見林。如果有留意一些關於香港人身份認同的統計數據,會發覺其實香港人在97年至08年間對「中國人」這個身份的認同是越來越高的,並於北京奧運年到達頂峰。

說香港人不可能愛中國,不合現實。更該思考的,應該是為甚麼這個認同從09年起開始下跌,並在19年跌到新低?中間到底發生了甚麼事?

5. Weber,回應《從見證者到潛在犯人,香港警察為何對記者「開戰」?

一直以來對香港的印象就算不是全然正面,大體來說也是令台灣人稱羨效仿的對象(例如廉政公署);但是看似慣常的自由生活卻這麼快速的崩塌,尤其透過傳媒直播、同時同步的參與721元朗暴行的那一刻,抱持困惑的情緒看著港警在激憤的群眾面前積極的不作為。然後隨著一天一天過去,突然發現過去令人羨慕的、高效廉能的自治政府就在眼前崩塌了。一磚一瓦或許早在過去就已經開始腐朽,避免失敗只能在一開始就將最令人作噁的蟲巢檢視出來,方才有機會對症下藥、施做修補。否則在充滿裂痕的高牆上如何奮力粉飾,總會有蛀蟲白蟻從龜裂處剝落、四處蠶食。倘若無法挽回,傾頹之勢終不可掩,即便最後將一切光明消去、以黑暗裹覆亦然。

在危牆之下力守的人們或將粉身碎骨,可難道在牆中穿梭來去的螻蟻,就能以渺小軀體迴避被輾為粉塵的命運嗎?

6. 緋紅杏白,回應《香港文憑試歷史科試題爭議——制度敗壞,更需認真談論歷史

如果我們學習歷史而不反思歷史本身,那我們只會一再犯上歷史的過錯。歷史從來是由勝利者替失敗者說話,由幸存者替逝去者說話。

歷史從來都不是主觀的,只有思考和討論才是論證過去歷史對的當代社會的參考價值何在。

新朝論周武王分封,宋朝論六國賄秦,明朝論宋朝輕武,後金論元蒙侵華。開朝國君多能以史為鑑,再加取之為己用。絕不因喪權辱國,而避而不談。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難道學習對你來說,只是為了抬高自己作為工具的價值嗎?

7. kecheu,回應《香港文憑試歷史科試題爭議——制度敗壞,更需認真談論歷史

康陳翠華的立論很有問題。讀歷史,尤其是關乎國家現代化至被侵佔的重要時段,不詳細去剖析,何以叫人理解及確認所謂應有的民族感情?不衡量過大屠殺的嚴重性、戰爭帶來的禍害,何以喚起學生的良知及同理心、體現苦難中國民的慘痛經歷和應有的尊嚴?

試題只不過是考核學生,用自己的文字去演繹已在中史科學習過的民族感情、良知及同理心,務求學生即使在面對日本曾或許對中國帶來過利益的史實下,亦無忘其後造成的羣體殘害,在複雜又緊扣的歷史中平衡輕重,集結判辨利弊,如何造就學生「不愛國」、鼓吹「做漢奸」?

8. Frisky,回應《來自密西西比的求助:疫情時期的中美醫生互助

看完這篇報道,讓我又再度想起,有些事物即便背景是置身於不同的國度或是意識形態,也是所共有的:人生命的脆弱,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與「溫情」。

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人」所擁有的事物。

也才發覺,疫情期間許多新聞都滲透著對立或等級的結界。我不否認中國許多牽扯到與他國的報導背後的「大國風範意識」,但我厭惡這背後所會引起的,身為一個中國人所會有的「優越感」,進而認為其他國家不比我們好云云,從而忽略了我們都是身為「人」,我們的生命都是同等的珍貴,我們本可以是互相抱團取暖的「共同體」。

9. EricChan,回應話題《孫耀東、黃妙賢、陳俊豪: 港府真的了解公眾對 LGBT+ 權利的態度嗎?

可以這麼說,港府沒有政治能量也沒有足夠誘因去推動這種牽涉重大道德價值爭議的議題。香港LGBT群體也沒有出現一個掀起社會上主流加入推動LGBT平權運動的導火線事件,如台灣的葉永鋕事件等。香港的LGBT議題似乎是一個應該做但不是急需做的議題,特別是對比起中共和特區政府對香港人權的打壓。LGBT議題似乎也不是泛民要去爭取的重點

從另一個層面來說,特區政府的民意支持基本盤往往抱守法、秩序、服從、尊重長輩,和守規矩,建制集會參加者有一套內容一致的價值觀(李立峯,2019)。LGBT+權力是這些特區政府民意的基本盤所反感的。再加上特區政府內部及政壇領袖與天主教間的緊密關係,政界領袖似乎也普遍缺乏動機推動同志平權運動。政府沒有動機去推動LGBT平權這種既違反執政團隊成員價值理念,不受自己統治基本盤支持,推行了以後獲益者也未必會支持政府的政策。

參考資料: 李立峯:反修例運動,政府支持者心中,警察會永遠偉大嗎?

10. Wessy,回應圓桌話題《台北車站大廳擬永久禁止席地而坐,有網友號召「坐爆台北車站」 ,你怎麼看?

北車售票大廳,作為一個台北甚至全台來說的交通樞紐,對於異鄉人來說,是個容易與各地同鄉朋友,碰面匯集的好地點。

我記得北車之前還有民間團體,舉辦異國的美食文化展,畢竟台灣人很愛吃,透過吃,跟外國打拼朋友平日那種陌生疏離感,居然也拉近了起來,我覺得是一幅美麗的人文景觀。 沒錯,整齊無人席地而坐的大廳,確實很漂亮,但是人際心理層面已經很疏離的現實社會,有必要連物理距離都強制用規矩來更加冷漠化嗎?

正是因為不瞭解,所以才形成隔閡,對外籍移工的歧視,已經因為物質化功利取向被既定了(某些犯罪新聞報導又更加強這種刻板印象),這種空間共享,跨文化交流如果被抹去,也只是讓人內心的壓力無從紓解,衍生更多,需要付出比大廳清潔成本更高的社會成本。

做個內心柔軟的人吧,尖銳的社會開不出美好的花,有時候對待異鄉打拼的外國朋友,不吝嶄露您一個微笑,這種社會維穩,才是真的推動維穩的力量,不用靠武力,也不需要靠監控,您說是嗎?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