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深度

《狂飆一夢》導演廖建華:革命可以告別嗎?尋找歷史縫隙裏不被記得的人

「大敘事底下那些不被記得的人們,如同歷史縫隙裏的孤魂野鬼,他們的日常、悲歡喜樂,成為我最在乎的事。」

導演廖建華。

導演廖建華。攝:陳焯煇/端傳媒

特約撰稿人 沈眠 發自台北

刊登於 2020-03-28

#電影

台灣由極權專政、一黨獨大逐漸走向自由民主的歷程,有著各種抗爭,社會運動風起雲湧、波瀾壯闊。那是危險四伏但也處處是可能的狂飆年代,從1979年橋頭事件,眾所皆知的美麗島事件,到1987年國民黨政府雖宣布解嚴,而實際上箝制仍在進行,期間各種示威運動也愈發激烈,至1989年《自由時代》雜誌負責人鄭南榕及支持者詹益樺自焚,1991年導致懲治叛亂條例終結的獨台會案⋯⋯如此一路顛簸而磅礡地行來,不僅知識份子、政治人物有所貢獻,事實上更有眾多基層運動者賣力賣命,方是眼前美好光景得以形成的背後關鍵,然而,一直以來,卻罕有人將目光移向這些普通而無名的基層運動者。

1990年生的導演廖建華,在剛滿30歲的2020年,帶來紀錄長片《狂飆一夢》,以女作家曾心儀,和擔任生活黨黨主席的康惟壤為主要的敘述對象,展開不在核心、但也不是真的具備悽慘身世的邊緣者,完全是平凡市井小人物,如何在以台灣為名的諸多事件、運動中,尋覓自己的錨位,如何在理想世界與家居生活的夾縫裡,維持自身的樣貌、堅持關於公義社會的想像。

《狂飆一夢》劇照。
《狂飆一夢》劇照。圖 : 廖建華提供

當他們直面情感

曾心儀在片中向廖建華提問是否有看過人死亡的時刻,滿臉的孤絕陰冷,是最教人毛骨悚然、猶若從夢中驚醒的一幕。

《狂飆一夢》於2016年正式拍攝,2018年殺青。當廖建華跟拍曾心儀出席老友戴振耀(民進黨新潮流開創元老之一)的盛大葬禮時,聽到眾人敘舊感嘆地講著當初一直在街頭戰場上的朋友們現在要碰面只能在喪葬現場相見云云,廖建華眼神明亮:「我就有種直覺,《狂飆一夢》已經拍完了,因為接下來應該不會有更多的東西了。」

《狂飆一夢》的雙線敘事中,曾心儀的部分主要結尾於其母親之逝的時間點。曾心儀在片中向廖建華提問是否有看過人死亡的時刻,滿臉的孤絕陰冷,是最教人毛骨悚然、猶若從夢中驚醒的一幕。而康惟壤的故事,則是在他暌違5年之久前往父親靈骨塔拜祭、懺悔也似地告白時結束。廖建華說:「拍攝6、70歲的長者,最大的困難,就是他們的生活是日復一日的平淡,不太會有什麼事件或戲劇性發生。」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華文世界不可或缺的深度報導和多元聲音,了解更多

立即訂閱

已經訂閱?登入

本刊載內容版權為端傳媒或相關單位所有,未經端傳媒編輯部授權,請勿轉載或複製,否則即為侵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