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今年盛夏,燒灼四個月不落幕,有人守候街頭,子彈煙霧火光;有人後方做文宣,面對手機與電腦的螢光屏。Dickson,20歲,大學生,讀資訊科技,身上大概沒有任何東西跟鏗鏘的口號、絢爛的海報扯得上關係,但他卻是已持續四個月的香港運動中,數以百千計文宣人員之一,為了前線戰場和後方民心,他們做文案、做海報、做app、做書⋯⋯Dickson的硝煙燒在無涯的虛擬世界,接通運動內外的普羅民心。
「我們在文宣組中都是 nobody,但我們相信,很多 nobody 可以集合成很大的力量,」Dickson說。
合作可以有很大的創意
他所說的文宣組,規模從數百人到數千人不等,自6月9日103萬人遊行拉開反送中運動序幕,到底有多少這樣的文宣組通過Telegram群組存在和運作,實在不可考證,但他們的規模、創意、產出力,從整合發佈文宣內容的Telegram頻道中可見一斑。比如群組「777文宣傳播稿件大合集」,有接近38,000個訂閱者,迄今已發佈了10,141份圖片和視頻。又如「反送中文宣谷Channel」訂閱人數高達123,000餘人,曾於抗爭開始三個月內發佈超過13471份圖片和視頻。換言之,單是這兩個頻道,已經平均每日大約有85份和112份文宣產品發送。
評論區 0